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很多文人相当的有才情,有情趣。舞文弄墨是文人墨客的共同雅好。从古至今,流传很广的古诗词,一些是古代文人游戏或唱和之作。其实,文人们在遣词造句之时,也给世人留下了不少“文趣”,创作出很多今人看来的“怪诗”与“奇诗”,读来颇有情趣。
其一,拆字诗
拆字诗,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成篇。宋·刘一止创作的《志士诗》就是典型的拆字诗:
《志士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 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鹄,志士心未已。
刘一止(1078~1161)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7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
刘一止的诗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读后叹道:“语不自人间来也。”刘一止的词题材广泛,主要包括羁旅行役、纪行咏怀、酬唱离别等方面。他的词作艺术性很强,擅于融情于景,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这首诗的巧处除第六、八两句外,每句第三字都可拆为前两字,如“明”拆为“日”和“月”、“岚”拆为“山”和“风”等;而第六句则“重”拆为“千里”、第八句“志”拆为“士心”。
其二,同头诗
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同头诗在南朝时就已有,后世继有所作。
据记载,还未当上梁元帝的湘东王萧绎曾创作过一首《春日诗》,虽没有做到句句首字相同,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同头诗,但已经有了同头诗的雏形,在九十个字的诗中,参差错落地用了二十三个“春”字,打破了以往诗人的习惯,自创新格。故而,鲍泉做了一首《奉和湘东王
《奉和湘东王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
新花满新树,新月丽新晖。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
新水新绿浮,新禽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
新枝曾可结,新愁讵解颜。
新思独氛氲,新知不可闻。
新扇如新月,新盖似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这首和诗,在90个字的诗中用了30个“新”字,把春天的突出特征——“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虽然此诗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但在艺术形式上却给人以“花样翻新”之感,颇有情趣。这首诗句句开头都是“新”字,已经完全符合同头诗的要求。
还有一首较有名气,流传较广的同头诗,是唐·皎然创作的《春诗》: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姓谢,名清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诗风也一承其祖,情致闲适,语言简淡。
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就作了“福”、“禄”、“寿”三首同头诗。
福 诗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
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
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 诗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
禄添万斛身健康,禄享千钟世太平。
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
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 诗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
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
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据说,乾隆皇帝在一帮大臣的簇拥下到郊外游春时,看着眼前一派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春日美景,听着大臣们“圣天子仁明有道,故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赞颂之辞,不禁诗兴大发,当即转身对身旁的纪晓岚说:“如此良辰美景,虚度了实在可惜。朕命卿作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嵌上两个‘春’字,卿以为如何?”纪晓岚欣然从命,略加思索,脱口吟道:
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
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
其三,生肖诗
“生肖诗”顾名思义是以十二生肖为题的诗。中国历朝历代均有“生肖诗”,但最有名的还属宋代理学家朱熹创作的
夜闻空箪啮饥鼠,晓驾赢牛耕废圃。
时方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
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鲲鸡鸣喔喔。
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此诗不但写出了12生肖的特点、功用,还形象地描绘了12生肖的生活习性和叫声,可谓“形、色、声”兼备。
其四,减法诗
何谓减法诗?一首诗,如一道减法题是也。南北朝民歌中有一首《懊侬歌》,全诗20字,读起来居然是一道减法题: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
已行一千三,还有二千在。
这首诗浅白明了,但很有诗味。其味在于巧用数字,构成“减法”算术。后三句“三千三”减去“一千三”还有“二千”,这是行路人计算行程的心理。虽未走上一半,却觉得已去了不少路,把一个出门在外的男子那种归心似箭、祈盼早与女友相会的心情很好地表现出来。
其五,数谜诗
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以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笑笑录》记载,清代诗人徐子云曾写过一首诗,全诗居然是道方程式: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全诗犹如一道趣算数题,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算出寺内共有和尚624名。文字表达采用古典诗可口可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
此外,这类诗还多见于迷语类,如:
四座大山山对山, 四条大川川对川。
四个日头连环套, 四个嘴巴紧相连。
这诗的谜底是个“田”字,能看出四个“山”字,四个“川”字、四个“日”字、四个“口”字。所以,四句全用“四”字开头。
其六,数名诗
数名诗,是将一至十以内的数目字用于诗句中,连贯而成的诗,也称数诗。有的诗将数字冠于句首,有的嵌入句中;有的从一至十顺着数,也有的从十到一倒着数,还有的兼而有之。现存的数名诗以南朝文学家鲍照的为最早: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
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
三朝国庆华,休沐还旧邦。
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
六乐陈广坐,祖帐扬春风。
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
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
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
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本诗将一至十的数字按顺序用在每联首句。看似数字游戏,却深寓讽刺意味。出身寒微的鲍照,对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深恶痛绝,豪门子弟轻易得官受宠,平步青云声势显赫;寒门子弟十年苦读,却仕进无门。诗中通过对贵族官宦生活的描写,揭露了门阀制度下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除上述以外,古代文人诗家还留下了很多 “奇诗”“怪诗”,如:龟与鳖。
总之,在中国古诗词中流传着很多 “奇诗”“怪诗”,都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其中,有的令今人鉴赏,有的令今人玩味,亦有的令今人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