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女作家王丽读石夫之《土城别传》所感
说起来有些戏剧性,我知道《土城别传》竟然早于它的创作者石夫先生。
不过我所说的知道,仅仅是知道有那么一部小说,是由一位清涧籍的作家历经十年时间写成,但对于小说内容却一无所知。
那天,通过QQ聊天,知道对面这位从未谋面,聊天语气相当谦恭的网友就是《土城别传》的作者石夫时,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石夫提出要赠送一套小说给我,也就不客气地应了下来。
拿到《土城别传》后,我放下手头正在进行着的《水浒传》而一口气将《土城》读完。当然,并不是说《土城》比《水浒》的文学性更高,而是我急切地想要知道这个生活在如我一般的环境中的写手是怎样完成他六十万字的小说,这对我是一种吸引,更是一种学习。
《土城》通篇用陕北方言描写。故事是从小说的第一主人公陈子涛的爷爷,陈良玉切入。记录了陈家三代人在生活的颠沛流离中与命运抗争的历程,以及与陈家关联的一些生活在土城人的人生百态。可以说,这部小说就是土城的一个缩影,是对于土城这个介于都市和农村之间的居民对人生、爱情、婚姻、命运所持的态度的真实叙述和描写。
故事中,陈良玉的英勇就义是陈家大厦将倾的开始,后来随着奶奶周晓凤发疯,老大陈铁柱弱智,陈家的所有胆子都落在陈家老二的身上,也正是这样的人生遭遇,造就了陈铁山坚强、耿直、粗暴的性情,这在陈子涛与唐小婉相爱后,更得到全面的体现。
应该说,作为一家之主的陈铁山是坚强勇敢的,也是小有成就的,他一个人在妻子的协助下硬是将一个破败不堪的家庭支撑起来,而且随着迁徙土城后一家人的努力,子华进入中学教书、子涛的书画部的火热营业、子辉高考得中,陈家的日子渐渐开始红火起来。唐小婉就是在这个时候机缘巧合地出现在陈子涛的面前,陈家从此乱了套。
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我到现在都无法理解小说中的唐小婉该属于那种性情。或者,她根本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比如她漂亮、聪明,重情重义,甚至某些时候有侠女的形象,但你又会在许多小细节里不难看出她痞子的气息,比如她动不动向男人轮巴掌,这和她的美艳是多么不协调。又比如,她和陈子涛相爱后,对陈子涛似水柔情,有说不尽的海誓山盟,但在小说结尾的部分,我们还是看出她对陈子涛的不公平。按照常理分析,如果说一个身陷牢笼的流氓人物梁二平为她两肋插刀出生入死,让她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拯救,那么纯情善良、为她不惜背离亲人、背离家庭、甚至丢了手指头的陈子涛更应该值得她珍惜。但事实不是,唐小婉终是以她独特的方式留下一张离婚协议书潇洒离去。虽然小说好几处都有描写唐小婉拯救幼时落水的陈子涛的场景和那个《鸳鸯纷飞》的神签,为两个人的相爱相离做了宿命式的铺垫,但这也丝毫不能消除读者心底对于这段经历无数风雨、无数艰难却最终没能相守白头的感情的遗憾。
好在,这只是一部小说,是一段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作品。而石夫先生也说过,他比较喜欢悲剧结局的小说,这是个人审美差异,无可非议。但那副头发凌乱、背着画夹,踏上寻找之路的陈子涛孤独颓废的肖像却永远定格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让人对于土城爱情产生海市蜃楼幻灭后的失落和悲凉感。
关于陈子涛和唐小婉感情纠葛这段内容,是整部小说的核心。也是向世人展示土城这个特殊空间的居民,在改革开放之初对于金钱、欲望和情感所持的态度。比如,陈子涛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比如杨帆为求学而沦为舞女、比如唐小婉不得已和几个男人的纠葛,比如那些游离于责任和诱惑之间的红男绿女们,他们都是土城活生生的影像。
看完全书,感触最深的就是石夫先生执著的写作精神。全书六十几万字,全部用陕北方言描述,这需要很深厚的文字表达功力。因为我们知道,方言的东西说起来顺畅,但用文字表达起来很困难,而且很多方言都有独特的含义在里面,要准确娴熟得应用需要对方言和书面语融会贯通才行。显然,石夫具备这样的能力。在他的小说里,我们不但看出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陕北人生活起居的场景,更看到了陕北人与人之间沟通时独特的语气和表情。我想,这是石夫之所以这样描写的意义所在,也是这篇小说的精神所在。
这,也是石夫带给如我这类徘徊在文学边缘者的启迪和引导吧。
在和石夫聊天中得知,他的小说《立夏》正在修改整理中,也即将面世。再次衷心祝福石夫先生在文学的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201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