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璋
鸟瞰江汉平原,如一片绿色地毯遥遥无边地铺开,油油满满舒展天际;仔细观察,却似一根根白发纵横在地毯之上,是王母掉下的发丝?!逐渐下降,离地渐近——绿原之上摆着清澈的条条河流。两条白练交叉之处,一条条绿带或虚或实,延伸而去。
这儿是四湖河、洪排河的交叉点,名字叫福田。她不是北京的福田,也不是深圳的福田,她是我美丽的家乡——江汉平原的福田。
传说:陈友谅败北,向家乡方向撤退,夜半鸡叫的一个地方,后来人们称为鸡鸣埠;继续前行,无奈盔甲太重,就卸了甲,后人称为卸甲河;一路狂奔,饥饿难忍,也为了东山再起,寻地埋了盔甲,也就是埋甲口(毛家口);天亮了,追兵紧随,陈友亮只能伏在田中,用青纱帐掩护。后称“伏田”(福田)。是晚,继续下行,回头了望,后人称瞄家铺;逃跑是没有准备和方向的,先是由西向东,后由北向南,向湖区奔去,天黑了,还在行进,是后人称的夜摸沟。广阔湖区没有遮档,陈友谅带残部藏身荷叶底下,被乱刀所害,血染湖水,人称红湖(洪湖)。传说只是传说,但真有可能,当年曹操兵败赤壁,不也是经过华容道,人吃萝卜马吃菜?虽朝代不同,可以说粮丰物阜的中原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又有传说:传教士进入中国后,来到了鱼米之乡的平原,看中了宝地,修起了教堂,取名:“福音堂”寓意“幸福播撒田园”。而佛教千百年根基的地方又如何能让出“佛界”?相隔不远兴建“福田寺”,更直迫的宣称:“幸福普照田园”。但无论是外国传教士,还是传承千百年的佛教道教,怎么也都没有改变百姓三年两水,十年九不收的贫穷现状。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与天斗、与地斗,用几十年的时间,用几代的血肉之躯、用先驱者的生命、用人海战术,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出了贯穿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引湖入江的四湖河,变荒原为良田,变水泊为粮仓;开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洪排河,修筑排涝堤,才成为了老百姓真正的幸福田园!
福田环线
一条蟒带经沙市、潜江、沙洋、荆门、过监利出洪湖入长江。福田,是骑在巨蟒身上的搭肩,南面有苏尹,新茭、项杨、柳湖,北有柳关、民生,任渊、十姓、文台、黄金。温驯的巨蟒娇憨地淌漾在绿色的海洋里,万頃良田,旱灌渍排,服务农事。春夏之交,巨龙也有咆哮橫勒野莽,但我有钳制巨蟒的洪排大闸和调节量衡的节制闸。纵使桀骜不驯,也是有惊无险。
早晨,站在洪排闸上,面向东方,雾层下浓密的树林间,红日冉冉升起,唤醒万物争鸣。迎面一湾水域,波光粼粼,犹如一面巨镜仰天对日,反射光芒;几只小船划着浆,不紧不慢,或收鱼,或放网,清静悠闲;左前方,绿色簇拥高房,是政府中心,倒印入水,恰似台湾日月潭的复制,倒印水中,细浪涤荡,是否洗涤着政治中心历任工作者的成绩与优劣?右边水域广阔,眼見一抹平静,实际深不見底(多次开挖四湖河,总沒抽干过),传说直通海江。正前是一座大桥,连接南北两岸,成群接队市民往返有序,亦有车辆綏綏而行。于是,根椐社会需要,通过长时间努力,形成了水乡福田大园环。在这美丽园环里,有正月狮龙环游;有五月龙舟竞渡;有独蹲的垂钓,有群泳的六月;晨光反射,几只水鸟轻飘而过,划破寂静天空,闸下,被镇压的巨蟒极不情愿的发着吼声,告诫人們时时提防自然灾害,保家利国。
回头背面,河水向西蜿蜒延伸,水鸟与鸭群交杂,起伏在波浪之上;翠绿丛林间点点墙檐衬托,几只白鸽翩翩起舞。北面,节制闸虽不巍峨,面对阳光,熠熠生辉,她诚实本分地坚守自己的职责,坚定不移把握分寸,分流调节水位高低,服务农村、农民、农业。
从洪排堤顺时针方向绕行,先是依堤伴河而立的街面,顺势低下,房屋随年轮而参杂,生活用品林林总总,从付食到编炮,从木材到电视,一溜排开,门牌广告各异,车流穿插其间,称不上人声鼎沸也能算人来人往,迎面是一座月弓桥,桥下是古老弯曲的内荆河:月弓桥三十多岁,承载着福田人民的喜乐——千百吨生产生活物质运进,千百吨粮食运向城镇;但你可曾知道,这座功绩之桥出自一个工农兵大学生之手?!这位工农兵大学生叫邹东亚,当时二十来岁,从测绘测量到施工监理,上上下下,全面负责。最后施工回填产生了意见分歧:邹东亚按技术参数,要求用煤炭灰回填,减轻桥的体重,减少桥面压力,保证质量;因为经济困难,公社书记杨民龙要求用土回填,而且当时附近地区根本就没有用煤的企业。后来,小小的技术员邹东亚对着公社党委说:谁用土回填谁当责?!我说用煤炭回填,我负责!为了全公社人民的利益,为了保证桥的质量,公社党委克服困难,从荆州,从仙桃从沙市拉来煤炭灰进行回填,确保质量。
这,就是当年的地方领导,为了人民利益,放下架子,平等施政;也表现了小小技术员不畏强权,据理力争,敢于担当,认真负责,务实为民。
街面人群熙熙攘攘,铺面陈列整洁漂亮,酒馆衣坊人头攒动。路过农贸市场,拐弯直行,就是福田大桥:桥下,几只机帆渔船懒洋洋停在岸边,若是早晨,又是一番景象:这里是洪湖向西出口的第一码头,也是水域养鱼大镇——福田水产的集散地,满载的渔船从洪湖驶来,从四方集中;一时间,船头拥动,一筐筐活蹦乱跳的鲜鱼从这儿起坡、装车,运往监利,运往沙市,运往武汉、西安、重庆。
桥面,痕迹诉说历史:四湖河灌通后,这里建起了福田闸,控制水量,内荆河沿岸南北都能自流灌溉,当年没有抽水设备,实为农田省了很多劳动力。随着洪排大堤成功,洪排大闸的建成,福田大闸完成了历史的使命,改为人行公路。人走桥上,倒影成行。河水清澈,鱼翔浅底,水草丰姿随之摆摇。
是夜,青年与少女牵手桥面,卿卿我我,电动车停在边上,变电站的射灯照着他俩思绪,前锦光芒。
变电站对面有家茶馆。茶馆自古老少皆宜,聊天讲故事说农事,这里通俗称“说野白”,无论是真或假,说过落地不生根。
茶馆老板姚庭瑞老人和章奶奶,待人和善,无论老少,笑脸迎送。儿子媳妇外出赚钱,四个留守孙子由七十多岁的老人照顾,穿衣吃饭,风雨上学。和全社会的爹爹奶奶一样,无怨无悔,抚养儿孙。
姚爹干瘦干瘦,喜欢抽烟,都是自卷的老虎叶子烟。烟叶一片片铺开,再紧紧卷实,装上烟杆锅,点上火,叭嗒叭嗒,烟直冒。章奶奶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但苦难重重:生在潜江熊口,童年失去了父亲,母亲单独拉扯她大长,成家后的一年,有了女儿,想不到,丈夫出门做工时被国民党溃退兵抓壮丁带走了,不知了方向,也一直没音信。苦等多年后才被姚爹带到福田。在这里,有儿有女有媳有孙,虽非己出,胜过亲生。儿孙孝顺,幸福美满。
福田古寺座落在四湖河南岸。祖世菩萨威严端供,护法神仙两排森严。
香烟缭绕,钟鸣鼓响馨沉;
信士香客,申表焚香跪拜。
古寺周边是老街。过去,是菩萨的灵气保护黎民百姓,周边村民敬仰菩萨,自然而然形成了集市。老街一度繁华,自从四湖河开挖,洪排堤矗立,新建公路北移,月弓桥竣工,政府重新规划,人们也不约而同,相聚北岸,形成全方位服务村民的集中点——福田新街。
沧桑过后,容颜依然:商店、渔行、理发社,依旧井井有条,遗憾的是失去人流。失去了人流,就失去了市场,这就是铁定的规律。无论老街粮站的地面多么宽广,无论倒口渊水域多么明亮,无论水上码头多么坚实,失去了人心、就失去了价值,过时的风光只能是悲伤!
四湖河不但灌溉排渍,胜产野味鲜鱼,更是交通要道,上上下下往返船只运沙石、运建材、运粮食、运物质……上潜江沙市经营,下洪湖尝鲜,都从四湖河来往,却因洪排堤洪排闸阻隔:为了方便交通,国家在洪排闸紧邻修建福田船闸。船闸的修建和船闸的开通,又成为福田一条亮丽有风景线:一河两路,行道树整齐规范,河水由闸控制,时涨时跌,机船轻飘而过。刚好,把尊贵清静的福田古寺竖立在两河中间,镇守河道,祈求世界太平、田园丰收,人丁兴旺。
福柳公路
福柳公路就是福田到柳关的乡村公路。假设没有行人,没有车辆,如果固定汽车方向盘,就可直接福田到柳关。真有这么标直。
太阳西照,汽车缓缓而行。行道树郁郁葱葱,阳光下的树杆阴影直挺挺躺在路上,胆粗着不怕任何碾压,些许细枝小叶,颤颤抖抖,象没见过世面的左躲右闪,然而,当车正从他身上压过时,他却狡黠地爬上车头爬上车身,再滑落下地,重新躺下。
透过树林是默绿默绿的水稻,绽破了田埂,溢出清香。微风拂过,推开层层浪潮,把落下的太阳掀起又丢下。三三两两,村民在绿色海洋里飘荡。
公路河铺上了水泥护坡,水不深,几片荷叶,白鹅伸长脖子呼唤同伴,鸭子埋头水底寻觅食物,一座座小桥,一栋栋房屋整齐排列,鸡鸣狗跳燕儿飞。一派温馨,一片稳定。是改革开放的春风鼓舞,是老百姓勤劳致富,建设了自己美丽的家园。
这一美丽风景线,离不开当年福田人民公社书记朱思炎。
当年的福柳公路是沿着弯曲的内荆河修的。紧靠沿堤农户,一是路线弯曲,二是没有安全保障,更不谈发展可行性。以朱思炎为首的公社党委,开拓进取,大刀阔斧,在离人户很远的地方,划了一条直线,以最短的距离,最安全的境界,修筑了福田至柳关的公路。
当时,很多“名人”“志士”上告县委省委:朱思炎是“土公蛇”破坏良田,到处“乱拱”。朱书记不信邪,不谋私,目标远大,并进一步规划:公路继续延伸到瞿家湾。并以公路河为横向,纵向开出能排能灌支渠,分别以系号命名:一号沟、二号沟.....十号沟、革命河、周岭河,在南端千米平行开出“同心河”,形成田园格子化,开展农业改革,促进农业生产。
朱思炎书记不但能规划,还身体力行:当时开河老百姓非常辛苦,农忙赶栽秧,抢收割,农闲忙水利,搞建设,没有寒暑,起早贪黑,每一块土都要从河底硬扛上来,劳累非常。大家都积极主动,抱着为子孙造福,任劳任怨,虽艰苦,却快乐。个别人也有怨言:当干部只说不干。被老朱听见后,第二天,朱书记挑来工具,和这位村民并肩作战,一挖一挑,你来我往,直到天黑。这样,老百姓服了,下属的干部服了,工程完成的时间提前了。
现在,国家投资福田寺镇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铺水泥路,修水泥槽沟,平整土地。这也是在三十年前建设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服务农事。
现代生活富裕了,思想也贪腐了,人没死,先修墓,想的是百十年后有人记住。有钱人有有钱人的做法,我们无可厚非。但这种做法只限于个人和家庭。更不能预测死后二十年的墓碑是否能够保存。
共产党员、福田公社朱思炎书记也竖立了碑:他的碑就是福柳公路,就是福田的农田规划。他的“碑”将与福田长存!
红色柳关
柳关,原名柳家集。如果再往前推,这里叫“李家横堤”。人口普查,“柳”姓并不排在数量前面,但在这里“柳”姓比较集中。当时,“柳”姓高层为了争夺“名称”,安排一些鲁莽的大个子,拦在路口,问寻路人:你去哪儿?答复“柳家集”,就喝酒吃饭;答复“李家横堤”,就棍棒打回。时间一长,也就“狠”成“柳家集”了。
柳家集,更是红色摇篮。
柳家集紧靠内荆河,内荆河或因自然,或因强权等历史原因弯曲得不可想象,却上连荆沙,下通汉口。河边码头林立,分门别类,接送来往大小货物;内河,沟汊四通八达,与洪湖紧密连接。百姓以种植、捕鱼、挖藕、打鸟为生。有贫有富,有剥削与被剥削,有压迫也有反抗。有反抗就有斗争。有斗争,就出现了以敖国器为首的集团、以彭明堂为主的帮派、等等。这些集团或以墩台、或以姓族、或以帮派等集中,成员大都出生贫苦,缺少知识,更无理想,只为温饱而斗争。帮派与帮派、团体与团体经常发生冲突,或战斗。旧政府把这些为生存而团结的群体大都冠以“土匪”、或“红帮”、“青帮”。
就是在这块沃土上,1926年,中国共产党的先行人物,在武汉读书的监利籍进步学生陈步云等,受董必武和陈谭秋老师的影响,学习进步思想理论,回到老家监利,组建了第一个党组织,同年,柳家集党组织成立(当时白色恐怖,地下组织严格秘密)。
1928年,贺龙进入党组织初成稚形的监利,领导洪湖(当时没有洪湖县,洪湖县是建国后成立的)根据地革命,贺龙长期(秘密)工作在柳家集,发展群众,收编地方武装力量。当时,监利县80多万人,就有40多万人参加革命,柳家集大部分百姓参加革命,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大后方。
1930年4 月监利宣告苏维埃革命政府成立,4月5日,周逸群在柳家集主持召开土地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次会议除监利外,还有沔阳、江陵代表参加。7月,周逸群领导的洪湖地区革命武装和贺龙、段德昌领导的湘鄂西革命武装会合,成立红二军团。1931年3月,国民党对洪湖苏区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时,重点进攻的是江南地区,设在江南的湘鄂西红军后方医院全部转移到了柳家集和分盐、瞿家湾。其中一、二、三医院设在(现在)柳关以东的内荆河两岸的凡三村、滩垸村和联化村。同时期,中央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夏曦来到根据地,5月发起的“肃反”运动。斗争中,75名“改组派”遇难。这些红军烈士除张永忠(监利组织部长)、柳杨景(荆门游击队大队长)、刘革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习良梅等领导干部已查出姓名外,绝大多数无从查考。
1931年3月至1932年9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三次反革命“围剿”,湘鄂西主力红军为了保卫根据地,辗转各地,与数倍于我的敌军浴血奋战,战斗极其艰苦、惨烈,伤亡重大。特别是1932年3月以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奉命全力争夺襄北苏区的战斗伤亡更为惨重,大批伤员转送柳家集红军一、 二、三医院救治。由于医院条件极为简陋,加之缺医少药,尽管医务人员想尽了办法,每天仍有不少伤员牺牲,医院安排由老百姓组成的下葬队就地掩埋烈士遗体。日复一日,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形成了这绵延十几公顷的红军墓地。在这里,还有一部分是在根据地沦陷时,来不及转移被敌军杀害的红军伤病员。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埋葬了这些烈士,小的三、五人合葬一坑,大的数十人到百余人。据不完全统计:长眠在此的红军战士和参加革命的积极分子,共产党人达一万二千七百多人。
敌我力量悬殊,为了保存实力,红军战略转移,柳家集失守。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许多共产党被铲共团团长雷竹山逮捕,仅在文昌宫杀害23名革命者,制造有名的23条半人命惨案。其中,女共产党员宋铜贵身怀六甲。先后134名革命者被害。不幸的是:随红军撤离的柳家集革命志士无一人走出万里长征。
为了纪念革命先烈,1986年,监利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此建立了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1988年贺龙元帅夫人薛明亲赴监利监督完善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写的“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碑名。该墓地现已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地,是迄今世界上少有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保存比较好的红军无名烈士墓地。
幸福的田园,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美丽家园,是几十年来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劳动艰苦奋斗创造的。我们希望牢记先烈,创造未来,把柳关建成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把福田建成水上乐园。成为真正的幸福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