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子若轻尘的头像

子若轻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20
分享

访翠峰山

翠峰山,位于韩府公路东,旧县老城南。乃毗邻岢岚,五寨,保德三县之地,高可达一千七百余米,方百里。其西临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北阚晋陕峡谷,鬼斧神工。山势迤逦绵延,接芦芽胜景,揽天池风光,遥与晋中北武当山相望。为河曲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亦是一个魅力不二,景致无双的好地方。

为了一探究竟,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携朋友轻车简从,一路西去,转而向南,径自往访翠峰山。

我们选了一条羊肠小道登山。此处抑或是近路,但却多了一些坎坷和崎岖。道路唯狭窄,唯陡峭,时而九曲回环;时而起伏辗转;时而深入林间;时而贴近崖畔。感觉登山的路弥足艰险,弥足幽长。不由得想起李白《蜀道难》中的一句话: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约莫数十分钟以后,抵峰顶一处小村庄,凌绝顶之上,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山上的气温可能要比山下低六到七度吧,偏偏此时又山风浩浩,淫雨霏霏,在寒意入肤中,感觉好像步入了深冬。

朋友说此地便是久负盛名的河曲县赵家沟乡赵家沟村,也是翠峰山所在地。我原来以为赵家沟村应该是深沟大川里面,或者河水分流,或者夹岸青天。楚不知竟然是坐落在山顶上的一个小村庄。

退而遍观周边,几十里地再无人烟。赵家沟处梁峁之中,林荫里面,屋舍依崖而建,道路随山蜿蜒。鸡犬相闻,阡陌纵横,人皆质朴,村留古风,恍然有汉唐遗韵。漫步间,我竟疑心步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朋友指着不远的一座颇为气派的红砖建筑告诉我,那是赵家沟学校,也是中央美院把这里做为指定写生地的食宿处。据说当年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来河曲采风,一见之下竟被翠峰山的锦绣繁华所吸引。面对这里的雄伟奇观,在小学校里一住三天,写了一轴又一轴,画了一幅又一幅,以至于忘记了睡觉和吃饭。

说起赵家沟乡就不能不说赵家沟的羊,这里的散养羊因为远离城市,没有污染,且翠峰山水清岭碧,草木丰美。所以赵家沟羊肉一直以来名头响亮。不过我们这一次是游览之意不在羊,而在乎山水之间也。

从赵家沟向四外望去,但见群山万壑,草木森森。方圆百里之内的山山水水,都可尽收眼底。而山皆次第而低,树都阴翳蔽日,田畴和道路起起落落,星星点点,把绵延不断的大山勾勒成极美的画卷。

据说,这就是极为少见的虎斑纹原始地貌,举国之内以稀为奇,以奇而贵。可是翠峰拥秀,竟然得天独厚。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翠峰山的主峰是离赵家沟不远处的一座孤兀的山岭,上有古庙阎老殿又名宗说寺。

寺院不十分宏大,却雅巧别致。山门正对大殿,寺院里面有主持僧人种了一小片玉米,游人信步而来,恍惚之间仿佛步入了农家小院。但高大的铸铁香炉,矗立的刻字石碑又彰显佛门圣地的威严。我注意到殿门旁边的一副木刻楹联曰:“推开云涛欲穷千里,点破苍茫更上层楼”。斑斑驳驳中字迹依稀可辨,看上去年代十分久远。

殿里是我佛如来的金身塑像,形体庞大,慈眉善目。周围亦有诸多神仙相伴,可惜我都叫不出名字。朋友忙着礼佛,我则趁机照相。

看过了碑记,才知道阎老殿始建于元皇庆年间,初名阎浮阁,至治时更名为宗说寺。碑文中说:“大寺各垂一方,香火繁盛,至今已七百余年矣”。

相传元朝仁宗皇帝路过此地,见山势莽莽,森林葱翠,不觉龙心大悦,得知此山尚没有名字遂赐名翠峰山,复拨银两于山顶建寺庙一十二座,阎老殿为其中最大,因是仁宗传命修建,所以该庙又叫宗说寺。可惜文革期间的破四旧运动中,诺大古寺毁于一旦。止阎老殿尚有留存,为后人修缮复兴。

宗说寺所在的翠峰山主峰顶,是一个方圆数百米的大平台,这一点像极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山顶地貌,好像有神力削山而为。紧邻寺院东墙外又有一大殿,也是坐北朝南,古色古香,里面塑有观音大士的像,但论形体,论威仪和阎老殿的佛祖都无法相提并论。

除宗说寺之外,平台上高草丛生,松林遍布。

沿着林木的间隙来到平台边缘,极目四望则群山万顷,沟壑纵横,清风浩荡,雾锁苍岭。翠峰山风光,如一幅画,像一卷书,乍看已觉包罗万象,细究更觉其中千般风韵!

忽然想起河曲作家王文才《题翠峰图》的一首诗:“曲径通幽境,默然一奇峰。亭亭面人世,落落傲苍穹”。于翠峰山之描述多么传神,何其逼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此时也,百感交集,想人的这一世,山一程,水一程,带着空空的行囊,带着四季的风尘,一路走来,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所要寻找的佳境或者就是这样的绝美风景吧!

月吻天涯,风吹流年。时光过往,弹指之间。风景不为光阴所动,但不由得慨叹生命的来去匆匆。

退而自思:人生,本来是一场远行的旅途,何不选绝美的景致,洒如烟的情怀,在感悟的历练中体会生命的精彩!

呵!翠峰山上烟云,细雨正在飘零,今日登峰造极,写尽万般心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