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曦昌的头像

王曦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2
分享

叶赫印象

叶赫印象

                   王曦昌

我最早知道叶赫与一个叫刘明的人有关。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四平地区文联下属的《东辽河》(后更名为《松了文学》)编辑部经常组织作者召开作品讨论会,我也带着作品去参加讨论,会议上有一个叫刘明的人很活跃,是叶赫文化站的,专门收集民间故事,也写故事和小说,此人给我的印象是质朴热情,有奉献精神,愿意为大家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所以,每次的会务组,都有他参与,他参与的事情,大家都放心。这样,他留给大家的印象一直很好,也就记住了梨树县有个叶赫镇,叶赫镇有个文化站,文化站有个站长叫刘明。再后来,在刘明的建议下,《松辽文学》编辑部到叶赫的一家果园办了一次作品讨论会,在会上不仅集体去赶叶赫大集,还游览了叶赫古城遗址,叶赫的名字就在我的脑海里扎根了。

1986年的夏天,北京和天津的几位著名作家、编辑来吉林采风,《作家》杂志社的主编就推荐这几位著名作家、编辑先到叶赫看看,具体的接待任务就交给了四平文联,那时我已调到四平文联上班,这样,就见识了以前只看过作品但从未见过面的几位全国著名作家从维熙、李国文、吴若增等人,还有《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王朝垠。那个时候,人们还重视文学,一部小说或者一部电影,在全国都能引起轰动效应,比如从维熙创作的中篇小说《大墙之下的红玉兰》、李国文创作的长篇小说《花园街5号》、吴若增创作的短篇小说《翡翠烟嘴》在社会上都很有影响。现在有机会招待他们,又能陪伴着他们去采风观光,对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美差。那一次,我们不仅把叶赫该去的地方都去了,还走访了一家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叶赫的满族后裔,由此,我对叶赫多了一些了解。以后,因为经常去叶赫参加一些会议,有时候,外地来了朋友,点名要去叶赫,我也就陪着去看看,这样,对叶赫的印象就越来越深刻了。

叶赫是一座历史文化古镇,历史悠久,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走近叶赫,当地人首先告诉你的就是叶赫是清代开国皇帝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也是清末慈禧太后的祖籍地,素以“两代皇后的故乡”而闻名于世。当年叶赫部首领那林布绿的女儿孟古格格嫁给了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后来他们生的儿子皇太极当了皇帝,就是清太宗。孟古格格就成了孝慈高皇后。现在沈阳的东陵就是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的墓地。此外,清朝末年垂廉听政的“叶赫那拉氏”——慈禧的祖籍也是叶赫。她从小被选进宫中,后来成了咸丰的妃子。咸丰死后,她垂廉听政独揽大权成了慈禧太后。

我想,叶赫的知名度与慈禧太后、孝慈高皇后都有关系吧?中国向来是重视风水的,不管哪个地方,一旦生长出来帝王将相,或者皇后、妃子,或者是著名的骚人墨客、将军、大亨、财阀之类,就认定那个地方人杰地灵,是风水宝地,这样,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姓也就引以为豪。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重视乡土文化建设,甚至要以此来作为资源招商引资、开发经济,只要是能沾上边的就可往上赖,有的地方还不惜弄虚作假,但叶赫是两代皇后的故乡却是货真价实,史上是有记载的。

叶赫镇座落在四平市东南35公里处。境内风景优美,山水相映。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全镇发动群众在叶赫河上游拦河修建了一座转山湖,此湖呈“S”型绕山而转,湖山相映,画卷迭出;转山湖东、西两座山酷似一对乌龟遐思。这样,也就有了“双龟锁湖”的传说。

夏秋季节,叶赫的风景是最好看的。入夏,叶赫河两岸林木葱郁、青山叠翠,;秋天,层林尽染,色彩斑斓,随便选一景观,都是浓墨重彩、飘逸灵动的油画。此时,人们都上山搞“小秋收”。山上随处可见榛子、白蘑、松蘑等野果儿山菜。山菜中数白蘑和蕨菜最有名。清朝时白蘑是朝庭的贡品,近些年蕨菜一直出口日本供不应求。

叶赫风景的主要看点当然是叶赫古城,那里见证着叶赫的历史沧桑。

叶赫古城原本分东西两座,分别在叶赫镇西1公里与3公里处。东城位于叶赫河南岸,西城位于叶赫河北岸一陡峭山头之上,现在只有东城遗址尚依稀可辨。

历史上的东城建在一片高达8米的台基上,城墙夯土筑成。“大城以石,石外以栅,栅内以木城,城内外三道沟壑”(见《辽海丛书》)。不过由于战火,原来木、石结构的外围城垣已不存在了,现在所能看见的只是内城。台基之上已辟为耕地,但四周城垣砖头瓦砾随处可见。历史上的古城周长约3000米,据村民讲,他们在此耕作时还能经常挖到清代古币。

古城虽经四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但残砖碎瓦仿佛仍然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壮烈。

叶赫部是满族先人的一个部落,满族是由女真人逐渐演化而于明代末期形成的。女真人是一个有久远历史的民族,其祖先为周朝时的肃慎族,汉魏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靺鞨,宋代称女真。当时,女真人主要是居住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地区,过着渔业狩猎为主的生活,处于原始社会的落后状态。元朝末年,随着生产的发展,女真按地域分为三个较大的部落,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的称海西女真,活动在黑龙江流域的称野人女真,居住在牡丹江、绥芬河、图们江一代的称建州女真。明朝末年,女真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明朝政府的招抚,为避开蒙古族的侵扰,逐渐向南迁移。而海西女真在向南迁移过程中形成了四个较大的部落,即叶赫、哈达、辉发、乌拉部。

叶赫部原居住在松花江北岸塔鲁木卫,16世纪初,在部落首领褚孔格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河北岸定居,建叶赫国。褚孔格之孙清佳努、扬吉努继承先人余烈,跃马扬鞭,开疆辟壤,盛极一时。1573年,清佳努、扬吉努在叶赫河两岸的山头之上,择险要处筑起两座城池。清佳努居西城,扬吉努居东城(史书称叶赫山城),兄弟二人皆称贝勒(首领),称雄“扈伦四部”。当时叶赫部活动范围“南境多在奉天界与哈达为邻,西境到威远堡边门,北境与科尔沁、郭尔罗斯为邻,东到伊通河。” 叶赫当时又叫北关,是女真各部向明朝纳贡及各部去开原马市进行交易的要道。

在扈伦四部结盟的过程中,叶赫贝勒清佳努、扬吉努兄弟二人不甘位服于哈达部落,两部之间时有争战,终以叶赫部取胜。随着叶赫部的日趋强胜,诸部都推举叶赫为扈伦四部的盟主。这时的叶赫称雄一方,正如史书所云:“叶赫部拓地益广,军声所至,四境益加畏服。”但强大的叶赫终究没有阻挡住建州部努尔哈赤统一天下的脚步。1619年努尔哈赤亲征叶赫,叶赫部寡不敌众,东、西两座城池毁于战火之中,叶赫国灭,部众全部编入满族八旗远迁他乡。叶赫两座古城从建到毁,仅存46年。部落的兴亡更替,由此可见一斑。

为了记住这段历史,也是为了彰显叶赫乡土文化,当然,也与央视要筹拍《叶赫那拉公主》有重要关系, 1994年,当地政府在转山湖东城山上仿古复建了叶赫那拉城。叶赫那拉城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共有17处具有满族民族特色建筑群落,是一处纯正具有明清建筑特色群落,以四合院东西厢房前小后大为主体;建有城墙、东城楼、南城楼、五角楼、皇后馆、兵营、驿站、贝勒府、祭神殿、议事堂、公主楼、城隍庙、三圣殿,是典型的中国仿古建筑,建筑群落庞大,气势宏伟,工艺细腻讲究,保持叶赫国城池建筑风格,是中国建筑的大成之作。2006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了叶赫,你还会对这里历史上存在着的一个“叶赫老女”感兴趣。这个“叶赫老女”是叶赫部中绝色的女子,这个女人就是被努尔哈赤一劈两半的叶赫部贝勒布寨的女儿,传说这个女人出生时,叶赫部的萨满(巫师)就有过预言:“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不幸的是,这位萨满的预言被言中了。

“叶赫老女”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美貌绝伦,号称满蒙第一美女,在女真各部远近闻名。就是这位“叶赫老女”引发了部落之间的一系列的战争,很多部落首领为她裹尸疆场,先后有三个部落的灭亡都与她有直接关系。“叶赫老女”真正地让我们领略了什么叫倾国倾城。奇怪的是,在有记载的历史文献中,没有查到“叶赫老女”的名字(也有资料说她的真名叫“布喜娅玛拉”但无法考据真伪),1995年央视和长影拍摄的电视剧《叶赫那拉公主》给她现起了名字——东哥,这里为叙述方便,也姑且称她为东哥吧。

明万历十九年(1591),海西女真之一的哈达部贝勒歹商爱慕东哥的美貌,最先向叶赫求婚,正在寻隙部落与哈达仇杀的叶赫贝勒布寨、那林布禄让歹商亲自迎娶。歹商不知是计,在迎娶的途中被叶赫伏兵所杀。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叶赫部眼见建州部日益强大,威胁了叶赫的安全,于是,便发起九部联盟,共同征讨建州。这时,乌拉部贝勒满泰要给弟弟布占泰聘娶叶赫美女东哥。叶赫部首领布寨和那林布禄出于结盟的需要,同意了这桩婚事,接受了满泰的聘礼。想不到的是,九部联军在征讨努尔哈赤战斗中,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而且把联军盟主叶赫贝勒布寨杀死,乌拉首领布占泰被俘。叶赫部元气大伤。接任叶赫部首领的布寨之子布扬古贝勒叶赫为了改善和建州的关系,愿将妹妹东哥嫁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大悦。与此同时,布扬古表明与乌拉布占泰撕毁婚约。可是,向来听话顺从的东哥这次一反往常,坚决不同意嫁给自己的杀父仇人努尔哈赤,这样,婚事就搁置下来。

万历二十七年(1599),哈达部发生内讧,叶赫部趁机率兵将哈达部劫掠一空。哈达部只好向努尔哈赤求援,表示愿意将三个儿子送到建州作为人质,请求努尔哈赤出兵。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叶赫。大敌当前,叶赫首领布扬古和金台石惊恐之下,想到了借刀杀人的计谋。他们派人跟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联系,说愿意将东哥嫁给他,重修和好,但条件是抓获建州统兵将领,不向建州送人质。东哥的魅力不可阻挡,孟格布禄真的同意了,并约叶赫贝勒到开原共议征伐大事。孟格布禄的背信弃义激怒了努尔哈赤,也为他进兵哈达提供了最好的借口,因为叶赫曾经把东哥许配给他努尔哈赤。这年九月,努尔哈赤率军讨伐哈达部。经过六昼夜激战,终于攻下了哈达城,活捉了孟格布禄。迫于明朝的压力,努尔哈赤没有马上吞并哈达,而是在哈达部闹饥荒、孟格布禄之子武尔古代求救之机,才正式将哈达吞并。

不久,辉发部也发生了内讧,拜音达里从血波中夺取权力,自立为贝勒,但是很多部众都叛离了他,逃到叶赫部去了。为平息叛乱,拜音达礼求援于努尔哈赤并送去了人质。叶赫听到此事,觉得有机可乘,就打发使臣对拜音达礼说:“如果你召回在努尔哈赤那里的人质,我们便放回逃到叶赫的辉发将卒。”拜音达礼信以为真,真的就与努尔哈赤断了交,但是叶赫却没有履行诺言,拜音达礼只好再次求助于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从大局和长远考虑马上答应再次出兵帮助拜音达礼,并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叶赫感觉到了事态的发展对叶赫极其不利,在紧急关头,又推出东哥,允诺将东哥许配给拜音达礼,条件是他必须站到叶赫一边,与努尔哈赤断交。拜音达礼对美女东哥一往情深,又一次背弃了与努尔哈赤的盟约。这次努尔哈赤忍无可忍,并且也有了堂而皇之进攻辉发的理由。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努尔哈赤率军攻占辉发,辉发灭亡,拜音达礼本人也死于战火之中,成为美女东哥的又一个牺牲品。

这时候,乌拉部的贝勒布占泰跟建州的努尔哈赤来往频繁,关系越来越密切,引起了叶赫部的极端恐惧,于是叶赫部又故伎重演,将东哥——这个原本就曾经许配给布占泰的女子再次推出,答应许配给布占泰。条件是布占泰远离建州,跟叶赫部修好。布占泰也许是太喜欢东哥,也许是东哥真的太迷人,最后还是同意跟叶赫联盟共同对付建州,于是答应了这桩婚事,努尔哈赤得到消息,当然很气愤,亲自统率大军,挺进乌拉。此时,布占泰希望得到叶赫的支持,将自己的女儿、儿子以及17寨寨主的儿子都送到叶赫作为人质,但是叶赫并没有派兵相救。布占泰在努尔哈赤大军的冲击下战败逃往叶赫,乌拉部灭亡了。

哈达、辉发、乌拉三部相继灭亡后,叶赫部马上暴露在建州部的面前。为了寻找靠山,叶赫部将东哥改嫁给蒙古喀尔喀部,东哥由此结束了漫长的待嫁生涯。一年后就死掉了。叶赫部失去了最有杀伤力的“重武器”——东哥,此后,叶赫部便一蹶不振了,最终被建州部吞灭。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

清初统治者为保护东北地区祖宗发祥地,曾修建柳条边,叶赫被封禁在柳条边内,清政府曾在叶赫设置驿站。

1683年,康熙东巡,经过叶赫古城,面对荒草野陌,断垣残墙,康熙帝十分感慨,作五言小诗《经叶赫废城》诗曰:“断垒生新草,空城尚野花,翠花今日幸,谷口动鸣笳。”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柳条边管理松弛,旗民越过柳条边到叶赫开荒,使叶赫地界人烟日增。

1940年以前,叶赫隶属伊通县管辖,1940年以后,叶赫归属梨树县管辖。现今的叶赫划归于四平市铁东区管辖。

叶赫有很多有意思的传说,但流传最广的是慈禧挖龙脉的故事。

据传说,慈禧掌权时,曾叫妹妹回到叶赫祭祖。妹妹回来给慈禧讲了一件怪事。叶赫驿站北面有一座秃山,不生草木。当地人说是皇帝的玉玺,对面还有两条石龙山天天往前长,谁先到秃山谁就能成为真龙天子。慈禧听后大吃一惊,担心出来真龙天子与她争夺天下。于是她叫人找来一个风水先生,命其前往叶赫破风水。这个风水先生到叶赫后,用打井的方式断了石龙山的血脉,又在石龙山上盖了一座庙说是可破风水。今天石龙山上的井和庙的痕迹依稀可见。

说到这里,我对叶赫的印象似乎又加深了一层,这叶赫还真的有内容,越琢磨越有意思,想想,有时间还得去看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