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湖王君的头像

千湖王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22
分享

美酒的醇香弥散在中国古诗词中

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包罗万象,其中酒文化亦是这百花园中最艳丽的一朵。中国酒品种繁多,而不论是何种酒都与传统文化有不解之缘,上至帝王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祭天地鬼神要用酒,祭列祖列宗要用酒,庆丰收胜利要用酒,迎宾客交朋友要用酒,婚丧嫁娶、日常宴乐更离不开酒。

酒与中国文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完全可以说,酒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及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一部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浸透了清冽甘甜的美酒,飘散出浓郁沁人的醇香,也弥散着淡淡的哀愁。

古代文人,不论是从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少,还是穷途末路的暮年白头;从礼仪威严的庙堂深宅,到简陋破旧的酒肆野舍;从久别重逢的欣喜,到生死茫茫的送别;从觥筹交错的宴请,到清冷孤寂的独酌;一杯浅浅的酒,承载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精美的玉器,浓烈的琼浆,呈现出的是生命活力的光泽和喜悦的人生状态!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这是青春时代少年游侠的豪饮,侠气干云,放荡无羁;“人生得意须纵酒,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这是春风得意放浪形骸的聚饮,神采飞扬,逸兴遄飞;“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戴叔伦),“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这是历经世事回首往昔的独酌,凄凉感慨,恍然如梦。

中国古代文人中,能以“诗”“酒”俱名的第一人当数陶渊明了。他的《饮酒》成就最高。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对社会风气的变坏耿耿于怀,整日以酒为伴,佳作不断。其在《饮酒》序里说:自己“闲居寡欢”之时,常常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干杯,焉有不醉之理?但他醉后既不撒酒疯,也不酣睡不醒,而是借着酒劲“辄提数句自娱”,也不管是否语无伦次,如此恰恰构成了陶诗的独特。

陶渊明饮酒诗(之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

他的咏酒诗,首开风气,为后人树立了酒徒、隐士、诗人“三位一体”的风范,对后世文人的饮酒生活和吟酒作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饮酒》之五堪称最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亦是陶诗最具代表性的佳句。诗的结尾,一句“此中有真意”刚吊起了人们的胃口,而一句“欲辩已忘言”显示他思维似已“断片”。这种失态之语反而给人以无尽的遐想,闻到其浓浓的酒味。

陶渊明之后,能饮且能诗者更是人才倍出。魏晋之后的隋唐,史称“盛世之治”,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的全盛时期。唐代诗人以其开阔的胸襟,宏伟的气魄,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转而讴歌“盛唐气象”。既有心神的澄静,复具人性的高扬,活泼欢畅,饱满健举,创造出一种唐人特有的诗酒浪漫情调,使酒文化在这座古代诗歌的颠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

著名的饮酒诗人李白与杜甫,分号“诗仙”与“诗圣”,是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据统计,李白现存诗文1050首,与酒有关的有170首,占总数16%左右;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300首,占21%;而在《唐诗三百首》选本中,明确提到酒的诗有46首,占15%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深林之中,“倾事幽酌,顾影还独尽”,这时他往往乐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如要寻酒友,凡夫俗子是不得入座的。“幽人”,想必是一位与之气味相投,仙风道气的高士。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看,李白确实得到了陶渊明“任真”的嫡传。

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呜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后寓居四川近十年。他的咏酒诗写实的成分居多。蜀中酿酒素有传统,青城山道士秘酿尤为著名,今日还留传其名酿“洞天乳酒”。杜甫受酒后,与邻翁、渔父等乡老朋友分享,一面下棋消遣,一面品尝美酒,其田园乐趣于此可见。

文人饮酒,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那样借酒消愁者有之,借酒发疯者有之。中国酒道之精髓在于“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指明中国酒文化的魂灵“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诗人的笔下,对酒多有赞誉:酒为古人情感的载体,在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有些文人更是借酒表达自己的家国之思,爱国情怀,读来让人感叹不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是思乡的酒,家园迢迢,感叹唏嘘。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压抑,壮志难酬的要数南宋时期的主战士人群体,山河破碎,强敌虎视,欲挥戈杀敌却报国无门,愤恨忧愁郁积在心,时代的“大愁”既然无法用剑刺破,就只能用一樽浊酒化解心中的“小愁”。“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这就是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中国传统文人,与民族、国家的沧桑巨变同呼吸共命运,即便以酒浇愁也不甘沉沦,在一杯杯或浓或淡或清或浊的琼浆玉液里映照出的依旧是慷慨悲壮、豪迈强健的身影!

曹孟德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闲暇之余,邀三五好友,举杯同饮,似醉与非醉之时,赏析古人诗作,也许更能理解其中的妙处,闻到诗中的酒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