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子若轻尘的头像

子若轻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2
分享

秋林之约与沙梁古镇

古人讲故事时,一般都喜欢这样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里,我就先说“秋林之约”。

诗云:

又到秋声欲寂寥,

重来乡里看松涛。

眼前繁木埋幽径,

脚下山鸡掠碧霄。

浅草凌霜无败叶,

老枝披绿有新条。

千峰万壑涂颜色,

淡紫深黄太窈娆。

——《秋林》

重阳节的前几日,和文友们应约去位于大昌汗镇的松宏湾林场踏秋,在万壑松涛中赴一场“秋林之约”。看了很多红红绿绿的秋色,采了无数起起落落的秋风,欣赏了远山近树所在的草草木木、山山水水,一时间目乱睛迷,感觉好美。

秋天本来是一个大词,而打动人心的秋色,才是它的点睛之笔。

刘禹锡说: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春色盎然,秋色斑斓。春色撩人,秋色如染。春色和秋色,有意无意间成全了大地最美的颜色。

松宏湾林场是府谷县境内唯一的国有林木基地,成材虽然不多,但在生态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这片本来不十分大的林子就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在离大昌汗镇约七八里地的一座山上,往访的路蜿蜒起伏,曲曲折折,比新近修的通村道尚且不如。两边的林木繁荫是繁荫,也并不十分茂密,视线穿过树叶的间隙,可以看见远处灰岩覆盖下光秃秃的山峰。

途经一座关公庙时,林场的领导招呼大家下车参观,不过不是为看庙,而是要看树。庙院里面有一棵大树,虬枝弯曲,盘根错节。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视之,乃木瓜树。

这是一种极其稀少且生长期很长的树木,和野外常见的酸枣刺差不多,一般都是弱苗幼木,很少有长成大树的,而眼前的这棵木瓜树之粗大茂盛则是我先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相比之下,关帝庙反倒成了一个小不点儿,大家都意在奇树,庙里面的关王爷因无人问津而备受冷落,所以看上去有点面红耳赤。木瓜树上结满了黧黑的果实,树下的一个小牌上面写着说明文字:“文官果树”。看来,此果即为文官果。

真是长见识了,这么长时间,第一次知道木瓜树就是文官果树。相传上古时候,文官果树是从河中飘来的树种,碰巧被一个叫文林郎的年轻人拾得,进而精心育种,长成此树。因其名有“文林”二字,故取树名:文官果。

文官果亦作文冠果,象征官运亨通。科举盛行的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应试完毕后都会涌到京城西山八大处大悲寺的两棵文官果树下,祈求文官果的“文官”两字能带来好运,让自己加官进爵。而文官果木又称降龙木,据说穆桂英为救杨宗保而献出寨里降龙木树就是此木。所以,穆桂英手下的一个家将名字就叫木瓜。 

这种果子成熟后外壳坚硬,里边的籽粒去皮可食,且味道很香美。只是果树大都长在悬崖峭壁,单凭一己之力即使拿上长杆敲打也不能够着。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子就是到崖顶用石块去击果,打落后再跑到沟里去捡拾。小时候,因为嘴馋,没少做过这些危险动作。

据我认识的一位祖籍府谷木瓜镇现居山东省的前辈镜翁先生所言:木瓜树木质坚硬,比之枣杏榆槐有过之而无不及。若以其为枕,有益寿延年、安神补觉的功效。惜乎这种树木现在已不多见,而且能长大成材引为医用的树更是少之又少。

可是这么珍稀的东西,今天竟然出人意外地遇到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好运气是好运气,但也只能看看而已。因为树长在庙院里就是神树,出于敬畏之心,尽管上面的果子业已熟透且在张扬地迎风辗转,也只好望树兴叹。

少时,驱车前行,不多远就到了林海之中。这里面的树木茂盛,但大都不是用材林,多为灌木丛,小叶杨,油松。可能是出于环境保护考虑而培植的生态林。

不过,在这个下面布满煤炭,上面铺满黄土的晋陕蒙交汇之地,能有这么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的绿意,也算是一处了不起的胜景。只是林子的色调略显单一了些,和秋色如染尚难牵连。

一般来说,山高必有妖,林深必有野生动物,尽管没有亲眼所见,想来这里的小动物和飞鸟应该不少。因为时不时可以听见鸟鸣,脆生生的声音,由不得引人遐思。

林场所在的松宏湾其实没有湾,只是一大片此起彼伏的山峦,最高的山顶部位,建有一座用来防火的瞭望楼。观之,威兀、高大,视线极佳。登高而望,目之所及可达到几十里开外,正好是一座不错的观景台。

该楼通体红砖到顶,上下计有三层,中间还有一个供护林人员办公休息的厅室,无论光线,无论视线,都上乘到难得一见。虽然秋日已经开始凉寒,但里面生有小火炉取暖。

同行者中有性情中人,遂提议,小桌子上摆一壶酒,小火炉上煮一锅肉,饮酒还不误防火,一举两得,岂不益美?

这个主意感情不错,不是说,:我有一壶酒,可以慰平生么?另外再加这么一个天高皇帝远,飞鸟相伴还的世外桃源来锦上添花,该是神仙日子了吧。

当此时也,大家登高而望,蓝天在上,白云缥缈,林海茫茫,松宏湾林场,果然不落与俗,非同凡响。浩浩荡荡的清风,吹起林涛阵阵;五颜六色的秋林,如同画上一样。

观景台的顶部和地面只有一条垂直的铁梯相通,极难攀登,但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众人还是手脚并用战战兢兢地攀了上来。看过了美不胜收的林中风光,诗词学会的才子佳人们忙着照集体像,又忙着玩自拍,一直到十分尽兴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归途中,在一座山坡上不期而遇一片杏林,杏子当然没有了,不过叶子堪堪好,深红浅黄的,半灰半绿的,既有秋天的色调,又有乡里的味道。而在摄影家的眼里,杏林就是一块画布,颜色调配的恰到好处。

于是,大家手忙脚乱,又一番拍照。美女帅哥不再夺人眼球,颜色美的像画板一样的杏树叶子便出足了风头。

正是:

而今闲步杏林中

蝶乱蜂鸣蝉叫声

青霭绿树成画布

浅黄下面掩深红

其后,中巴车在黄土山峁上面七拐八绕去了一个叫西尧沟的地方,参观了采空区的治理以及在建中的煤矿。很为黄土地貌景观而折服,其它的,反而没有印象。

回过头来再说沙梁古镇。这是此行最后去的地方,离庙沟门镇可能几里路途,和内蒙古的羊寺塔乡也就一步之遥。

我以前因为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来过一回,但今非昔比,现在的沙梁村,已经全部都是仿古打理。古色古香,遗韵悠长。咋看去,有点晋中的平遥古城,或者祁家大院的风貌。

沙梁古镇其实不是一个镇,或者是历史上的一个小镇,如今只是庙沟门镇的一个行政村,据闻曾经很辉煌,四乡八地,名头响亮。

我认识的沙梁村王英先生就主持编撰了一本厚厚的村史,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先时曾粗略看过,惜乎隔了太久,现在已经记不起多少内容。

我们从村口竖有“沙梁古镇”四个字的巨型牌楼下面经过,村道两旁都是鎏金雕塑,千姿百态,各种各样,说形象栩栩如生,一点也不过分。

大家在牌坊下面合了影,然后入村参观。走胡同小巷,过民俗展览,见一处青砖大院,里面几十个房间都是密密麻麻分类放置的民俗物品。小到纽扣针线,大到碾磨衣橱,还有古时候娶媳妇用的人抬花轿。真是应有尽有,无其不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硕果仅存的古宅第里有一处院落保存尤为完好,为四合天井双院,二层连体砖楼。屋檐房脊都是瓦当琉璃以及小型砖雕,造型极其精美。砖和瓦虽完好,却都已经泛白了颜色,显见有了些年头。

两个院落之间有小巷道相通,对外则共为一个大门,是典型的大户人家居所。我在东边的院落观摩时,发现西边的院子尚有人居住,而且门前还种着一畦油绿鲜嫩的青菜。连忙转过去,想要入室拜访时,可惜遇锁碰壁,原来主人不在。

仿古村居旁边是一大片广场,一处处相依相偎互为勾连的庙宇群看起来尚完好。不过唱庙戏的台子是新建的,场地也留的小了一些,有点拥挤,看上去不太协调。

沙梁古镇,二水中分,正位于一个半岛上边,一水南去,一水东来,村子所在的位置是一处碧波环绕的平台,感觉很有风水,也很美。

看了民俗,看了古迹,看了历史遗存的角角落落。对这个风姿独特的小村庄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沙梁古镇应该是府谷县第一个纯粹的仿古民居村,就规模和景观而言,某些地方超过了保德县的故城。

其实,好风景不一定就在路上,也不一定就在远方。有时候,它也许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也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沙梁村的古韵,还是松宏湾林场的秋林,略经打造就是一片独具繁华的地方风情。

回来的路上,我忽然想:岁月的浮躁和喧哗,总是不经意间惊扰起心底那份深深的牵挂,似写不完的雪月与风花。等沙梁古镇日臻完美如画,等松宏湾的秋林铺满姹紫嫣红的霞,一定再来旧地重游,看紫陌芊巷,赏十里杏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