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谷子蜕皮,得新谷米。
此米也,无污染、原生态、不施农药,无添加剂。若以之选美,毫无悬念,当属米中西施。
其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性坚韧,味绵长。可煮粥,可熬汤,所以,小家之户不出,香艳之名远扬。
将其用水淘洗。浸泡少时,石磨碾碎。成生米糊,再置于大铁锅里,急火暴煮,则得熟米糊。
蒸煮中间,需加一种叫蒿子的佐料,本地无所种植,市场却有售卖。蒿子分次撒进,大力搅拌,每量少、唯均匀。
撒泼蒿子之时,彰显技术功底。若多,则米粉僵硬;如少,则米糊稀清;若徐,则不能立成;如急,则半熟不生。
所以,一锅米凉粉的功败垂成,就是挥洒蒿子的循序渐进过程。不疾不徐,不急不躁,非十年磨剑而不能精于此道。
待米糊熟时,举大勺,横菜刀,以勺舀粉,以刀摊糊,一层方成,小晾片刻时分,复摊之,再依前操作,照旧施为,米糊遂于箅子上面层层重叠。
箅子者,农家之高粱杆缀成也。可做瓮盖,能盛饺子,晴可遮阳,雨天当伞,亦于野炊时可扇风吹火,一才多用,无所不用其极。
米糊既晾冷,就做成了人人喜欢,个个夸赞,地道可口,美不胜收的米凉粉。
晾米凉粉的方法,也有另外一种。
热米糊熟时刷在大盆沿,或者小瓮边,或者瓢碗案板之上,只刷一层,置阴凉处,可以提前食用时间。因为这样散热快一些,更容易变冷。于赶时间或者饿急了的吃货,无疑就是一种最为快捷的食品。
其实,在如此纷繁复杂的操作过程中,对心急火燎食客的耐心也是一种考验,一种熬煎。因为对那些馋淡欲滴、垂涎三尺关于美食面前失去了定力的词语,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所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而如此一来,心急却可以吃米凉粉。
晾冷以后的米凉粉,米糊成了米粉,虽一字之差,却可谓点石成金。将其一层层分剥起来。则或薄如纸,或滑如绸,或飘如絮。
观其物也,绵而不沾,软而勾连,腻而有韧,柔而成型。人云美食必美看,而此物,美食即美色,令食者似傻似癫,观者如醉如痴。
米凉粉切成条状,加醋、蒜、芝麻、鲜韭、香油、辣子、味精、芫荽等各类调料小菜若干种,若有腌咸菜的酸汤作为调剂,则益美。
此汤本地人称酸淹汤,放置越久,酸腻越浓,乃调和凉菜,凉皮,米凉粉之上上佳品。
经此一番打理,一席开胃泻火,清心明眼,提神醒脑,养容补颜的米凉粉就生成了。
观之,晶莹剔透,清新爽滑,软韧鲜嫩。
食之,绵柔滑腻,唇齿生香,通体舒坦,余味悠长。甫一吃之下,便心心念念,再不能忘。
用以待客,送礼,或者犒劳自己,都是不可多得的佳肴美味。
也有时,为了省却盘碗清洗之忙活,案上物件堆砌之累赘,米凉粉不需置案另切,不需要以盘盛放。
只一味在箅子晾冷后上直接用刀划开,筷子挑来。放到碗里面,再加佐料,食之正好。
这里挑米凉粉也有讲究,或者也是一门技术。必须是顺齿,而不能横行。
因为用高粱杆做成的箅子是一根一根按顺序排列的,所以,挑米凉粉就得顺着高粱杆中间的纹理。
这样挑在碗里的米凉粉不沾不连,条理分明,一面光滑似镜,一面是箅子压出的顺纹,上下左右往观,竟自成一幅很好看的图案,怪道人言:美食不如美看。
而切在盘中的米凉粉,美物横陈,又别是一番风情。抵近观之,则:晶莹如玉,透亮若脂,软滑似酥,尤物也。
无怪乎称其为粉,真心是粉妆玉砌,欺花胜雪。
旁边推波助澜的则是香气扑鼻的大海碗调和汤料。
一望之下,未曾入口中,食欲已经大增。
五月流火,天干物燥,地头作业,口裂舌焦,以一盘米凉粉落肚,必定顿时脾胃清爽,心旷神怡,犹如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什么也不用说了。
删去繁杂,褪去浮华,美味的米凉粉其实就是那么朴实无华。
开吃,你已不仅仅是食客,而是资深吃货——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