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晓峰的头像

王晓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7/31
分享

永远的师长

提起大连王晓峰,在中国小小说界和文学评论界是个大家,尤其在小小说理论方面,王晓峰绝对算是第一号人物。他撰写的《当下小小说》一书,不仅奠定了他在小小说界的地位,而且为小小说在文坛位置的确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小小说金麻雀奖理论奖的作家。

晓峰老师一生著作甚丰,撰写文学批评文章等900多篇,计500多万字,出版文学评论集《王晓峰文谈》等10余部,出版文学作品集《离婚》等多部,主编和参与主编了文学评论集和文学作品集50多部,但他为人处事却十分低调。

我和晓峰老师素未谋面,在网上也只有短暂的文字交流,因同名同姓的缘故,我开玩笑地称他为一家子兄长,他戏称我为自家兄弟。时间长了,我提出想请他为我即将出版的小说集《矿区笔记》作序,没想到,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期间,晓峰老师多次就我的小说结构、立意等打电话沟通,我十分过意不去,就从青海给他快递了一件青稞酒。过了几天,晓峰老师打来电话说:“兄弟太客气了,酒收到,太多了,十分感谢,这几年我基本不喝酒,但还是谢谢兄弟。你放心,兄弟交代的事情,我会尽心的!”

2015年11月30日,我接到晓峰老师电话,说序言已经写好,发邮箱里了,如果不合适,他会继续修改。

我急忙打开邮箱,大吃一惊,这竟是一篇洋洋近万言的序。

晓峰老师对我的文章进行了系统解读和评价,尤其是开头部分更令我感动不已。晓峰老师在文中写道:

家在河南义马、工作在青海一个煤矿的王晓峰,与我同名同姓,但与我素未谋面,只有机会不多的文字联系,前不久他嘱我为他的小说集《矿区笔记》作序,我竟一口答应。以前对义马王晓峰知之不多,但感觉颇好,皆因为同名同姓的缘故,无端地多了一份好感和亲情,文字来往时我称他为“自家兄弟”。还隐约感觉他为人不错,有一伙朋友,常喝点小酒。他要出书,我来写点文字,说深了说浅了,说重了说轻了,他不会介意,别人也不会太挑剔。

两个月的阅读,让我认识了这个作家王晓峰。《矿区笔记》凡80余篇,20多万言。通篇叙事质朴、表达直接利落,情节跌宕有秩,情感笃诚深沉。

2015年12月1日,晓峰老师还发信息,问询出版事宜,并给我介绍了他在出版界的朋友,我自然是十二分地感谢。谁知还没等我的小说集出版,12月21日,突然得知晓峰老师去世的消息。我不相信我的眼睛,就给熟识的文艺界朋友打电话核实,最后证实消息是真实的。晓峰老师走的时间是2015年12月16日,也就是说我得知消息时,晓峰老师的后事已经处理完毕了。

晓峰老师生于1956年12月26日,再过几天,才是他的59周岁生日。59岁,对于一个作家、一个文学评论家来说,是那么的年轻,他的艺术生命之花才刚刚绽放。

随后,在网友、文友的纪念文章里,我对晓峰老师的为人、为文有了进一步了解。

晓峰老师性格温和,平易近人,与人都相处得非常好,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属于他的那种“王氏眯笑”,朋友们也都很喜欢这个有童心的好老头。晓峰老师不爱喝酒,却有许多爱喝酒的文朋诗友,我送他的那件青稞酒,全部让他的朋友们喝了。晓峰老师不仅喜欢文字,还喜欢茶、喜欢玉,尤其喜爱收藏玉。晓峰老师对玉颇有研究,还写过一本《喜欢玉一定喜欢阳光》。不知晓峰老师去的那个世界里,可有文学、可有玉、可有阳光?

在晓峰老师离开的前三个月时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的新浪博客进不去了,这一点,后来在他朋友侯德云的回忆文章里也得到证实。我不知道老师是刻意为之还是无意,总之从此后,老师那个精神角落里的情感以及其他种种,也都随他一起,远遁于那个永恒的黑暗里,把尘世的一切繁杂和热闹永久关闭。

晓峰老师,我说过有机会要去看您的,您也答应了,并说到时候叫上您能喝酒的几个朋友,陪我喝酒。老师,这一次,您食言了。

总以为来日方长,有的是见面的机会,却不想这竟然成了永远。

我和老师交往时间只有一年多,但老师的为人、为文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尤其是老师对待学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连王晓峰于我,是良师、是益友,更是兄长。晓峰老师,您永远在我心里。

载2019年12月27日《大连日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