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子若轻尘的头像

子若轻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1
分享

过大年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最重要的一天就是过年。好像平时那些迎来送往的日子,都是在为过年这一天积攒了似的,所有好吃的,所有想做的,所有重要的,我们都处心积虑留在了岁首年尾的这一天。气氛就不要说了,心情就不要说了,就连那种喜笑颜开的忙忙碌碌,眉飞色舞的打理操作,也无不向人们展示着过年的挥洒不尽,以及另一种不言自明的与众不同。

家里是这样,外面也一样,沿着大街小巷走上一圈,就会看到满眼都是灿烂的笑容,满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之中,时光不比往常,感受不同凡响。

过年,也叫新春、年节,我们这里俗套一点,就叫作过大年。但一个“大”字彰显风光,透着人们心底的那份凝重和厚望。年为大,日子为小;一年又一年,所有的日常烟火,其实就是为了过一个红火热闹的大年。声声笑语,句句祝福,不经意之间,已经告别了起起落落的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六十五天的时光!就浓缩成今天,过大年的风光!

大年,作为一年中重中之重的一天,毫无例外,家家户户都有着许许多多的讲究,亦有一套约成定俗的程序。大年三十,当里里外外收拾的焕然一新以后,当前前后后安排的妥妥贴贴以后。早上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贴春联。春联也叫春贴、楹联。但陕北人喜欢叫的简单一点,就唤做“对子”。因为春联首先是形式上一对,然后是内容要相对。所以,闲话休提,一个“对子”就说明了许多问题。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对联这个典故,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桃符。相传,每当金鸡长鸣的时候,游荡了一夜的鬼魂就会回到一座长满桃树的大山上。守山的两个神仙一名神荼,一叫郁垒。如果这一夜鬼魂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二神就会将其捉去喂虎。因而,天下之鬼都畏惧神荼郁垒甚于猛虎。过年这一天,家家忙过年,神荼郁垒自然而然忙不过来。于是,为了驱鬼,老百姓就用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立于门旁。如此一来刻桃符过年,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张贴春联。

春联的内容尽管五花八门,但是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其大多都是显示对来年的希冀和表达过年的美好。小时候在乡间,每逢过大年,我都要早早地拿着裁好的红纸和香烟,毕恭毕敬地到隔河的村里面请一位老先生写对联。先生七十有余的年龄,但依然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看上去红光满面。这一段时间也是老先生最为风光八面的时候,身边有人研磨,有人端茶,还有人送上红包等礼物,而且谁家吃好的也会叫上他。老先生写对联也是一道风景,只见其迷着眼神,声色不动。少倾,大笔起时,洋洋洒洒,龙飞凤舞,一副墨迹淋漓的对子一挥而就。围观的人啧啧称道、连连叫好。于是老先生就会面带喜色,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对联一贴到门上,意味着大年已经来在路上。序幕拉开,意味着必将是盛装而来。准备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女主内男主外,女人在厨房里操持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男人则开始在院子里堆火塔、挂灯笼。因为过年的重头戏在夜里,所以火塔和灯笼这两项内容就成了重中之重。

记忆中孩提时的灯笼没有现在公园里的好看,灯笼做的简简单单,就是玻璃灯罩子里面一个煤油灯盏。为了渲染红火热闹的气氛,一般会在玻璃罩上贴一个单个的小红对子曰:”明灯高照”或者:“鸿运当头”。那时那地农村大都没有电,这盏小灯笼在黑漆漆的年夜里光华四射,真的魅力无穷!

接下来要把院里院外清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然后在院子正中用木炭堆一个大火塔。陕北多煤田,木碳不算金贵,即使是没钱人家,火塔也可以堆的很大,因为这预示着来年会顺风顺水非常发达。但堆火塔是一种技术活,不是经验丰富的人根本做不了这种营生。

堆火塔时,下面要用砖块或者条石砌一个底座,再将碳块修整成不太规则的条状,一层一层垒起来,最里面竖立着引燃木炭的木柴和搭建的烟囱通道,最外面要留一个点燃火塔的炉道,所以,这些方方面面堆火塔的门道,只有掌握了精湛技术的行家里手才可以把火塔堆的头头是道。

火塔既成,通高约一米,周长可合围,砌之,玲珑有致,观之,巧夺天工。实在不失为一件艺术精品。待到午夜时分,把火一点,顿时烈焰冲天,预示着红火兴旺会整整一个来年。燃火塔的那种情景一瞬间就红遍了半边天,红的发紫,热火朝天,这正是乡里人家求之不得的过大年场面。随着大人的忙碌和孩子的欢笑,还有鸡儿鸣,狗儿叫,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大年夜就盛装来到。

当此时也,每一家厨房的案头摆满了了热气腾腾的美味,每一户居室的窗口飘满了让人馋诞欲滴的香味。这样的时候,一切堪堪好,真正意义上的过大年重头戏也就开始了。整一桌子菜,煮几大盆肉,冷拼热炒,七荤八素,鸡鸭鱼,猪牛羊,各样面点,时鲜果蔬,应有尽有,无其不有。当然还必须要佐以珍藏了一年好酒,不是说:“无酒不欢”么。一家人围着桌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把一年到头所有的劳累、负重、烦忧和各种琐琐碎碎都抛到脑后,把所有的憧憬、希冀、满足和欢欢喜喜都写上眉头。这样的时候,天上人间,心上眉间,快乐,再也不是一个奢侈的字眼。

乡里的过年比城市更多了一种热闹非凡的气氛,尽管时光流走到了今天,已经很少了小时候的土炕和大锅,但一家人围在一起互相祝福觥筹交错,那种其乐融融亲密无间是在大饭店里吃年夜饭过年所感受不到的。年夜饭,乡里人家讲究的一种仪式感,一种厚重感,一种满足感。无论做饭操持的流程,还是围炉煮酒的气氛,都是一个开心和享受的过程。过大年,过的就是这样一种美不胜收的心情。

年夜饭还没有吃完,小孩子就坐不住了,缠着大人点燃火塔,火塔一着,年夜的热火氛围就达到了高潮。孩子们围着燃烧的火塔奔跑、欢跳。爆竹点燃了,焰火升天了,夜的宁静被打破了,年的美妙也被渲染到极致了。不移时,天空和大地便沉浸在一片五颜六色和震耳欲聋之中。在这个时分,我的老家还有一项很讲究的内容:就是烧香敬神。大人们会在橱前、炉子旁、门口和其它一些自认为重要的地方恭恭敬敬地烧一炷香,磕几个头。然后双手合十,默默祈福,仿佛把一年的希冀,一年的施为,一年的好运气,都包含在了这一缕袅袅娜娜的香烟里。过年讲究熬年,熬年就得一夜无眠。一熬就是一整夜,小时候过大年很少人家能有电视机,自也没有看春晚的习惯。但年又不能不熬,据说大年夜如果能一夜不睡熬到天明,来年就会大吉大利一年通顺。谁不想落个好彩头呢?于是,年夜里放爆竹,玩牌,到左邻右舍家串门、送祝福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那份随意,那种欢喜,至今想起来总觉得怀念不已。

大年夜的喜庆之后,紧接着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主题是吃饺子。正月初二开始走亲串户给老者和长辈拜年,给娃娃和晚辈送压岁钱。邻里短长,你来我往,这样的过程延续到初七的小年夜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再往长一点,一直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过大年的喜气洋洋才算是告一段落。

年的气氛虽然告一段落,但年的味道,年的留韵,仍然会余音绕梁,经久不绝。其实,过大年就是过一种气氛吧,震天动地的爆竹声,五光十色的烟花,琳琅满目的年画,还有院子里烈焰腾腾的大火塔。一下子就把水瘦山寒的世界装扮的光彩照人;一下子就让枯燥乏味了一个冬天的人们觉得生活是多么地风情万种。其实,过年就是过一种心情吧!忙忙碌碌的过年也就是那么一天一夜,但腊月里的大操大办,正月里的迎来送往,和除夕夜的欢笑满堂,千丝万缕地组合在一起,就编织成一张快快乐乐的网。这样一张无处不在的网,就是此时此刻过大年的模样。

其实,过年就是过一种希望吧,掀开上一章,迈向下一季,前面的生活告一段落,后边的日子重新来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大年也叫渡春节,大年徐步而来,马上就是春暖花开。辞别漫漫严冬,迎来春和景明,在和春天拥抱的时候,也播种下了对未来和好日子的憧憬。

雪小禅说:“喜欢过年,越来越喜欢。年龄长了,过去不喜欢的东西会渐渐回归。年味里,是日常,是烟火,是红火的世俗心”。是啊!过年了,也渐渐长大了,距离上一个过年仿佛是不经意之间,但一晃已经三百六十五天。既然岁月今天过大年,不如把所有不喜欢的都抛在一边。让姗姗而来的大年在欢欢喜喜中过的与众不同,让与众不同的大年在快快乐乐里愈久弥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