《红楼梦》中凤姐的形象十分鲜明丰满,其辣狠毒和杀伐果断性格及出色管理能力跃然纸上。放在当今社会,凤姐也是能力出众的领导者。她出色能力小说是如何展现的呢?
凤姐真正登上管理舞台展现出色能力应从《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开始,事由是宁府贾珍儿媳秦氏得病。凤姐的能力要有机会和平台施展,且必须是好时机大平台,仅荣府的事无论难易多少都不能让她酣畅淋漓。这就对了,小说就给她累得喘不过气来的舞台洒脱展示。秦氏病了,且注定治不好。这病亡的恰恰不是别人而是秦氏。秦氏可是特殊人物,好到不能再好,整个宁府都翘大拇指,地位特殊影响很大,用秦氏自己的话就是:“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指王熙凤)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娘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没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连老太太贾母也说:“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还不叫人疼死。”小说偏偏就让秦氏死了,可以想见她会有怎样的死效应。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办理宁国府》中是这样说的:“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者。”老公公贾珍也是哭得泪人一般,恨不能代秦氏去死,愿尽所有办理她的后事。这时我们的视角和注意力决不能放在这样的好人如何不该死上面,小说就是要叫她死,只有她死才能把摊子铺到最大、台子搭到最高,也才能让凤姐出场,否则就不配。至此,无疑为凤姐出场作了最重要方面的铺垫。但仅仅这样是不行的。宁府的人死了宁府人办理丧事理所当然,你荣府凤姐怎能以主事人出面?问题偏偏又出来,宁府声名地位一同荣府,祖贾敬乙卯科进士,父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什么忠靖侯、锦乡侯川宁侯等都有祭礼,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来官去。应对这种场面尤其是大殡这贾珍心有余而力不逮,他已有些病症在身,因过于悲痛还要拄拐,妻子尤氏又犯了旧疾。更成为问题的是宁府里没有人才,平日积攒的问题太多,那么大一摊子,拣便宜剩苦差、趁乱迷失东西、乱推偷闲窃取等没有个能人快刀斩乱麻去解决。秦氏死殡这么大的事该如何去办?事情到了这里,连我们看书的都不能不心急心焦。情势就是这样“张”到了不能再张的地步,剩下的就只有呼之欲出,凤姐不能不出山了,出山的也就不能不是凤姐。主要有这样几点原因:
一是凤姐能力强。只有她才能胜任,宁荣二府里没有比她更合适的。用贾珍的话说就是:“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难怪宝玉一给贾珍相荐,他就立马喜不自禁,说“果然妥帖。”事情摆在那里,当事人又十分愿意,应该说到此这个谁最合适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二是与秦氏关系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秦氏是那么敏感重要的角色,她死了,能办好宁府贾府显赫世家场面上的事的人也有了,且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时如果我们反过来想,凤姐与秦氏不睦,或者关系一般,贾珍和邢夫人王夫人能同意吗,能不担心凤姐三心二意或有意弄出点什么吗?即便不会,情理上也很难做到完全用心用情殚精竭虑。只有既有完全胜任能力,个人之间又有很好关系才最合适最合理。凤姐与秦氏恰恰个人关系就好,见了秦氏棺材眼泪恰像断线之珠。这样于公于私还有什么说的呢?
三是凤姐愿意。你再有能力,别人再怎么举荐,与死者秦氏关系再不一般,可就是不愿意操这份心,那也没办法,一万个理由能拒了。凤姐拒吗?我们可以放一万个心,她怎会呢!凤姐是“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因此见贾珍如此来说,“心中早已欢喜了。”她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强烈渴望,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但当时的环境和规矩又不能让她毛遂自荐,也不能浅薄得一拉就响,一切要循着礼来,水到渠成地落锤,自然到无可挑剔。见可以了才开口似乎轻描淡写说“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不露一点痕迹地接过了帅印,且还两头一肩挑,真是厉害!按其道理,非常时期非常事件,凤姐完全可以暂时放下荣府的工作,集中力量问好宁府这边,担子太重了。这样既正常合理,也很保险,免得都干有可能都干不好,落下还是能力不足蛇吞象的事实。如果这样思维,保险是保险了,但个人却不能充分彰显,怎么办?凤姐的问题还是靠小说解决。当贾珍诚意问她是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准备给她收拾出一个院落来住下免得天天来辛苦的时候,凤姐是笑了说:“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至此凤姐那磅礴欲出充分施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就有了最广阔舞台。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自然合理,一切都严实到丝密合缝,你能说什么呢?只能静坐在那里,抽出一支烟来,望着远天悠悠白云,轻轻叹出两字:真好!
高高阔大的台子搭好了,凤姐该怎样出场、怎样展示呢?这时读者必须也应该对小说提出唯一要求,就是凤姐的能力和手段是卓越的高明的。这看似苛刻,实则自然,是小说到此的应有之义,也是逻辑发展的必然。
面对宁府积弊日久那么多棘手且必须尽快处理好的事,我们看凤姐是如何做的。
首先是冷静下来理头绪。如果认为权杖到手,马上吆五喝六,那就不是高明,也行不通,做不好,根本不是凤姐的成熟度。凤姐是这样办这样说的:“太太们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可见她的沉稳、冷静和成熟,让人们多少还忐忑的心平静下来,也预示着后面的事能够处理得漂亮。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宁府的事凤姐虽然没有专门调查,但肯定清楚至少大体了解。于是很快就理出了头绪,把大量繁杂的事归纳出五个方面:“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烂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府中风俗。”
其次是大小事情人来办。这些事到底都归属人,日久积弊,该如何下手?一环紧扣一环,紧牵着看书的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小说也就到了凤姐施治的高潮段第十四回。一开始她就让宁府总管来升出场。这是极为合理的安排:宁府内务管理如此弊端重重怎能少了来升?现请了凤姐,很可能该是他统筹料理的这桩子大事却被一个别府的女流横刀。他的态度、他在大戏开幕锣鼓即将敲响时候的话就是凤姐施治成败的预示。从小说技巧角度看,这个时刻再“抑”一下,更凸显出起伏感,也更能衬托人物,并非真正的阻滞,而是另外角度的张扬。“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面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宁国府中都总管的话可是说给宁府中所有当事人的。这里进一步坐实了三点:一是宁府里确实问题不小不少。二是问题都与来升有关,现在还短期行为,提醒大家辛苦一个月了事,平时他根本就没有严管实抓。三是凤姐确是非同一般。凤姐下面的行为只能循着这个逻辑展开。凤姐先抓住来升媳妇:“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凤姐一下就抓到了点子上,她知道问题根子,知道谁是重点和关键。来升是总管,总管的媳妇你想重要不重要?抓住总管媳妇就等于抓住了总管,比抓总管还巧妙呢。不好撕开脸对总管来升说的话可说给他媳妇,那还能过夜相传!而对于下面的人员只要来升总管媳妇安排了,岂有不听之理?下面就更有意思了。“只见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不比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你说凤姐该不该给来升媳妇说?说得好不好?我们反过来想,如果凤姐不给她说这些,来升媳妇会怎样想?她因自己特殊身份,会把自己列为凤姐的治外之列,来升也可能随时插手,众人看到治有死角拣人挑人来治又怎能慑服?凤姐深知,说来升媳妇比说谁都重要,效果都更好。因此这个先敲打太精妙了!再说我先说给你,是看得起你,丑话说到头里了,如果你出现违逆,那就别怨我不给面子了。总管的媳妇怎能不懂这个道理?该铺垫的都铺垫好,下面自然进入到具体行动了。
再次是岗位明确抓典型。这是表现凤姐治理高明的重点。凤姐具体管治做法是:1、明确岗位分工负责。她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也没有事必躬亲都揽在自己手上,而是分工负责,把大大小小所有的事归纳为九类,多少人干,谁去干,干哪些,都具体到人,连干到啥样,出了差错要怎么都明明白白,很好的目标岗位管理责任制。我们不能说现在普遍施行的目标管理考核是凤姐教的,但完全可以说借鉴了凤姐,受到了启发。2、层级管理分合兼用。凤姐既不啥事都揽在自己手上,那样累死你也干不了干不好,而是明确分工,大家去干。但又不是放羊式地随他去,而是有分有合,分合并用。大小具体事都明确分工之后,她让来升家的揽总查看,自己则看着来升家的。如果发现来升家这个掌总的弄虚作假或发现问题徇情,那就不客气了,用她的话说就是“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凤姐是真高明真厉害!分工明确了,狠话放出了,自然效果就出来了。原来宁府中乱无头绪、拈轻怕重、失迷东西、偷闲窃取等问题立马不见了。到了这里我们都可以松口气,凤姐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得意一下也是自然的。但如果此刻凤姐飘飘然,以为万事大吉,完全可以坐在抱厦内悠然品茶,听取汇报,享受恭维,那就大错特错,就不是真正的凤姐了。宁府那么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这样开开会说说狠话就都自觉起来,坚持好起来?那太幼稚了!凤姐就是凤姐,她必须要有更狠的招下去,那个狠招要在更合适更能产生效应的场合使出来。这就出来了第三个做法:看好机会抓典型。先说机会,这机会就是秦氏的“五七正五日上。”凤姐知道“今日人客不少。”这样人多的场合显示显示才能有大的影响,凤姐要的就是这。她从荣府到宁府一路招摇,派头放足,然后缓缓走入停着秦氏棺材的登仙阁,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再坐在别人端过来的大圈椅上放声大哭,让人劝了方才止住后,献茶漱口完了才开始她的业务。可以想见,众目睽睽,这种派头的人要发话安排事如何能有阻隔?那种“势”让我们都感觉到了威压,还有什么能不成?如果小说这时写凤姐如何如何安排,一干人众如何唯唯诺诺,各种事项有条有理,都很顺利地贯彻落实了,也是自然的,合理的,你没有理由说出不对来。但是,我们只能说对,不能说好。好的小说对经典人物如《红楼梦》对凤姐怎能惜一点笔墨欠半点匠心呢?它的内在逻辑要求不能这样顺风顺水地铺开,它必须有下面的波澜。当凤姐“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不用说,这人是得不到表扬的。如果凤姐这时停下手噼里啪啦训骂他一顿,震慑了,发威了,也是不错的,但依然不能说好,更不能说妙。为什么?一群人都急等着安排,你却在那里吹胡子瞪眼,如果再出来一个,你还是骂,岂不耽误了事,那太低档了,不科学。如果轻描淡写两句,似乎不耽误事,那就更糟糕,原来雷声大雨点小,装腔作势,还请来的高手呢,不过如此!我们想以后的具体诸事随便来一个都够你招架的。当即办了不行,不办更不行,怎样办才好呢?看凤姐的手段,她先是“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听了这几句,就能冷得让人浑身发抖,在那人等着发落好去安心干活时,凤姐却目标转移了,去安排别人办事,“且不发放这人”,把那个发冷颤栗的人干脆不这不那地晾在一边,让分秒的时间去煎熬,这应是最难受的。这个难受凤姐不仅要让那个人品尝,还要让一群接一群来听命的人都看在眼里,都知道怎么回事怎么个滋味,大气都不敢出。折磨人真不在于热,在于冷,冷比热更难受。凤姐,你真够可以的!她是在处理过王兴媳妇的、荣府四个执事的和张材家的四件事之后才回过头来对着那个人的。过程够长了,结果该怎样?如果凤姐批评从严处理从宽,固然是一种结果,这个结果能让当事人热泪盈眶,发誓再不迟到,其实也就是迟到一小会,应在误差允许范围,按照我们国人什么都能协调,什么都有弹性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做法,这样做很正常,凤姐处理了人还不真得罪人。但问题是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理,不能达到杀一儆百效应最大的目的和结果,说到底还是糊弄。今后再有甚至遇到更难推动的怎么办?凤姐到底是凤姐,她不会那样做,小说也不允许,前面所有的力和势都张到不能再张,就是要一个完美和丰满,凤姐形象的丰满和手段的高明必须也只能定位在最高点上。凤姐是这样说这样做的:“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趁势又说:“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要打的只管误。”真够狠的,也就多迷糊了一会,就挨板子扣银米,实在没有人情,但从凤姐治理角度确是必须的,当然效果也是最好的。“彼时宁国荣国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合族上下无不叹者。”
在此,借用凤姐自己的话对她有机会在宁府展示治理手段的效果作一结论性评价。《红楼梦》第十六回写贾琏和黛玉回来后,凤姐与贾琏夫妻二人亲切相见,其间有凤姐一大段极为精彩的自述汇报,正话反说,那种自贬建立在事情绝对成功的自信之上,越贬越高,只拿出最后的两句:“我是再四地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依旧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至今珍大哥哥还抱怨后悔呢。”凤姐,你还能怎样的得意呢!作为读者,我们只能赞叹,凤姐真高明,真厉害!其实细想,高明和厉害的到底还是老曹,还是小说和文学,是小说本身给予了凤姐高明治理展示所有要素的完整凸显和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安排-----一切都是自然的,自然到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