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英国可以不占有印度,但不可以没有莎士比亚;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不可以没有《红楼梦》。多少年来,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不知撕裂多少人心灵,赚取了多少人眼泪。
读《红楼梦》,我们为宝黛终不能成眷属而叹惋,为黛玉香消玉殒掬一把同情泪,诅咒吃人封建礼教,对大家长贾母愤慨满满大加挞伐。
是的,在封建礼教统治社会环境下,宝黛不可能任由情愫舒张到婚姻殿堂。她和宝玉终归是家庭成员,而后辈婚姻必须服从家长安排。宝黛门当户对,相貌才情相当,两情相悦,及至痴恋,成为当时很多人情理依据和愿望归属。贾母如能在他俩婚姻上轻轻颔首,似乎一切皆大欢喜。可她为什么不呢?自《红楼梦》问世,贾母就背上了摧残清纯美满婚姻杀手恶名,以致黛玉香消玉殒,宝玉疯癫出家。中国历史上平添一部让人肝肠寸断的爱情悲剧。从这个角度,贾母是可憎可咒的。
但从另外角度,即把宝黛感情爱情放在当时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下去思考,贾母冷酷无情却具有合理性,是对家族家庭负责颇具观察力决断力的大家长。她拆散宝黛、决定宝宝(宝钗)是有道理的。从整个家族根本利益考量,宝黛之间感情感觉无论怎样清纯美好,她都不可能让它上升成婚姻。正是贾母深刻观察和整体考量后的决断,宝黛感情无果而终,也成就了后来自己宝黛爱情杀手恶名。
但黛玉自身有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她的问题主要是她的性格,性格关联着身体,身体又怎能不是一桩合理婚姻的最重要基础呢?
就黛玉长相才情,贾母没有拒绝的理由,但贾母更看重的是性情、性格和身体,也就是更现实主义。她为什么最后选中宝钗呢?因为宝钗知书达礼、性情敦厚、待人处事等无可挑剔,当然身体长相也都达标。宝玉是嫡出继承人,整个贾家现实利益和未来发展都系于一身,贾母无限宠爱原因在此,贾政一再要求好好读书志在功名原因也在此。可他偏偏衔玉,一味在女孩堆里厮混,不走设计好的正统发展路径。这就产生很难解决的矛盾,而唯一可最大限度降低这个矛盾烈度且可能帮他走好科举仕途的办法就是给他选个合标女孩成为夫妻。黛玉行吗?她自小体弱,父母双亡,进了贾府虽说贾母十分疼她,荣府里的人也都高看,生活条件特殊优渥,但这依然改变不了她。我们看到的几乎全是冷冰状态般的沉静,绝少示人一笑,除了写诗偶琴,再看不出她还有哪些感兴趣的生活内容,要么歪床要么咳嗽,反正不是泪罐子就是药罐子,始终弱不禁风,恹恹病态。更要命的是她多疑,小心眼,性格怪僻,而这种性格又促使本不康健身体向更严重方向恶性发展。日子、家业总要身体承载,你自己生活生存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去帮助教化宝玉呢?那么大一摊子家业你凭什么去承继呢?对此贾母一清二楚。当提起该给宝玉提亲大家都以为“亲上作亲”是指林姑娘时,贾母心里却是已定了人选。《红楼梦》第九十回:说起黛玉的病来,贾母道:“我正要告诉你们,宝玉和林丫头是从小一处的,我只说小孩子们怕什么。以后时常听得林丫头忽然病忽然好,都为有了些知觉了,所以我想若尽着搁在一块儿毕竟不成体统。”这里实际上就表明了贾母的态度,她不同意。如果想要更直白更明确的,就看下面:当王夫人说,古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老太太想倒是赶着把他们的事办办也罢了。贾母皱了一皱眉说道:“林丫头的怪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能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王夫人道:“不但老太太这么想,我们也是这样。”第九十八回,用袭人转达的话就是:“老爷选定的宝姑娘为人和厚,嫌林姑娘秉性古怪,原恐早夭。”在贾母与薛姨妈说办妆奁时,说道“我看宝丫头也不是个多心的人,不比的我那外孙女的脾气,所以他不得长寿。”把一个不长寿的人拉过来配给唯一继承人,更别谈能力和承载力了,担当起来吗,合理吗?玻璃瓶中的病态美人如何担当沉重现实生活?!
分析任何事情,都应当是全面的,多维的,而不应仅从哪一点上。贾母扼杀的责任逃脱不了,但贾母的理由也有合理成分。成就一个如此伟大的悲剧爱情故事,不能都是贾母的功劳,林丫头也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