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湖王君的头像

千湖王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13
分享

重读经典滋味长人生精彩


有些人认为书读过了,知道了个大悥就可以了,没有再读的必要了。其实重读更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尤其是对一些经典作品,只有反复重读,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对于重读经典的必要性,古今中外文人皆有论述。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我一贯主张要反复阅读,我以为反复阅读比只看一遍更重要,当然,反复阅读必须以初读为前提。”英国伟大的诗人弥尔顿也说:“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

正如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需要慢品,需要回味一样,经典亦要重读!民间有一句俗语:好东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好茶更要一口一口地抿。再好吃的美味倘若狼吞虎咽,那也难解真味,充其量只不过充饥而已。美食一口一口地细嚼慢咽,好茶一小口一小口抿,就如同一本好书一遍一遍地细读,这看似在简单重复,其实大有乾坤。

在重复的品味中会渐渐地发现,一本好书,之所以能冠以“好”字,那首先得让人既有一口气读完的迫切,又有不舍得一口气读完的那种纠结;其次便是读过一遍之后,仍不过瘾,还要再读,而再读时,因为初遇这本书时的那种迫切感已经消减了不少,所以自然就会耐着性子细品,其韵味而至深味也便在这细品中慢慢地滋生了出来。

试想,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受住了无数人无数遍地重读才得以世代流传。重读,之于一本书生命力的持久与否,无疑也是最好的考验。

对于一些经典好书,不同时期,不同年龄读,感受与收获是各不一样的。我小时候就读过《三国演义》,先读连环画,接着读了长篇小说,听过广播里的小说连播,长大以后,还读了《三国志》,看过《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每每捧读时常替古人担忧,这是《三国》的魅力。当年届不惑以后再重读《三国演义》,对人生,对历史人物的命运多了一份冷静的思辩。最明显的变化是,少年时代,对诸葛亮的智慧、刘关张的义气有一种入迷式的崇拜,随时年龄的增长,这种崇拜随之减弱。

少年读书,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顺着作者设下的思路去领悟,只有心潮澎湃的感动,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质疑。这主要是知识的局限,人生阅历的浅陋所致。成年以后重读经典自然有了重新的认识。

从古到今,书籍之多,确如汗牛充栋,但需要人们重读的经典并不是很多,但应当重读的也必须重读。经典名著必须重读。经典名著都是经过岁月沉淀的、被世人广泛认可的、可以体现民族精神的书籍。如我国的古典、现代文学名著及世界文学名著等,这些书籍就需要重读。只有在不断的重读中,才能逐渐加深对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涵的领悟。

专业书籍也必须重读。在某种程度上讲,专业书籍是一个人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工具,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这类书籍不仅要重读,更要与时俱进。当下专业知识更新得太快,只有不断吸收最前沿的知识,不断扩展专业外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反映当代生活的时代精品书籍也需重读。当然,选择读一个时代的代表作,必须要读经过历史沉淀并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作品,否则,也就没有重读的必要了。

重读经典是趣味无穷的。一般要经过囫囵吞枣的初读,再到静心细品,然后反复深究,最后是边读边悟等阶段。重读经典的过程就好像是从享受到吟味,从吟味到深究,然后再从吟味到再新再悟,这个刻意放慢的过程,正是读书之妙趣所在。

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有着自己的生命,具有提升人的生活质量的功能,可以反复使用。期盼多些好书,好书可以重读,不仅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一再重读,而且可以一代代重读。

人生像一条河,书读多了才不会决堤!重读经典是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重读经典不必死记硬背,要沉浸其中,反复玩味推敲,让读书变得轻松愉悦。重读经典可以改变自身的气质,提升自己的格局。读过的经典好书,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改变人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