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达观将一份详尽的军事尽职调查报告《真腊风土记》交给元皇帝的时候,元大都最高领导层都沸腾了,尤其是那些一直急于建功立业的年轻将军们更是跃跃欲试,滚烫的热血沸腾着直撞到脑门儿上,恨不得一夜之间踏平这座石头城,把大元朝的战旗插在这座城堡的最高处,让悠扬的马头琴曲在嘶鸣的战马上随着战旗一起高高飘扬。年轻将军们对吴哥国的繁华垂涎欲滴是有缘由的,老将军们早就从往日的征战中获得了第一桶金或数桶金,还有数不清的娇妻美妾,而年轻将军们一直在血脉偾张的等待机会。
回到几年前,元朝也曾攻打过真腊(即今之柬埔寨),因受地理及气候所阻,入侵未遂。武攻不行,元廷就改用威迫的方法逼其归顺。几封措辞严厉的招降文书送到之后,发现这吴哥国王牛逼的不得了,不仅不臣服,还号称自己是什么宇宙之王。“狂妄!狂妄至极!”将军们借着酒劲儿把酒店的桌子拍得稀烂,直到手疼了才停止。“我靠,想在老子面前称王,还要问问我的弯刀答不答应。试问弯刀应不许?咔嚓,咔嚓!”元朝大哥很生气,尤其是想到真腊一直和南宋勾勾搭搭,似乎有所依仗,现在南宋已被我灭了,你居然还不投降。真腊人你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将军们发誓一定要马踏吴哥国,削平石头城,在吴哥城的护城河边吃着火锅欣赏真腊人男女混浴。
既然陆路进攻风险大,这仗还一定要打,那就必须另辟蹊径。崖山海战大捷,给南宋毁灭性打击,南宋小皇帝投海殉国,宰相文天祥被活捉,宣示了南宋朝廷的彻底灭亡,这场战争说明大元朝海军还是相当了得,于是最高层决定通过海路进攻。
愤怒归愤怒,咬牙归咬牙,跺脚归跺脚,骂街归骂街,拍桌子归拍桌子。有着多年征战经验的大元朝绝不会贸然进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早就谙熟孙子兵法精要的指挥者们,首先要派人做详细的军事侦察,制定好进军路线图和详细的作战计划,这是大战之前必须要做好的功课,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派谁完成这一尽职调查任务呢?经过层层帅选,周达观进入了朝廷的视野。为什么会看好周达观?主要出于几个考虑,首先,周达观的公开身份是地理学家,是一位学者,考察地理是他份内的事,一般不会引起怀疑,这个身份是一个很好的掩护,地理考察的结果完全可以用于军事;其二,周达观并非裸官,妻儿老小都在国内,且房产存款也都在境内,出去之后不用担心他不回来;三,这一任务充满危险,要么随时葬身海底,要么被扣留。周达观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即使葬身海底或被扣留也没什么可惜,再者周达观有着建功立业的愿望;四、周达观乃温州人,有航海经验,熟悉海上航行。周达观本人也愿意接受这一任务,为了建功异域,曾自比张骞,愿意为元皇帝对外扩张服务,主动要求出访。在他看来,国内已经走遍了,出国还是第一次,这是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一次机遇,说不定还能为温州人开辟一条海上通商之路。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周达观接受了这项任务。
周达观通过大都天象台查询天气预报,发现近一年内没有台风和恶劣天气。在一个风和日暖的早晨,周达观辞别了家人,乘船从温州出发,经海路至吴哥国登岸。周达观此行的公开身份是地理学家兼元朝的商务使者,其实是受大元朝组织上的派遣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进行军事尽职调查,同行的其他团员没有人知道他此行的真正目的,这是一个高度保密的任务,也是出于对他安全的考虑。
周达观到吴哥后,尽自己所能,利用自己地理学家及商务代表的特殊身份和真腊的各个阶层取得联系,目的就是借机收集各种情报。
周达观还利用国王举行招待酒会的机会曾经五次进入皇宫,凡是能够参观的地方,周达观都看得很仔细,尤其是对皇宫的内部结构,进出门的具体方位,几座大门用的都是什么型号的锁,门后有几根顶门杠,顶门杠是什么材料做的,是圆的还是方的,多大尺寸,有多少人把守,宫墙的大致高度等等,都熟记在心。
由于天气的原因,周达观逗留吴哥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今天他又行走在吴哥的大街上,已经记不清这是他来到吴哥城后第多少次行走了,一来他要散解心中的烦躁,二来他要看透这城里城外的一砖一瓦。他越来越感到这是一处繁华的所在,单就这皇宫,其奢华、气派的程度很值得大元朝的铁骑弯刀踏足挥舞一番。
周达观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一篇详尽的调查报告,也就是开头所述的《真腊风土记》。仅约8500字的游记,内容却很详细。看似是一篇游记,其实是一篇军事勘察报告,文中有描绘吴哥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详细叙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经济、文化习俗、语言,并记载了真腊的山川、物产等等。从《真腊风土记》内容来看,周达观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地理学家,更是一位军事观察家,同时也是性情中人。在完成组织上交办的军事勘察任务的基础上,还能了解一些风土民情,比如,真腊人有在护城河里男女共浴的习俗,站在岸上观看甚至装作柬埔寨人亲自跳入河中体验的一般都是中国人等等。周达观还了解到共浴不分高低贵贱,贩夫走卒和公务员可以在一条河里赤身裸体,但是长辈和晚辈是必须回避,不能共浴。老周觉得这样一个既不违背伦理道德,又很开放的风俗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好风俗。周达观想,如果把这一风俗引入到大元朝去该多好,让人们看看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省得让后人们笑话我们“只识弯弓射大雕”。
周达观带回来的消息一下子又点燃了将军们的希望。元廷很快下达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包括详细的发兵时间表,把进攻的时间点选在庄稼快收割的时候,这样可以保证人和马匹不会断粮。
战马嘶鸣,盔明甲亮,大军准备停当,黑云压城,大战在即。正当士兵们准备扬起风帆借着风势挺进吴哥城的时候,却意外的接到了吴哥王国臣服大元朝的国书。不战而屈人之兵,少了刀兵相见,少了血流成河,何乐而不为呢。元皇帝很快派大员进驻了吴哥国,开始享受真腊的朝拜和进贡,年轻将军们沸腾的热血一下子又降到了零点。
这是发生在700多年前元朝的事情,周达观有幸游览并见证了活着的吴哥王国和吴哥城最辉煌的时代。
在周达观出使吴哥国若干年后,或因为战争,或因为外敌入侵,或因为自然灾害,或因为大兴土木,或因为统治者自己瞎折腾,或因为统治者在信仰问题上不能与时俱进,未及时升级新版本,也可能是因为下雨忘了带伞,出门忘了带钥匙?总之吴哥城终被废弃,随后隐没在茂密的森林里,任凭风吹雨打,不为外人所知。至于具体废弃的原因没有任何史书记载,至今仍有着各种猜测。关于吴哥国的文字记载,只有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再没有其它历史资料,就连柬埔寨人都没有关于吴哥国历史的文字记录。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吴哥国的没落,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世事变迁,牛逼总被雨打风吹去是历史的必然,没有永远的王,也没有永远的城,面对岁月这把杀猪刀,没有谁能够成为赢家,人生如此,国运更如是。
等到吴哥国再进入世人的视野,已经是四个世纪以后的事了。
1860年,法国一位考古学家在中国无意中看到了《真腊风土记》这本书。法国人对其中吴哥的详细描写很感兴趣,他一路激动着来到柬埔寨,按图索骥,终于发现了神秘消失四个世纪的吴哥城遗址。
法国人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这一发现既能让我留名青史,又能把精美的文物搬到法国。”随后在法国人对柬埔寨长达90年的殖民统治中,法国人终于如愿以偿,把吴哥窟最精美的部分弄到了法国,至今陈列在吉美博物馆,有很多人是先看了吉美博物馆的馆藏之后,才来到柬埔寨寻找这些精美文物的出处的。
如今,这吴哥王朝被认为曾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之一,吴哥古迹群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宗教建筑物之一,与金字塔、万里长城、千佛坛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这是现代社会对吴哥窟赞叹性评价。
吴哥窟是柬埔寨的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周达观如果地下有知,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样一座坚固无比,金碧辉煌的吴哥城会被森林吞没,吴哥城隐没森林四个世纪后,自己的一篇游记,居然成了法国人寻找吴哥遗迹的重要且唯一的证据和指引,更没想到自己无意中成了法国人窃取吴哥文明的向导。
其实,《真腊风土记》这本书早就被收入《四库全书》,成为真腊惟一文字记录的历史。人们惊奇的发现,在国人眼里早就发了霉的《四库全书》里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惊世秘密,我们视作垃圾的材料,法国人居然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吴哥窟一出现就亮瞎了全世界的眼球儿。
在我看来,同为建筑奇迹,这吴哥城,虽远不及中国的万里长城那么波澜壮阔,那么险峻奇绝,那么大气磅礴,但其内涵要比长城丰富的多,长城只不过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防御工程,并且也没有起到多大防御作用。而吴哥城却是集建筑美学、文化、宗教、历史、国王意志于一体的建筑奇迹。吴哥的文化和辉煌对柬埔寨后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日。
柬埔寨的国旗绘有白色镶金边的吴哥庙,这是著名的佛教建筑,象征柬埔寨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柬埔寨的国歌使用的是吴哥王国的歌词:
“上苍保佑我们的国王,并赐予他幸福和荣光,把我们的灵魂和命运来主宰。祖先的基业代代相传,引领自豪古老的王国。庙宇在林中沉浸梦乡,回忆吴哥时代的辉煌,高棉民族如磐石般坚固顽强。柬埔寨的命运我相信,我们的王国久经考验。佛塔上传来悠扬颂曲,献给光荣神圣的佛教,让我们忠诚于我祖先的信仰。上苍不吝啬他的恩泽,赐予古老高棉的河山”。
至今柬埔寨的政治体制中仍有王的存在,国王仍是柬埔寨的法定代表人,只不过世事变迁,神王合一的传统持续近千年后,如今的国王已经神不附体,曾经的权力和风光不再。
可以看出,无论是国旗还是国歌,柬埔寨人都把吴哥窟作为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把国王作为国家的形象代表。
700多年后的今天,我随大成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业务五部,一行50多人参访吴哥窟,一路走在这吴哥窟的废墟中,随着导游的讲解,历史画卷逐步展开,各种精彩扑面而来。
感谢周达观,感谢他留下的《真腊风土记》,给我们提供了现实和历史比照的参照物。
我走在吴哥城,穿行在废墟中,伟大与卑微,辉煌与没落,瞬间与永恒,历史和现实不断转换。这个被宗教和皇权笼罩的奇迹般的遗址,早就没有了723年前的景象,物是人非,繁华不在,这是隐没森林几百年后的重见天日。
我们可以回望历史,但永远都无法回到从前,无法回到周达观所见证的那个辉煌的吴哥城,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建设吴哥城时王者的最初愿望。
回望一千多年前,当大臣们把一份缜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一套精细的设计方案,毕恭毕敬的呈现给高棉国王闍耶跋摩一世的时候,国王陷入了沉思。大王在想,大兴土木,建造一座城池并非难事,但是如何建造出一座不同凡响的,容建筑、文化、宗教、历史、国王的意志于一体的建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信仰是靠人心传承,而不是靠石头和刀剑。国王的格局和眼界毕竟不同于常人,必须深谋远虑。王在想,无论你建立的王朝多么强大,无论你是多么伟大,毕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涟漪,没有永久的王,也没有永久的城,牛逼总被雨打风吹去。要想给后世留下一点念想儿,那就必须认可这个世界存在的普世价值,将王家的治国理念或统治理念和普世价值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成为百姓信仰的精神世界。武力再强大,也只能强迫世人表面上的服从,武力永远统治不了人心。
聪明和智慧的国王要求吴哥城要体现几大特色,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上做了几点批示:
1、吴哥城要全部用石头砌筑,牢不可破;2、整体建筑内外要全部雕刻,不留死角儿,宏观和细节都能体现佛、神和王的存在,让信仰和王的威严成为合二为一的有型力量;3、将神、君主、国家理念融为一体,贯穿始终;4、施工队伍由大臣们推荐,然后由国王亲自选定。被选定的施工队伍必须亲自完成建设任务,一旦发现转包或分包,一律格杀勿论。5、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建设速度。6、充分贯彻佛教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佛教是一个信仰的世界的宗旨;7、投资要量入为出,严格控制债务。要掌控好劳民、疲民的火候,既要保证老百姓没有时间胡思乱想,又不能让他们负担过重,防止保暖生闲事;8、如果需要优秀木匠,一定要到中国聘请,中国的木匠是最好的。
我的思绪沉浸在历史的殿堂里,但残破的遗迹一次次把我从历史拉回现实中来。
在这一片辽阔的废墟里,建筑学家发现了结构之美,美学家发现了雕刻之美,佛学家发现了宗教的力量,政治家体会王权的霸气,他们从残垣断壁中找寻重建辉煌的野心。
我没有时间去欣赏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但我似乎看到黑瘦的匠人们手下那一凿一铲的精彩,金属和石头碰撞发出的一道道火光,是黑瘦的躯体里迸发出的艺术光芒。
我们相遇时,虽然你已成废墟,但是在我眼中你是风中的残荷,虽不曾见你的含苞待放,更未见你迎风怒放的花姿,但你洗掉了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机,清新脱俗,无奢无望,我更喜欢你洗尽铅华的模样。
我感叹真腊人运输和安装的智慧和力量。在我看来,这些只有使用大型机械才能完成的运输、吊运和安装,当时的真腊人是如何用肉体创造了吴哥城拔地而起的模样,那一块块突起的巨石展示的一定是匠人们肌肉的力量。
那些古老的石阶,让信仰变得更加坚定;高棉的微笑,温和而坚定,是高棉的祖先对柬埔寨后人的谆谆教诲,更是柬埔寨人面对世界的模样;巴肯山的日落带给你神秘的佛光;无处不在的精美浮雕,时刻敲击你的心房;石桥上的神魔预示着人间永存的,永远分不出胜负的正邪两种力量。
参观吴哥窟的路上,你会看到路边的帐篷下有一些由残疾人组成的乐队,琴声悠扬,鼓声铿锵,节奏虽然简单,但很有力量,对路过的人报之以友好的微笑,没有卑微的乞讨,不见苦难的泪光。
这些残疾人有着差不多的特征,胳膊或者腿部残疾,从旁边的简介可以知晓这些人都是地雷的受害者。抗法战争,柬越战争,再到内战,弱小的柬埔寨始终在战火的摧残中。如今,战争终于结束,开启了和平发展的黄金时光。在联合国的帮助下,他们忘掉苦难,重拾阳光,奏响乐器,在游客面前从容的售卖一些纪念品,以此谋生。
参观了吴哥窟,下一站要去的便是崩必裂。
从暹粒市出发,沿国道行进。沿途没有山,视野很开阔。一路的乡村风光扑面而来,大面积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沿途好像没有聚居的村庄,只有一些民房孤零零的矗立在路旁,这些民房大都是差不多相同的结构,几根立柱将木制的房屋托起,像是空中楼阁,房屋采用结构可能是考虑雨季会有洪水的原因,洪水发来时不至于泡在水里。楼前屋后长着一些不知名字的树木和花草,我能认出的就是凤凰花和芒果树,凤凰树在海南和厦门有很多,能认出芒果树是因为枝头上吊满青涩的芒果。看到一些儿童在打闹嬉戏,这些孩子都不穿鞋子,据说儿童不穿鞋子是柬埔寨人的习俗。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有一两头或数头牛在悠闲地吃着草,看上去所有的牛儿都很瘦,能清晰看到牛的骨头架子,牛皮和骨头架子中间缺少了肉感,看了这些瘦骨嶙峋的牛,想吃涮肥牛的想法会立即打消。这牛一定不是用来杀肉吃的,应该是耕牛,它们是柬埔寨人用来耕地的主要劳动力,柬埔寨还是一个农业国,而且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也很低。这些牛是柬埔寨农业的支柱,虽然消瘦,但并不缺少力量和坚强,像极了柬埔寨人,不惧苦难,永远坚强。广阔的田野上,略显贫穷的乡村充满了田园的味道。路旁也能看到一些小卖部,售卖一些生活用品,偶尔也能看到一两家农机修理站,存放着一些待修的小型农业机械和待售的新设备。
走过了吴哥窟,其实,我并没有分清大吴哥,小吴哥,巴肯寺,女王宫等建筑群,在我眼里都是石头城。据说崩必裂和这些建筑群有着明显不同。崩必裂,据说是取中文天崩地裂之意,崩必裂即是这座城池天崩地裂后的遗迹。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里程,我们终于到达崩必裂景区。
走进崩必裂,发现这里没有进出的路,我们只能沿着拍摄电影时搭设的木制阶梯行走。这里是拍摄电影《古墓丽影》的外景地,我看到一些漂亮的女士为了应景,她们穿着非常艳丽的服装,乍一看,有一种令人恐怖的气息直透后背,再看,心神方定。
这景致,天崩地裂的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古城的基本轮廓,又没有变得面目全非,更没有彻底成为废墟,王的杰作加上大自然的点化,便成就了既神秘又有历史韵味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我看来,这比完好的存在更增添了文化的味道和岁月的沧桑感,这是人类文化可遇不可求的艳遇。据说后来的修复者也认为无从下手,认为保留好原状才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不一样的景致,不一样的震撼。
我情不自禁得感叹:
你隐没山林,却声名远播。
你悄无声息,却早已震惊世界。
你不动声色,却已成绝响。
跨越千年,和你相遇,用几世的修行能再换你千年不朽?用几世的轮回能让你笑容依旧?
本来是一堆坚硬冰冷的石头,因为受了佛性,于是便有了温度。
你好像忘记了曾经的辉煌和沧桑,不管经历多少战火,你温柔的微笑里,依旧闪烁着佛的光芒。
我只能仰视你,摒住呼吸感受你对佛的敬仰,感叹你周身散发的信仰的力量。
走过崩必裂最精彩的时光,看着从乱石丛中升起来的参天大树,感叹着种子的力量,到城下留连观看倒塌或倾斜的城墙,感叹着昔日的辉煌与现实的沧桑。
参观完了吴哥窟、崩必裂,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后世的子孙,能为这一文明做什么?贫弱的柬埔寨有没有能力或财力完好的保有这一文明成果。弱小的柬埔寨好像从来没有向法国人提出归还文物的要求,是否认为不管放在哪里,那都是柬埔寨的文明,你可以窃取文物本身,你永远窃取不了我们创造的文明。或者认为,对丢失文物的追索,都是强大国家之间的游戏,都是经济实力甚至是武力的较量,弱小的柬埔寨只有沉默和无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提出了“原址保护”原则。
针对该公约,2002年法国巴黎的罗浮宫、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西方著名博物馆发表了所谓的“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埃及、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对这个宣言表示反对,认为这种将文化“环球化”的做法其实是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那些流落的文物都没有合法取得的渠道。
中国文物保护专家对此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用“谴责模式”指出这个宣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原址保护”原则抵触。
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希腊都要求大英博物馆送还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但英国人仍然坚持这些文物应该留在自己手上,理由是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这种文物所有权纷争的典型例子是该馆收藏的56块雅典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带的归属问题,这是近年来所有文物归属权争议中最著名的案例,但至今未追回。
我认为,这不是法律原则的冲突,也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也不是价值观的冲突,这是掠夺者能否正视和反思自己民族黑暗心里的问题。不管什么方式拿走的,拿走了就没想再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