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庆邦长篇小说《黄泥地》
《黄泥地》买了半年多时间,却一直没有时间去读,这次利用春节放假时间,闭门谢客仔细读了一遍。《黄泥地》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的一个最新长篇小说力作,其故事并不复杂:写了一个叫做房户营的村子,老支书房守本卸任之后,他的儿子房光民继任当了村支书,本来就对房守本不满的村民们,在一个名叫房守现的“乡村医生”的导演下,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恶毒,利用与被利用,生旦净末丑齐上阵,上演了一场具有现代讽刺意味的乡村“夺官”大戏。
小说分为两部分,一是房户营村在房守现的导演下,通过给房国春戴高帽子、恭维他”抬“他替村里人出头的目的;二是房国春出面状告房守本、房光民父子,虽说最终将房守本、房光民父子告倒,但他却陷入了一个精心编制的阴谋当中,最后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结局。
小说的主人公房国春是一个舍己为人、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的中学高级教师,他德高望重,在房户营村举足轻重,是一个乡绅式的人物,堪称中国最后一名乡绅。
说房国春是乡绅式人物,首先是威望高,在房户营村,房国春的国字辈属于太爷辈分,辈分最长,人品最好;其次是学问大,房国春是房户营村第一个大学生;第三是有资本,房国春教过的学生中,不仅有的当了乡长,还有的当了县长,其中还有一个当了省委副书记,就连本乡乡党委书记杨才俊也是他的学生,这是村民最看重的。第四也是最主要的,是他性情耿直,爱打抱不平,只要是他认准的事,就是套上九匹骡子也拉不回。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房国春不富裕,他也没担任过一官半职,但在房户营村,他却承担着一个救世主的角色。如村里发生纠纷,有时候连村干部都处理不了,他去处理。每逢春节,他提议群众去给军烈属拜年。村里不论搞啥活动,他都是名副其实的”导演“。就连他在县城的学校,也俨然成了房户营村住县城的”接待站“,房户营的人,不论谁去县城办事,或是看病,都要到他那里歇歇脚,混一顿好饭,吃了就走,连饭碗都不带刷的。房国春工资不高,村里人吃了他的口粮,他自己就得少吃或者不吃,借了他的钱,他自己就得少花或者不花。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宁可自己吃亏,也要维护自己在房户营村良好形象的人。因此,在房户营村村民心中,也只有他房国春能和房守本、房光民父子匹敌。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一下房守现。房守现本是个无证行医的乡村无赖,他不识字,却自称会看病,且专看妇科病,号称包治不孕之症,还能换胎,凭着这些伎俩,房守现借机调戏猥亵妇女,干尽了龌龊之事。房守现因为早些年偷村里废水车卖,再加上搞男女关系,被房守本作为严打对象报到乡里,和杀人放火的犯罪分子一起被批斗,和房守本结下了梁子,因此,房守本退出房户营村的历史舞台后,他自然看不得房守本把代表权力的”宝座“传给儿子房光民。于是,他就和同样与房守本有过节的小卖部店主、村里的能人高子明一起谋划请房国春出面来拱翻房守本、房光民父子。
房国春尽管有很多优点,但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一点,不光高子明看的很清楚,就连村里放羊老汉房守成也看的清清楚楚。房守成是村里的一个隐士,也是村里资格最老的老党员,他当过生产队长,平时看似不关心村里的事,只是一个放羊人,但村里的大小事情都瞒不过他,特别是给房守现分析房国春的五点意见,可谓针针见血。对房国春,用高子明的话说:“说房国春这个人虚荣心比较强,喜欢别人恭维他,恭维的人越多,他就越起劲。”并举村里另一户房光东家的例子说明房国春喜欢人抬,高子明说:“如果大伙儿还这样抬他,房国春就会坐不住马鞍桥。”
于是,在高子明的谋划下,房守现走家串户,利用不同村民心理,把村民鼓动起来,甚至把自己的相好织女都动员了起来,趁着房国春从县城回家休假的当口,各怀鬼胎的村民们走马灯一样一个一个来到房国春家中,告房守本、房光民父子的状,利用房国春喜欢被人奉承的个性,一点一点往房国春的痒处挠,把房国春抬的飘飘然,特别是高子明说起房光民卖村里的机动地给砖窑场的事情后,更使房国春产生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决定出面去管这件事。
经过调查,房国春发现村民告新任村支书房光民卖土地给砖窑场的事情属实,此举严重违反了中央不许占用可耕地烧砖的有关规定。房国春先去找了乡党委书记、他的学生杨才俊。后来,房国春听说买地的砖窑是杨才俊的堂弟的,房国春还没顾得上去找杨才俊。这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房守本、房光民父子违规卖地的事以匿名信的形式写给县上,房守本一家人认为是房国春所写,房守本的老婆高建英就找到房国春家里辱骂,这才一下激怒了房国春,以实名向省纪委进行举报。后,房光民的村支书被撤职。看到这里,也许有的读者认为故事已临近尾声,因为正义已经战胜了邪恶,腐败得到了惩处,然而作家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更进一步又写了房守现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儿子房光金接替了房光民的位置,而且房光金上任后更加腐败。如果这样写下去,很可能会写成一部反映基层腐败的官场小说,落入俗套(如果那样的话,刘庆邦也就不是刘庆邦了)。随后,作家又笔锋一转,写了房光民倒台后,房国春成了房光民一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不让房国春的孙女小瑞上学,更是扬言要开除房国春的村籍,房光民的老婆宋建英把房国春的妻子皇甫金兰追到地里打,并掰断其手指,把房国春的儿子赶出了村庄。为了替家人讨回公道,房国春到县里的信访办上访,要求严惩打人凶手,开除房家父子党籍,县里把材料转到乡里,房国春给党委书记杨才俊打电话让开除房家父子党籍被拒绝,因为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从此,房国春走上了一条漫长的上访之路。
从县里,到地区,再到省里,最后又从省里上访到北京,一访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他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上访的路上,写材料,印材料,寄材料,在路上奔波。他上访外出上访,影响了学校的工作,学校作出决定,扣罚他的部分工资,并取消了他的预备党员资格。扣罚他的工资无所谓,而取消他的预备党员资格让他接受不了,须知他是一个多么热爱党的人啊,从参加工作一直写入党申请写到现在,好不容易成为预备党员,又取消了,于是他就又以此为由再次进行上访。在上访时,房国春又遇到了家乡另一起上访的人,于是他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讨公道。应该说,他们的上访还是有效果的,但处理力度不大,房国春很不满意。宁愿在京城和拾破烂的村民住在一起,吃城里人当垃圾扔掉的食品,也要告那些伤害他和家人以及包庇恶人的官员,这就影响到他所属县的政府形象,他们把他从北京骗回,当作犯人丢进了看守所。一个人民教师,居然会被关进人民政府的看守所,他抗议,他不服,但进了看守所,怎有的了他,最后被折腾得奄奄一息。在这期间,他的妻子皇甫金兰为此上吊了,弟弟房国坤死了,儿子、儿媳、孙女流落到他乡。
令人可悲的是,这所有的一切,包括房守本老婆对房国春妻子皇甫金兰的迫害、辱骂和殴打,村里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受益最大的房守现父子、高子明等却不闻不问,他们不仅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高建英一家对房国春一家的辱骂迫害,而且还作壁上观,明哲保身,甚至幸灾乐祸。对于坐牢的房国春,他们不是不知道,但没人为他伸冤,房国春最后得救还是因为在上中学的孙女小瑞的一份申诉信起了作用。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当今社会道德的沦丧,是啊,捍卫正义者成了牺牲者,投机者反而成了既得利益者,一个对党无限忠诚无限热爱的人民教师竟被关进了人民的监狱,岂不是社会的悲哀,着实令人心寒!
《黄泥地》中房守现是一个狡诈卑鄙无耻小人,为了斗倒房守本、房光民父子,他可谓处心积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相好”织女的色相施展“美人计”去打倒房守本,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在高子明的帮助下,他步步设局,并去贿赂驻村干部,并最终把一个只知道喝酒、玩女人的浪荡子扶上了村支书的宝座,成了名副其实的房户营村“第一爹”后,他一边打着包治不孕者的旗号去赚昧心钱,而且还借“行医”之际调戏猥亵妇女,这样的无赖和骗子却成了乡村重大事件的第一受益人,房守现们的小人得志,让我们对当前的农村改革制度堪忧。
房户营村是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深刻揭示了在中国农村这块土地上,改革的艰难,人性的坠落,人心的冷漠,正义与善良的软弱、无望与艰难,引人深思。所幸的是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取消信访排名,让人们有冤可诉,有状可告可以看出。
总之,读刘庆邦的小说,给人以灵魂的洗礼。初读《黄泥地》,尤其是开头一部分关于孩子们玩泥巴的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处处设伏,前后左右全是严密的内在逻辑,故事一环紧扣一环,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越读到后来,越发紧张,心也被紧揪起来。作家还以黄泥地的泥巴为寓意,揭示了主人公房国春最后的结局。特别是小说中间的一段“这里的泥巴起来的可真快,看着地还是原来的地,路还是原来的路,可房国春的双脚一踏进去,觉得往下一陷,就陷落进去。泥巴自下而上漫上来,并包上来,先漫过鞋底,再漫过鞋面,继而把他的整个脚都包住了。”
农村出生、农村长大的刘庆邦,对农村、对土地、对农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深深的眷恋。在《黄泥地》里,我们不仅能感到作家对看到耕地被卖被毁时所流露的深深忧愁,而且还能感知到作家对农村基层腐败所流露出的无奈,对当代人信仰缺失、道德沦丧和三观”扭曲深深地焦虑,更有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这是一个作家的责任所在,良知所在。著名作家王安忆也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刘庆邦的文字,能体会到他对文字的珍爱,这是个如农民爱惜粮食般爱惜文字的人,从不挥洒浪费”。
作为刘庆邦的忠实粉丝,我喜欢《黄泥地》,更喜欢作家刘庆邦为我们营造的精神世界。
原载《阳光》201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