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文杰的头像

王文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09
分享

游采石矶

游采石矶

依山傍水,临水而居,是中国人最崇尚的福地,马鞍山就是长江边上的一处福地。

我的专业是冶金工程管理,因为马鞍山是我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的缘故,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马鞍山这座江边小城,但是那个时候只知道马鞍山是一座因钢铁而兴的钢铁之城。

直到2014年8月份,作为仲裁员审理工程纠纷案件,第一次来到马鞍山,才知道马鞍山还是一座美丽的山水之城,人文之城,诗性之城。

马鞍山山灵水秀,人文荟萃,历史悠久,万里长江打此经过。在众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中,采石矶应是马鞍山最靓丽的名片,既得江南山水之灵秀,又有长江滚滚磅礴之气势,是自然、历史、人文融合的典范。

第一次到马鞍山之前,我只听说过南京的燕子矶,却没有听说过采石矶。原来,这长江之上,有三大名矶,燕子矶、采石矶和城陵矶。我问百度,矶为何物?百度告诉我,所谓矶者,是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势如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城陵矶位于湖南岳阳市东北江湖交会的右岸,在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而采石矶是在长江下游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的一个港口。长江本是自西向东流去,为何又称江东?原来,和宜昌、武汉、重庆、上海虽同为江城的马鞍山市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

马鞍山市的市名来源颇为传奇,据说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据说,项羽兵败不肯过江东,江东就指此地。

采石矶的得名据说是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此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濮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李白不仅是诗仙,更是超一流的广告高手。想当年,李白站在黄鹤楼上为扬州策划的广告词“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名闻天下。同样,由李白策划的这则广告也让采石矶名声大振。

采石矶不仅以风物之秀著称,还以其扼守长江天险为兵家所重,成为锁钥东南,江山易主的必争之地。

2018年3月39日一早,我从采石公园大门进入景区,这里7点之前进入是不用买门票的,过了7点要花80块门票钱,我只晚到了5分钟,买了门票才进去了。从路边的指示牌可以看出,上山的路不止一条,我穿过梅花园,走进万竹坞。翠竹掩映下,一栋酷似别墅的徽派建筑出现在眼前,走近一看,原是一厕所,于是即兴打油一首:

白底黑瓦女儿墙,

徽人奢侈做厕房。

要是搬到北京去,

至少能住一部长。

沿着路牌指向,我走向仿古栈道,这是一条在悬崖上搭建的栈道,厚重的工字钢固定在悬崖的石头上,像手臂一样沿水平方向伸向江面,两三米宽的钢筋水泥板铺在工字钢上,外边固定着保护行人的栏杆。走在栈道上,看到悬崖下的江水,不免有些腿软,但是当我看到坚实的工字钢与山体紧紧相连,心里立即涌出一种安全感。栈道的搭建让游人能够居高临下的接近长江。

沿着栈道前行,看长江的开阔与辽远,弯弯曲曲的栈道产生一种移步换景的效果。横着看,顺着看,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会有不同的观感。看着大江流去,我想想象着曾经的战争场面。

历史记载,这里曾经发生过很多次战争,最著名的当数宋金采石之战,还有朱元璋对决陈友谅的采石之役。

宋金之战,一介书生虞允文带领1.7万宋军打败了完颜亮的18万金兵,金兵内讧,完颜亮在此殒命。

完颜亮是谁?完颜亮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自幼聪敏好学,汉文化功底甚深,他雅歌儒服,能诗善文。完颜亮生性风流倜傥,志大才高。金熙宗深忌其才,恐为后患,未敢大用。

完颜亮谋杀金熙宗政变登基,将都城从黑龙江的上京阿城,迁都进关至金中都,即现在的北京。完颜亮是金朝第四代皇帝,历史上在北京建都的第一人,是立北京为都城的肇始君王。他是一位少数民族的皇帝,也是一位被汉化的皇帝。他既是一位军事统帅,又是金朝著名政治家,也是文学家,能文能武,堪称儒将。他的汉学功底深厚,诗文精美,即使是江南的大儒,对完颜亮的诗词也是赞不绝口。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踏遍神州大地,也没有在燕地留下任何的墨迹。直到完颜亮迁都后,此时的北京虽不能与当时南宋的开封、杭州相比,但毕竟成为了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北京由此才开始发生了质变,自金中都之后才有了元大都,明清皇城乃至于今天共和国的首都。

不管多牛逼的人,都逃脱不掉一物降一物的规律。能人背后有人弄,这就是天命。牛逼的完颜亮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死于一介书生之手,这书生便是虞允文。

据今天800多年前,金帝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过淮河,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一首《题临安山水》,表达了完颜亮要消灭南宋的决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犒师,正值完颜亮所统大军谋由采石渡江,但新任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大宋军事防御怎么会这么松懈,敌人已经大兵压境,你的主帅还没赶到工地,军中不可一日无帅嘛,你原来的主帅呢?虞允文见形势危急,便亲自督师,向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现在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不是空洞的说教,没有胡说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话,这发自肺腑的振聋发聩,有效地振奋了军心,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最终以一万七千人的兵力与十八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随后,金兵内讧,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大败而去,遣使议和。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关键是看你用与不用,看你会用不会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让武将们感到汗颜,出门或者照镜子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武将,尤其是在虞允文面前,更是极尽讨好之能事,他们自己心里明白,即使是打了一辈子仗的将军们,也不敢说把仗打得这么漂亮。这场战争阻止了金军渡江,从而保卫了长江防线,使金朝攻灭南宋的战略计划遭到彻底破产,南宋得以转危为安,保持长期偏安的局面100多年。这场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书生的看法。后人一直没弄明白,虞允文一介书生,从未打过仗,凭借什么力量把一个纵横战场几十年的军事天才完颜亮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事儿也许只有我知道。原来这虞允文过去作为一个包工头有过一段施工管理经验,曾经组织过几个大型复杂工程的施工,从物资、人员、设备的调配,到施工计划、网络图的的编制、优化到具体实施,虞允文都曾经亲历亲为,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经验,正是把施工经验灵活运用到战争中,才赢得了这场战争。当然,手下团队的执行力也很重要,也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采石矶也曾有过一次大仗。

朱元璋心里想当皇帝,嘴上不说,暗地里却“高筑墙,广积粮”,不是不称王,而是“缓称王”,朱元璋身边的谋士以及朱元璋本人深谙中国文化的精髓,心机很深,含而不露,不仅蒙了世人,就连大元王朝都以为朱元璋是可以接受招安的。元皇帝的策略是先让朱元璋去折腾吧,等他把陈友谅打败了,再花点钱财收买朱元璋为我所用,老朱不过就是一个农民嘛,说农民都抬举他了,其实是个乞丐,一个乞丐心里怎么装得下整个天下。大元朝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农民,这个吃过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乞丐,要的就是整个江山。这是大元朝策略上的重大失误,正是这个失误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这都是后话,在次不表。陈友谅是一个沉不住气的人,不仅早早的公开在采石矶称帝,还打印大量名片到处散发,盲目自信极度膨胀导致重度脑残。相比之下,心机策略高下立现。我倒是很欣赏陈友谅对世人的坦诚,想当皇帝就公开宣布,用不着躲躲藏藏,当一天过一天的瘾吧,不就是一个渔民出身吗。

陈友谅称帝后,一直想并吞朱元璋。终于有一天,率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意图一举攻下应天府(今南京),在采石地区,同朱元璋农民军展开了激战,结果陈友谅大败,放弃采石而告终。2年后,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爆发决战,陈友谅再次失败,死于乱箭之下。

朱元心璋不仅心机深不可测,而且还能够把心机上升为大智慧。这类人是最可怕的,大凡成其大事者,不是命好就是心机深。忘了是谁说的了: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结底是属于那些能够把心机变成大智慧的人的。

到底是真龙天子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还是战争决出了真龙天子?不管如何,谁要是想当皇帝,如果没有十成的把握,千万不要到这里来打仗,弄不好就会江山易主。长江本是自西向东流的,在采石矶折向北去。改换方向,寓意改朝换代,此地适合做决战。

暗淡了刀光剑影,忘却了鼓角争鸣,岁月带走了朱元璋和朱元璋建立的那个王朝,历史滚滚向前,不会在一个王朝永远停留,就像这长江,虽然在采石矶打了一个结,但最终依旧东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奔流入海。

沿栈道前行,来到三元洞。站在突出悬崖的亭台上,远望长江,颇有蛟龙探海之气势。关于三元洞,碑文介绍:民间相传,明朝初年,湖南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途径采石矶,冥冥之中,忽然听到对岸有人直呼三人姓名,深感蹊跷。于是将船靠岸,泊于临江崖壁下的石洞中。当船刚停稳,天气突变,狂风暴雨,卷起滔天巨浪,江面上的船只均被风浪打翻,而三秀才幸免于难、逃过一劫。随后,他们重新起航进京赶考,结果三人皆金榜题名,包揽了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并被皇上封得官位。为了感谢神灵的佑护,三人重返采石矶,在他们泊船的地方修洞筑楼,供佛祭神,以此报答神灵的救命和佑护之恩。看过碑文之后,我感觉写这个故事的人不算高明,因为我发现并没有指出是什么神灵保佑,我们应该供奉谁,让我觉得像是开发商在宣传一个楼盘的位置有多好一样,而不是称颂具体的神灵。

路过三元洞,遇有一妇人在虔诚的跪拜,大概家里有准备参加高考的孩子吧。在各种利益和关系主导的社会里,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贫民百姓只能寄托科举考试和神灵的庇护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寒窗苦读和运气,鲤鱼能够跃上龙门。我始终觉得,科举考试是我们中国老祖宗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应该排在中华民族众多发明之首。一张考卷,一张书桌,对谁都一样的平等和公平,学而优则仕,是否录用,只看考试成绩,根本不管你爹是谁,谁是你爹,你爹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考试成绩。当然,考试科目和内容的设置也很重要,不能只会做题,忘了给老人行孝,为国尽忠。我认为科举考试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遗产,是中华民族得以兴旺发达的千年大计甚至万年大计。在各种利益和关系主导的社会里,如果科举这条路也被污染了,普通百姓向上攀爬的途径就彻底被堵死了。

走过了长江栈道才发现,其实脚下的长江只是长江的支流,要想看到更为广阔辽远的大江,需要继续向着采石矶山顶攀爬。

古人把亭台楼阁建在山上,或是为了纪念,或是为了表达敬仰,大都取高山仰止之意,我认为这是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上山时仰视,沿着台阶一步一叩首,下山时低头沉思,做着各种各样的思考。缆车的设置就破坏了古人的良苦用心。

李白的衣冠冢坐落在采石矶半山腰,石头砌筑的圆形墓冢掩映在竹影婆娑中,墓碑上镌刻着林散之先生亲笔题写的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几个大字。树上的小鸟儿,安静的蹦来蹦去,不发出一丝声响,默默的守候着这位浪漫诗人,生怕惊扰了李白的奇思妙想。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其实,在我看来,李白死于任性、顽皮、浪漫和幽默,他的死是一个黑色幽默。下面是我在2014年8月第一次游采石矶时写的一首打油诗,记录于此,以示纪念。

游采石矶

李白夜游采石矶,

月光皎皎诗兴起。

不见明月当空照,

但见婵娟沉水底。

怜香惜玉才子心,

伸手欲救眼迷离。

酒醉神迷站不稳,

脚下失足坠江里。

千呼万唤人不见,

江水空绕采石矶。

一代诗仙随风去,

人去有期归无期。

三元阁上衣冠冢,

后人凭吊听风雨。

千古风流诗仙在,

月光如水烟波里。

参拜了李白衣冠冢,继续向上攀爬,几分钟就到达最高处的三台阁。

关于三台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三台是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的总称,即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在我国各地均有名为“三台阁”的建筑,例如安徽马鞍山、兰州兰山等地。第二种是说三台为文昌星居住之地。

采石矶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乾隆年间毁于战火,20世纪末得以重建。故阁内三台阁也是一处文化圣殿,里边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以祈地方文运昌盛。

李白是采石矶的灵魂,因为有了李白,采石矶也被诗化了。文昌阁的设立其实很契合采石矶的文化主旨,文昌阁祈求文运昌盛,李白则身体力行。

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

一代诗仙捉月地,千古画卷采石矶。这是现代人对采石矶自然风光以及其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最诗意的高度概括。

走过联壁台、大脚印、赤乌井、伯牙台、然犀亭、峨眉亭、江山好处亭、怀谢亭、待归亭等等,这些景致给采石矶增添了壮美的色彩,优美的传奇。

古往今来,还有许多文人名士,如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其实我也来过,只不过史书没有记载。

山下,有太白楼和李白纪念馆,看到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塑像,不禁让人忍俊不禁。李白右手将酒杯举过头顶,仰望着皎洁的月亮,显出李诗人的浪漫豪情。再细看,李白的左手紧握着一把酒壶,藏在身后,生怕月亮把酒壶抢走,嗜酒如命的小样儿栩栩如生,待酒醉之后,又很无私的向世人贡献着大量的精神食粮,此时你又觉得李白是多么的慷慨无私。

在太白楼里,有众名人题写的诗词,看不出哪一首写得好,虽然都是名人写的,但作品都不是很出名。有郭姓大艺术家沫若先生题诗如下:“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举杯犹在手。遥对江心洲,似思大曲酒。赠君三百斗,成诗三万首。红旗遍地红,光辉弥宇宙”。我认为这是此间最滥的一首诗,尤其是最后两句和前几句根本没有关系。

应该说,采石矶是一个尚未被物质污染的洁净之地,采石矶的诗性影响着马鞍山的文化品位,愿采石矶山水依旧,诗性依旧。

(2018年4月1日晚11:00草于山东济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