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苇虹的头像

苇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2
分享

咖啡里的复调

当瑞幸小蓝杯在校园里亮相登场的时候,我登时就被这一蓝纸杯咖啡醇浓的味道、优惠的价格给俘获了芳心。

最初是一个学生在一个冬日午后送到系里我的办公桌上,就像韩剧里贴心的职场咖啡一样有情调,暖暖情意的味道和涌上心头的感动与欣慰,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咖啡蓝杯。

然后是在一月份的一个煦暖午后,校园里图书馆后面的那几株腊梅新绽出透明馨香的花骨朵,我端着一大纸杯咖啡,站在梅花树下细细地赏、慢慢地喝。彼时寒假在即,身虽碌碌而心却悠悠。姑且权当作这是效仿古人花间一壶酒、踏雪寻梅的雅兴吧。

以上的两个情景,不禁让我再一次回味起鲁迅先生在散文《社戏》里所说的:以后再也没有吃到比那一晚更好吃的茴香豆了。是的,我以后多半再也喝不到比去年冬天那么好喝的瑞幸咖啡了。

与此同时,在横跨年关之际,那部热播韩剧中,英气俊朗的玄彬先后在屏幕上以暖男的形象演绎了两种咖啡冲饮方式:一种是从生豆烘焙、手工磨豆到古法经典的手冲咖啡,一种是用胶囊咖啡机冲制咖啡。再次把我拉入了咖啡文化的氛围里,回忆起许多年前自己就曾非常喜欢在咖啡馆里采访、交谈,在上海格外注重考察和体验咖啡馆文化风尚,彼时情景一幕幕地在脑海里重现闪回……

2020年疫情期间不得不闭关自守的日子里,御宅在家,我曾发明了一种速溶咖啡的懒人新喝法:将印尼生产的一种白咖啡与雀巢原味咖啡,按照一定的比例,倒入咖啡杯,再加上鲜牛奶,顷刻便可以调制出一杯馥郁甘醇的咖啡,在想象中感觉不亚于现磨咖啡。这样的一杯晨间咖啡成了我坚持早起的理由,小口小口地啜饮着美味咖啡,感觉每个细胞都苏醒过来,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沉醉和舒适,由此开启一段清醒智性的清晨阅读与写作时光。

想象力因为终日宅居的环境逼仄反而变得格外膨胀和发达。在风景绝佳的名胜度假地,与眼前的一幅风景大片对坐,捧一杯咖啡浅斟慢饮——这等美事儿,只是看看图片便已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心旌摇荡、心驰神往了。想象自己身在异国风景胜地,此时正坐在阳台上,或是坐在飘窗的窗台,端一杯咖啡凭栏远眺,对面是一幅偌大的天然油画:远处是瑞士皑皑的雪山,田园气息的村居,童话里才会有的城堡;或者是希腊白色的古堡,蔚蓝的大海,绚丽的鲜花;要不就是古巴哈瓦那的马雷贡海滩,像电视剧中的主人公一样坐在古老的长堤上看西天晚霞绚烂,夕阳如血,云天与大海一起翻腾变幻,灼灼燃烧……

近年来终于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尽量用心而从容地享用晨间的大好时光。快速洗漱完毕,敷上面膜,手机调至静音,打开“学习强国”的电台新闻。接着开始白水煮鸡蛋,冲泡挂耳咖啡,不加糖,只须兑上鲜牛奶,便是一杯香飘飘的手冲咖啡。手撕吐司面包,抹上黄油,正宗的西点美味——以上的全套仪式流程下来,完全是信手拈来、行云流水的节奏。

美美地呷着咖啡之际,此刻我还是不能确定:究竟是被混沌如星云状态的潜在创作欲望从睡梦中唤醒呢,还是被有关知行合一的深思与反省所惊醒呢,还是被晨咖早点的仪式所诱惑而自动醒来呢?毕竟,昨日从小区的那家私人小超市偶然间淘得一块状如洗衣肥皂的454克重的正宗安佳黄油,心头完全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惊喜。

方才,我几乎是冒着敌人炮火般的热烈,剥开了安佳黄油外层包裹着的锡纸。淡黄色的黄油透亮饱满,刹那间攫住了我的胃口。用汤匙小心地挖下黄油块的一小角,掰了块表皮脆焦、内里松软的面包,把少许黄油小心地涂抹在面包上。吃了一口,觉得自己回到了记忆和想象中遥远而面目模糊的故乡。又涂了一点黄油吃了一口,这才又回到了眼前此刻的状态。

我被这样一顿简单的咖啡晨点所启蒙。十分确定和明晰的是,自己在吃早点之前和之后,分明是不同的两个人。并非在此夸大其词。但凡日常生活,人间烟火,只要你用心体悟,就总会在某些时刻顿悟。世间的人与事,大都莫不若此。

用过早点之后,拧开台灯,搜集资料,整理笔记,进入晨课工作状态。

或许,好好吃饭,才真正代表了是一种从知而行,再从行而知的不可或缺的修行步骤吧。

就这样,喝了几年的茶以后,我终于爱上了喝咖啡。

久已习惯了在咖啡浓香里,梳理出一段思路,然后沿着其中的一条小径缓缓前行。片刻,一小口一小口啜饮品味着心爱的咖啡,心满意足,在一道神明的光柱探照牵引下,渐入佳境,缓缓深入到宁静愉悦的灵感深水区和创意腹地。

尤其是在头脑昏然、睡意惺忪的午后,来上一杯咖啡,无论是黑咖、白咖还是清咖,无论是现磨的滴漏、胶囊、挂耳还是显得没有品位的速溶,那唤醒身心、令人满血复活的效果都是同样的显著。

为什么喝咖啡能够给人带来愉悦?难道,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仅仅限于物质成分的分析吗——咖啡和茶的成分里分别含有咖啡因、茶多酚,让饮用者的大脑产生一种内啡肽、多巴胺的物质?

我们一定要依赖咖啡那焦甜苦香的路径,才能找到最佳的纯元、朴厚、圆融、灵动的自己,才会明白究竟什么才是创意的人生、轻灵的心态吗?

那样的话岂不是又添了一种对于外物的依赖症?而一切的“上瘾”都应引起人们本能的警觉,凡事都本该有所节制,过犹不及。如果对自己的思维和心态加以强化训练的话,能否做到在摆脱咖啡的情况下也依然灵活高效、调遣自如?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咖啡的甘苦杂糅,更有那初闻诱人、实则复杂难言的焦香,都在散溢着人生久经历练的味道——多少甜,多少苦,多少回烘焙、煎熬、淬火、提炼而带来的些微的焦糊味——这不正是人生之大味、真味、厚味吗?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味蕾偏好,调制出自己喜欢的喝法。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怎么喝咖啡纯粹是自己的事儿,并不一定非要遵守小资咖啡教科书或皇家咖啡指南。但是,无论试图选择什么、添加什么,一杯醇正的好喝的咖啡,各种味道元素的比例大抵就是那样的,多少甜、多少苦、多少焦香,各种滋味不多也不少。

难怪咖啡能够令人清醒,实在是因为人生的味道原本如此,都是一样的多重和复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