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现科的头像

王现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1/01
分享

相见未来


在许昌,听说蔡未来的名号有很长时间了,但一直未曾谋面。

某日傍晚,朋友小聚时,居然与蔡未来老师邂逅了。细细打量眼前这位神交已久的艺术家,身材匀称,个子高挑,小麦色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得体的眼镜,一看就是那种游历山川寻找艺术初心时,饱经风霜后的健康色,言谈举止中透露着让人感觉十分亲近的儒雅。标准的帅哥形象,居然与想象中的艺术家形象截然不同。

“你们不认识?”看到我们相互之间还显陌生,朋友惊讶地问。

“第一次见面!”我有点不好意思。

“来,我给你们正式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艺术家蔡未来!”

“啊,蔡老师,久闻大名久闻大名!”我连忙起身伸手过去,蔡老师也伸手过来,两手紧紧相握,有力、有温度地默默交流。

我说的久闻大名,真的是久闻大名!

几个人围坐一起,气氛轻松悠闲,边吃边喝边聊,聊人生、谈工作,聊艺术、谈生活……

时间悄悄地从指缝溜走,美酒滋润着心头。我和蔡老师聊得十分投缘。只是,第一次相见,只字未提欣赏画作的事。

生活在这个浮世,每日奔波于浮事。

时光转眼从春天到了冬天,机缘巧合,我和蔡老师再次不期而遇在饭桌上。

这一次,我第一次在他的手机上看到了画作,初看画作,那种朦胧的感觉,让人感到惊讶,再而沉迷。细细品味,你能从朦胧的画面中看到曾经深深烙印在我们那一代人心中的印记,是那种深深的、不可磨灭的印记。看懂了,也就会产生共鸣。

对蔡老师的画作,我知之甚少,此前,我只知道他擅长舞美设计。

蔡老师说,这是他正在创作的一组画作,暂时定名为“红色烙印”系列。于是,几个人就“红色烙印”的画作,借着酒精的力量畅谈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听着我们的说法,蔡老师含笑听着,脸庞上绽放着酒精滋湮出的红晕。

一个周末,应蔡老师邀约,几个好友欢聚在他的寓所内,蔡老师下厨弄了几个精致小菜招待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又谈起了蔡老师的画作。

蔡老师打开一个柜门,搬出来了厚厚一摞的纸本画作。众人围拢在一起,一张张地欣赏起来。

这是一系列的纸本佛门众生《相见》系列。这些画作多以摩崖石刻佛像为模本,有写真、有写意等不一而足,各有特点。其实,对绘画艺术的专业术语,我真的是门外汉。

但就外行人来看,这些画作有的画得十分写实,线条流畅优美,浓时如泼墨,淡时如薄霜。有的则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甚至是残缺不全的,画面上只是一个佛像的轮廓,模糊的地方恰恰给人留下广阔的遐想空间,让人陷入沉思。

拿着画作,我一张一张地审视着,感觉每一张都能给予我心灵的期待,让我久久不忍放手。

“您去过敦煌石窟和龙门石窟吧?这些画作是那里的石刻吧?”我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待着蔡老师解答,却被朋友打断话题,拉回到了饭桌上。

让我意外的是,第二天,蔡老师居然通过微信对我的疑问一一地进行了回答。

蔡老师说,纸本佛门众生《相见》系列,是继《缘质》系列后的又一题材。这些画作主要是受我国四大石窟造像的影响,他从20世纪九十年代就很关注,特别对北魏到隋唐时代的石窟更痴迷,但是一直无从下手表现内心的感受。

他自认有佛缘,每到外地喜欢到寺院朝拜,去感受那份脱离尘世的清净。更喜欢摩崖石刻佛像,看过很多石刻佛像,不过大多惨遭毁坏,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对这种愚蠢的破坏行为很痛心。

对着残破的佛像,抚摸着历经岁月磨砺的躯体,上面还残留着精美的纹饰,线条飘逸、造形端庄,那种北魏、隋唐王朝的自信和对佛教的尊崇,都是现代人不能体悟所以难达到的精神层面,那种几十年上百年造就一个洞窟佛像的专注是我们当下无法做到的,联想到吴冠中老先生当年在西安碑林看到汉唐时期的石雕,被那种宏大气势震撼,老泪纵横感叹我们的祖宗是老鹰,我们的现代是麻雀……

蔡老师说,他从10年前在洛阳龙门石窟拍照收集资料时,就有画画的冲动,但是没有画,原因主要是感觉驾驭不了画面,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直到2016年,他去山东的途中偶然看到一些摩崖石窟,虽然经过千年的风雨侵染而面目全非,但是依然能感觉到古代石雕佛像的美感,庄重、安详、欢愉、超然物外。刹那间,他忽然明白该怎样表现他们了。回到许昌后,他就开始画,夜以继日地画了三个多月,画了几十张,似乎找到了心中感悟到的画面。

《相见》这一组佛像系列画品,是他沉淀近两年后的一次蜕变。色彩温暖,构图柔和,清丽脱俗的烟火气出现了,整体画面浓烈的愉悦观感,是从画面上浸透的,是能够以色相直达内心领悟的喜悦,是一种似曾相识的人间福分,触手可及,又远在天边。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远远高于生活。

《相见》系列画品中,有很多表现的是无头五脸的佛像,画面上只有浓笔淡抹总相宜的轮廓,透过轮廓,仿若看到了佛相的本真,这或许就是《相见》给人的遐想空间。或许,画家正在通过画笔向这个世界传递一种信息,一种心情,一种感悟。

有一种经年,叫历尽沧桑;有一种追求,叫浅行静思;有一种远眺,叫含泪微笑;有一种美丽,叫淡到极致。

人生的过往中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也无需知道。因为,在岁月的年轮中,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其实,每个人何尝不是在人生路上努力跋涉?在真实的笑里哭着,在真实的哭里笑着,一笺烟雨,半帘幽梦,很多时候,“见”,既是一种“见”的状态,也是一种“见”的能力。目之所见为看,心之所见为想,我们不得不承认,《相见》的层次已经触及灵魂深处。

未来正来,相见未来,皆因未来可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