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云台山的第二天,导游安排我们登茱萸峰。
不知“景交”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了多长时间,一路上惊险不断,车内的女同事不时地惊呼。我闭着眼,听宣传片里的解说词,心里感慨:这么好的解说词,应该选入课本做教材。车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下了车环视四周,所见都是高耸云霄的大山,顿觉自己的渺小。
据说,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在某年农历的九月九日登临茱萸峰,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想来到茱萸峰应该能看到王维的塑像,果不其然,在山脚下我看到了清眉朗目的王维。说实话,我内心有点失望,想不到昂然凝视前方的王维竟然是一个白面郎君。不知做雕塑的人创作前有没有走功课,会不会主观臆造?看过一篇文章,说王维是科班出身,没有李白豪放洒脱的气质,古人故事,也只能任凭后人评说了。
说好和我的同事朱建忠(也是老同学)一起登山的,他身体不适临时改变了注意,我只能单走了。临分手,朱建忠把分发他的纯净水给我,说让我替他拿着。看似玩笑,我知道有兄弟间的情意在,心底涌起一股暖流。
我第一次感受如此艰险的山路,沿着山路一步一步地向上,渐渐地,两条腿像是灌了重铅,身上没了力气。我扶着山路边的铁索休息,有了半途而废的想法。正要走回头路,一个女同事从我身边走过,她笑着对我说:“王老师,加油啊!”我顿时有些惭愧,这位女同事年龄也不小了,但在工作中从不落人后,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一定要登上茱萸峰的峰顶,有了榜样,有了信仰,我又奋力向上了。
在半山腰的凉亭,我遇到了同事马老师父子,他们正坐在凉亭休息。见我上来,马老师从兜里掏出洗净的黄瓜让我吃,我赶忙推辞,但马老师执意给我,我只好收下。在单位,马老师是个著名的实在人,值得信任和尊敬。我把带的纯净水拿出两瓶给了马老师父子,他们推辞再三才收了。
和马氏父子相伴走了一程,我又落单了。同样的风景在不同的人看来也是不一样的,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人也有各自的喜怒哀乐。说实话,旅游的时候我不喜欢扎堆,因为我觉得这样会错过很多风景。此后的一段山路比较平缓,我把自己的五脏六腑浸泡在大山里,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看山、听山,和大山贴心贴肺。
三清观建在峰顶,即将到达峰顶的一段山路更难走。扶着铁索站在路边,我竟然有些眩晕。心里又打着退堂鼓,但转念一想不到峰顶非好汉,总不能在这个时候放弃,一咬牙又奋力攀登了!一步一步挪动,真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终于登临峰顶了,我两眼发黑差点晕倒。
站在峰顶举目眺望,只见青峰绵绵,风光无限,心底不由得感慨: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上很多事其实一咬牙就能做到!
下山的时候有个路口,我正发愁走哪条道,看见树枝上挂着一个手提袋,非常眼熟,最后断定是马老师的,这个细心暖心的马老师,是在用手提袋为我引路啊!
单走了一趟茱萸峰,这又将是我人生难忘的一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