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子若轻尘的头像

子若轻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7
分享

游西安古观音禅寺

说起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无人不晓这里古韵繁多,古迹遍地,古风情招人眼球,古传承无处不在。野外出行,也许还需要小心翼翼,说不定一脚迈去就会踢出一块秦砖汉瓦来。

可不,西安是一座有底蕴的城市,就像一本厚书,读来内涵丰富;又如一方古器,赏之余韵留香。细数历史人文,真还说来话长。

总是觉得,这座古城既有文化,又有遗存;既是雅韵,又是风景。要什么就有什么,要多美就有多美,仿佛是红尘紫陌,大千世界的一个缩影,包罗万象,异彩纷呈。今天着墨的古观音禅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出西安城,南向而行,大秦岭东西横亘,终南山毓秀钟灵。其北麓的凤凰岭下,有一个质朴典雅,景色秀丽的小山村名叫罗汉洞,古观音禅寺就座落在这里。绿树掩映中,远观重峦叠嶂,近看碧瓦红墙。给人最初的感觉就是深山古刹,不同凡响。

在大乘佛教里面,南海观音不仅神通广大,而且苦救苦难,大慈大悲,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常常以拯救者的身份出场。所以,无论佛界还是民间,观音菩萨都极具分量。

古观音禅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雨雪风霜,距今已历1400余载。终南山名头很亮,历来就是寻仙修道的场所,各个朝代都在这里汇聚了方家名士,也建造了各具特色的寺庙殿堂,古观音禅寺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优美的景致在为数众多的古建中可谓一枝独秀,拔了头筹。

进入寺院,草树绿植和殿堂景观互为依托,映衬适当,相得益彰。既感受到风貌古朴,又觉得构建规整,焕然一新,亭台楼阁,勾廊画栋,无不光彩照人。

这是因为古观音禅寺虽然建于初唐,但历经朝代更迭,战乱频发,风云动荡,先前的殿宇早已墙倾楼毁,残缺不堪。幸得2001年隆兴尼师发力发心,筹集善款,在禅寺原址上兴修大殿一座,以之作为缮修观音禅寺的开端。5年后,受超明老和尚嘱托,悟宣法师入寺为主持。带领四众弟子披荆斩棘,倾力施为,在一片废墟中修圣殿,建禅房,栏护古银杏树,迎请观音圣像,进而粉刷墙壁,绿化庭院,新建寮房达30余间。在此基础上,安僧办道,弘扬禅法,举行佛事活动,惠济乡邻善信,方才有了如今古观音禅寺的不二风光。

自古以来,修建寺庙,恭造佛像,福田广播,功德无量。悟宣法师此举者,与善结缘,善莫大也!

今天见到的古观音禅寺,青砖到顶,大院合围,正前为天王殿,里面弥勒佛居中而坐,四大天王两侧分立。殿左右各开一门,则见钟鼓楼分列东西,大雄宝殿近处相对。殿内供有奉毗卢遮那佛。该佛和释迦摩尼佛,卢舍那佛合称三身佛,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

院东侧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祖师殿,奉始祖菩提达摩。禅宗源于北魏,盛在中唐,先流北地,后到南方,进而遍及华夏大地,流传广,时间长,影响深远。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就是禅宗的要义思想。

其后为圆通殿,莲台上端坐的是千手观音。佛家所谓圆通乃智慧所悟之真如,弘扬众生平等,打造圆融之境。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会贯通,滋生和谐理念,符合社会人文。南海观音菩萨,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放其光明;于贫穷者,令得盈余;于迷途者,指点迷津;破除偏执,圆满慧通,因此观世音也被称为圆通大士。

入圆通殿,细观之,则装饰极其精巧,气度尽显奢华。有凤来仪,天降和祥。殿接奇缘,地生瑞象。莲上慈容,仪态万方。静听之,梵音缥缈,禅声悠远。览胜抒怀,妙不可言。千手观音于此供奉,可能是出于对禅宗的偏重,也可能是对禅寺二字的诠释。

赘笔圆通殿,是因为此殿紧邻一棵奇树——千年银杏树,古观音禅寺能够远近闻名,千年银杏自然功不可没。客自他乡来,好多人就是为了慕仰此树,一睹为快。终南山下这一棵千年银杏树,无形之中,为近水楼台的古观音禅寺吸粉无数。

此树也,据说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栽,光阴辗转,兜兜转转,如今树龄已经超越1400余年。但见,树高入云,气度恢弘,虬枝盘绕,郁郁葱葱。春夏遒劲油绿,秋来黄叶烁金,既有峻峭之奇、又有华贵之美。实在林间尤物,树中极品。

相传,当年泾河龙王领命行云施雨,一时任性,就拿降雨点数和大唐有名的术士袁天罡打赌,其取胜心切,自作主张改变雨量,冒犯了天条,按律当斩。

魏征是唐太宗手下大臣,也是天庭行刑官。泾河龙王为求不死得高人指点后就去走了唐太宗的路子,一心以为可以活命。结果却事与愿违,一不留神被魏征在梦中问斩,结果惹出了一段出人意料的公案。

这泾河龙王也不是善茬,虽然被斩,但阴魂不散,深恨唐太宗答应救命却又出尔反尔,所以每每于夜深人静之时,前来喊冤叫屈,弄得人心惶惶,宫无宁日。

后来相国徐茂公访得长安近郊的终南山下有神泉一眼,泉水清澈甘冽,涌流常年不歇,不论晴天阴雨,不涨不落,水位不变,取之饮用,竟然可医百病。时人有诗赞曰:“觅来南山枯木枝,燃起薪火煮清茗。一盏孤香味不差,只缘泉深源流长。”

茂公遂奏请太宗在泉边建造一座观音堂予以供奉,就是现在的古观音禅寺。观音菩萨慈悲为怀,瓶中甘露又能起死回生,正好借菩萨之力来救助泾河龙王一命。

观音禅寺建成后,为表心诚,唐太宗放下身段,亲自动手植了一株银杏于泉水边上。从此以后,泉浸根,树养泉,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银杏树一长就是一千多年,绝冠芳华,名满天下。

在中国千百年的文化发展中,银杏作为福树,意味着美好、长寿和永恒,深为大众所情有独钟。而观音禅寺这棵银杏树便成了游人眼中的神奇风景。

所谓:“春看樱花秋看银杏,”一花一叶,满树绚烂,不经意之间就成为一种诗意的浪漫。

因为有了千年银杏,古观音禅寺也被赋予了别样的神韵。游客每至此,静下心来,忆念观音,将自己融入一种博大的慈悲场中,感受银杏树的吉祥:千年古木,博采众长。根深叶茂,庇荫而广。感受古寺院的禅光:信众如涌,香火兴旺。慈航普渡,福泽无疆。

也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内涵,美了一千多年的古观音禅寺和它的银杏树,护佑一方平安,惠济四乡善信,如今已然是传承古典文化,弘扬观音精神,寄托悲悯情怀的打卡之地,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成了“网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