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志洪的头像

黄志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2
分享

寻找同学

黄志洪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中的名句,也是我在淮阴供销学校毕业前夕,一位同班同学送我的临别赠言。她字迹娟秀地留在我毕业纪念册的首页,而时隔沧桑的三十年后,当我翻开尘封多年、斑斑驳驳的册页时,忽然有一种百感交集,穿越时空的幻觉。

如诗如画的青春年华,它犹如一粒粒破土发芽的种子,迎着晨曦,迎着朝霞,沐浴着雨露的滋润,也饱受着酷暑严寒的煎熬。但它还是毫不气馁地尽情舒展,渐次盛放,在风雨的洗涤和岁月的沉淀后,它终于散发出一种弥足珍贵的芳香。

记得三十年前的六月,骄阳似火,当我们全班同学在鸦雀无声的课堂中奋笔疾书,汗水淋漓地经历了两个小时的紧张考试后,满头银发的统计学老师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最后一场考试科目的结束,也意味着我们完成了所有的学业。但我们还未组织一次班会,好好庆贺一下,还未与老师和同学们深情告别,就匆匆背起行囊,踏上了返乡的征程。

毕业后,我们同班的一部分同学分配至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大部分同学作为国家干部,走向了国有和大集体企业,值得感激的是,母校还适时寄来了全省各地的校友通讯录,以便我们工作和联系。一时间,同学之间书来信往,大家互诉别后情谊和生活常事,日子过得宁静而平淡。转眼几年间,改革的浪潮铺天盖地的涌来,全员劳动合同制,转制、改制,一系列改革措施纷纷到来。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一时大江奔腾,巨浪拍岸。于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学中,一些人下岗失业,一些人开始分流就业。

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社会形势,是临渊羡鱼,自哎自叹?还是百舸争流,中流击水?为了生存和发展,同学中有人另谋出路,有人下海经商,有人自主创业,有人学习提升,有人坚守岗位,也有人回乡务农。许多同学“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大家结合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实践和奋斗,从而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获得了新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昆山一同学结合当地台资、外资企业多的特点,从购买一台旧电脑和招聘一个新员工开始,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先期尝试了物流仓储行业,通过一步步的艰苦努力和原始积累,经过20多年的市场开拓与经营发展后,他的公司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物流管理公司。他也是我们所有同学中,最早“白手起家,成功创业”的学习典范。如皋一同学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职称,后在南京一家著名会计事务所担任了业务骨干;连云港远嫁昆山的一同学通过公务员招考,成长为昆山海关的二级主任科员;宿迁一同学通过自学进修,考取了公务员。淮安一同学面临公司数次转制、改制的浪潮,但他始终勇立商业潮头,艰苦辗转于湖北大冶、山东济宁、江苏扬中等地,后来成长为江苏一家著名上市公司业绩出色的高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我班有一对来自昆山、连云港的同学,和一对来自淮安、洪泽的同学,他们在共同的学习中,彼此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以后经过多年的风雨考验和真情交往,终于修成正果,喜结良缘,并成为我班同学中,事业和婚姻都很成功的两对伉俪,堪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佳话。我班同学中事业成功的事例还不少,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生活还相当艰辛;还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长期与老师和同学们失去联系,这使我们一直深深地惦念。

我们当年的班主任韩老师,现今的韩教授,他比我们就年长几岁。韩老师长得帅气,人也很和蔼,平时师生之间,他喜欢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兴许我们这个班级,是韩老师亲自招生过来的第一期学生,所以他也特别关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在韩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10月,我们阔别了16年的师生,终于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聚会了。期间,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但遗憾的是,还有十多位当年的同班同学却不知下落。

如何才能寻找到这些失散多年的同学,成为了我们挥之不去的心事。互联网和通讯方式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帮助。韩老师通过组建QQ同学群和微信同学群等方式,把大家组织起来,以集体策动来寻找失散同学的有关线索,但由于大家分别时间长,从业变化大,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同学通讯地址变异和信息沟通途径少等诸多原因,使寻找失散同学变得毫无头绪,犹如在汪洋大海里捞针一般,我们一时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几年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韩老师在又一次的搜索网页时,意外在南京市栖霞区一网格片区负责人栏目中,找到了一位失散同学的姓名,但是缺乏照片和通讯方式。沿着这条线索,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通过114查询台寻找到了同学的工作单位,但不巧的是,由于行政管理区划的调整,同学已调到另一个单位工作,而且去向不很明确。由于114查询台登记的是同学原来的工作电话,没有登记新单位的电话。怎么办呢?当时,也只能依靠原来的这条线索了,后来,我通过反复多次的电话沟通,以诚恳谦和的态度,得到了同学原单位的一位知情同事的帮助,他理解我对失散二十多年同学的期盼,兴许动了恻隐之心,兴许特意作了一番查询。在我几天的焦虑与等待后,他终于给了我一个新的电话号码。电话打通后,接电话的人却谨慎地回复说:我的同学外出,不在单位,叫我过两天再打。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费尽一番周折后,我终于和当年同一宿舍的同学联系上了。当我俩通过电话,谈起离别后的相互经历和不易人生时,忽然间有一些哽咽,也有些心潮澎湃,其实,那些过往的荣耀和挫折,已经不再重要。我们虽然分别的很久,但同学间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友谊,使我们多了一份厚重,也多了一份理解。纯真的同学情谊,在饱经岁月的风霜和人生的磨难后,就象山间潺潺涌动的泉水一样,温暖地流进了我们的心海。

后来,同学们通过各种努力和办法,断断续续地找到了一位远在山西生活的同学,还找到了一位长期在天津工作的同学,更可喜的是,我们又找到了溧水和沛县的两位女同学。在微信同学群里,每一次找到一位失散多年的同学,彼此间都很激动,也很欣喜,相隔这么多年,大家有说不尽的感慨,也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但很惋惜的是,还有几位失散多年的同学,我们一直没有找到,或许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更适合的生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其实生活中,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也是一道风景。而那远去了的风景,却再也无法回来了。

                   (原创于2020年6月9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