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进入高中以后,全家人忽然忙了起来。
送饭,列入忙碌的第一大事。
也许你会说,为什么要送饭?学校没有食堂吗?当然有,而且,菜品花色繁多,质量也不差,价格也不贵,卫生也很讲究。既如此,那还送饭干什么?这或许是一种从众心理作用,只有学生和家长体会最深了。
送饭,也不是天天要送,而是约定俗成每周六中午。九月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五,家长们就通过各种渠道传递信息——邀约送饭。孩子住校,刚刚离开家庭的怀抱,做父母的多多少少有些挂念,一听说送饭,心就动了。大家把要跟孩子叮嘱的话,譬如竞争激烈啊,要好好读书啊,要听老师话呀,点点滴滴,梳理了一遍,记在心上。家家户户开始认真准备孩子最爱的饭菜,还有送饭的篮子、饭盒、菜盒一一都要时下流行苏朗的。既送饭,水果零食不能不送吧,这就又一路乐颠颠地去超市采购水果、点心,这个半斤,那样三两,半天采购,琳琅满目,累计起来一大篮子……
星期六吃过早饭,一家人就忙起来,洗菜的,煮饭的,备车的,叮叮咚咚,响声不断,各有各的忙。这边还没有忙利索,那边电话响起,拿起来,是同学家长来的:“喂,你家饭菜好没?我家差不多了,这就出发啊,路上人多车多,堵得慌,你赶点紧啊!”这一催不要紧,汗水立即下来了,又是一阵叮叮咚咚,锅碗瓢盆交响曲,好不热闹。
一切准备妥当,骑上摩托车上路。
路上人真不少,浩浩荡荡的人流,浩浩荡荡的送饭大军。快到学校大门口,只见黑压压的一大片,到处是人,全是人,送饭的人。一个个排队站在学校大门前,等待开门。这时候就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有爷爷奶奶的,有爸爸妈妈的,还有亲戚朋友的,总之能够调动的力量都调动了,于是,送饭大军们集聚在这里,翘首在学校大门前,只等大门咣当打开的那一瞬。这时,一个年长者篮子没有放稳,里面的苹果撒了一地,老人心焦起来,嘀嘀咕咕,嘴里责备个不停,大家安慰她,让她不要急,七手八脚帮忙把苹果捡起来,重新装好,放进篮子……
钟声响了,大门终于咣当一声打开。人们仿佛水流,涌入学校,校园里全是人流。
刚刚还空荡荡的校园立即盛满了人。第一次见到这种壮观的景象真是感慨,想当年家里贫困,上高中哪有这个条件啊,星期六的校园里,冷冷清清,向来是自己去洗衣、收拾床铺,整理完又学习,肚子饿的咕咕叫,在艰苦年代,我们在磨砺中成长,成长出了品格和顽强的不屈的意志……
孩子来了,看到好吃的,立即喜笑颜开。
看到孩子高兴,刚刚积累的烦心又烟消云散。
孩子吃饭,我问,学校食堂有好吃的菜没有?孩子说,有,现在学校开了一个窗口,菜品多了起来,价格也不算很高……
我说:“以后不送饭,你就自己到窗口买饭买菜好不好?”
孩子看看我,摇摇头说:“不好。”
那为什么呀?
你想啊,别人家有人送饭,我们家没有送,心里是什么感受?
什么感受?
矮人一等!
这么严重啊?
孩子不说话,低头吃饭。我忽然想到,那些家长在外地务工的孩子,这会儿心里怎么想?他们是不是有受伤的感觉?
我忽然在心里为这些孩子难过起来。
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兴起的送饭习惯。明知道这个习惯不好,学校为什么不制止?真的希望学校能够作出改革,出手遏制,更好地磨练学生的生活能力……得转念一想,由于学校的封闭管理,孩子与家长见面很少,也许送饭成了与孩子每周必不可少的交流。由此说来,送饭这亲情举动似乎有了必要。
又是星期五,妻子又问我,明天做点什么好吃的,是大蒜炒肉,还是牛肉烧萝卜……
我说你最知孩子口味,怎么好吃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