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有度
我曾在《作家美文》发表过题为《闲话人生之度》的短文,朋友们读了都觉得较好地阐述了人生之度,颇有收获。
其实,人生之“度”还有很多。我国古时候那位姓秦的始皇爷,当初在统一“度量衡”的时候,大概万万不会想到,他统一的用以丈量尺寸的“度”,竟会被后世子孙们引伸、延展到很宽广的领域,成为许多方面尤其是人心中的一种标准、一种界限、一种程度、一种限制。甚至在许多方面还成为一条用作警示的红线,一条这面是天堂那面便可能是地狱的可怕的鸿沟!
尺度是工具。及而扩展到“度”,我认为可以广言之为做人的准则,或叫为人处世的界限也可。我记不清辞书上的准确解释,这样理解不知是否合乎标准?
于是,就连真理与谬误之间,有时也不见得就是完全相违背的,中间也只隔着这么一个“度”。所以,真理再向前跨一小步,便有可能成为谬误,便成了一句世人皆知的名言而流传开来。
人心之度
大约我们的祖宗早就懂得了这个“度”的重要,所以从古至今便有了不少警示人们不要过度、过分的俗语警句流传。诸如:适可而止、不越雷池一步、物极必反、不要欺人太甚、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等。尽管如此,是不是就真的能警示和约束住人们的行为呢?回答是否定的。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挥霍无度也好、荒淫无度也罢,纵使是贪得无厌,大都是看得见、摸得着、表现着的,要把握与限制并不算难。而真正难以把握的“度”,许多方面都是在人心里,无影无形地操纵着人的言论、行为、思维、情绪……在许多方面,人心恰恰是无度的!
当然,人心无度未必是坏事。如果一切都有度,那么便会束缚科学家天才的思维、艺术家浪漫的想象、政治家对真理的探寻与发现。在许多方面,人心无度又确实是坏事。利欲熏心者见利忘义的不择手段、醉心功名利禄者为了实现私欲的无所不用其极……都大大地伤害着人间与社会。所以,人心无度,不仅成就了各方面的名人与伟人,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罪犯、恶棍和野心家、阴谋家。
人心的无度,似乎还不仅仅表现在极好的人和极坏的人身上。那些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的老百姓,每人心中至少在某些方面也常常是无度的,所谓人心不足,此其谓也。比如那些住小平房的,常常想的是假如能住上一套单元楼房,此生足矣。等到真的住进了楼房,便又梦想假如能住别墅才好。“饱暖思淫欲”,大约便是说人的这种无度的心态。
有句俗语叫做“穷则思变”,可是,变到什么程度为限,却没有个标准,大约是变得越富庶越幸福越好吧。这似乎就给人心无度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那些正直的人好说,会凭着能力和本事去做去奔,也绝不会损人利己,昧正坑人。可有些人却不好说了,没正经本事和能力,人心无度便会促使他打歪主意:去坑去骗、去偷去抢……变来变去终于变成了罪犯,变进了铁窗。
人心无度,这似乎是一种客观的现实,有的是美好的,有的是丑恶的。若全部限制了便可能阻滞了社会的发展,若不加以限制,又会危害社会。所以我想,无论怎么说,人的心中还是要有个“度”、有条界线的好,至少在某些方面要有严格的限度。
限度到什么程度为宜?大约“莫以恶小而为之”也就够了。至于于国于民有利的事物,那是不需要以度来限制的,尽可尽情放手而为之,这时的人心无度是需要大大提倡的!这样看来,人心的有度与无度又都不是绝对的,是一对辩证的统一,关键要看自己去如何把握了。
老书《三言二拍》中有一首诗写道:“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乃英豪;不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且不说这首诗所提倡的东西是不是全有道理,或是否有积极意义
但是,若是每个人都能以诗中所提倡的“有度”引申开去,从各方面把握自己的言行和思绪,那么,纵使是再“人心无度”也会无所顾忌了。
人生之度
世间万物行事都会有个“度”,如果请出宋明理学家们,那洋洋万言,写上几本书也说不完。“度”大约很难掌握,也有很多人心有明镜台,但一见莲花落纷纷,就会心旌神摇,过度而一败涂地。酒、色、财、气、功、名、利、禄,都可算是天敌。《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及注,是看透了的极痛之言,但却是另一种“过度”。如同饮酒,过度就会变成悲剧,“好了”是看透了,说明对“度”把握绝望而已。
又如宋明理学,“灭火欲”,自身强制,物极必反,会产生假道学。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现代社会逐渐文明,法度多如牛毛,用强制的手段限制人们不要“过度”,“过度”就必被捉。这就不管你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一律如此。但是,古今中外尽管法度森严,但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人身首异处,哀哉尚飨。
其实,除了社会需要整体约束而制订了法度之外,作为人自身恐怕心中也要永远有个“度”。超越了“度”,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身败名裂。比如说甘于寂寞,说到容易,做到却实难矣!缘何?又比如,坐在冷斋读书,忽然听到丝竹婉转之声,见到肥马轻裘之像,耳旁一片“发财”、“赚钱”的喧嚣,怎么办?不动心的人恐怕少,关键还是要细思量:君子生财,取之有道。如果无道,还是莫生歹心为妙。如果有道,还要看天、地、人各种因素,是不是能够游刃有余。否则,徒然浮躁,最后一无所取。君不见,不自量力者还少见吗?
在大节上,“度”的取舍更为重要。有人当年自诩是甘于寂寞的人,“苦茶”喝了不少,书读得更多,文章也写得散淡之极;但终于在“功名利禄”面前,口头上的“度”发生了质变,下了水,成为人所不齿的狗屎堆。由此看,读书读得再多,所谓的甘于寂寞喝“苦茶”只是表面假象;他心里的“度”是没有准星的,可以随白云苍狗而转换。
当然,失节的人当中并非全无“度”可言。有的人心中原本有“度”,也明白“度”是不能跨越雷池一步的。但遇到环境压力,为了个人苟全,原本立身行世的“度”就顷刻土崩瓦解。比如汉代的李陵,在矢尽粮绝、士兵多死的困境下投降匈奴。这件下水的不光彩行为,有人认为可以原谅,如司马迁;大部分人认为不可原谅,如汉武帝、苏武等人。李陵还劝苏武投降,遭到苏武的拒绝。苏武坚持他的“度”不可逾越,李陵的“度”则随风云而改变。青史上照耀着苏武的丹心,获得了如黑格尔所说的“永恒的理念的胜利”!李陵尽管自认有合理的一面,但与苏武相比,终见高下美丑。
甘于寂寞、甘于殉道,真正做到谈何容易。“至乐无如读书”(戚继光)、“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台琴瑟也”(尤袤),那不是供清谈时表现假清高的。还记得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对“三味书屋”的解释吗——“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有几人是真心羡慕这种境界呢?
“度”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所不同。但总会有一个通用的“度”在制约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至于那些为了渔利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出国吸吮洋人的残渣利汤而甘心卖身还不知耻、为了出名可以卑躬屈而象狗一样摇尾乞怜……的人们,他们的心里哪里还有什么“度”可言呢?
英国十九世纪史学家麦考利的话“我宁愿做一个穷人居于陋室而拥有极多的书”,恐怕做到甚至向往的人并不会多。但一个人不能不有自己心中的“度”,哪怕他不是一个读书人。
至于萧伯纳所云:“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举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了。难!
成功之度
对于成功之“度”的话题,有人说,人生成功与否,决定因素很多,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很多时候如果度把握不好,便前功尽弃了;也有人认为,谁都想成功,但是有时过了火却是欲速则不达,而不去追求,则离成功更远了……
由这些议论,我想起了厨房里的操作,厨子们对于火候的掌握是他们能否成为大师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火太大了菜要糊,火小了菜又不熟,温火之间,立时便能分出等级来,而这技艺又决非是一日之功可论。
但我觉得,现在的“度”不仅仅是在对事物的技术性操作,而是对自己的欲望之“度”的把握,人生之度,得从认识自己开始。现今愿意在厨房里练火候的远不如往火塘里浇汽油想在十分钟里炼出黄金来的人多——急功近利;有心栽花,却无意育苗,看到别人的园子里春意盎然,不怨自己的慵懒,反叹天道不平,或怨生不逢时,世无伯乐,无人识才;看到别人做网商出业绩,竞选十大网商,便觉得急火攻心地滥发广告、灌水帖,一个个口气比天大,还没学会走路就想飞上天去,结果只能是摔跟头,掉下尘埃,人生的把握无度终于变成一个嘴啃泥是最自然的结果了。
大概二十多年前,本人曾为“中国情歌广播电视大赛”策划总监和评委,当时见到过一个颇为壮观的情景,一个地方聚居了几千名从外地来的想当歌星的少男少女,其中有很多五音不全者,也有连简谱也不识者,且一个个自恃能唱几首卡拉OK,便俨然音乐天才。他们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音乐之外,为了当歌星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
从哪嘈杂的人声中我仿佛隐隐地看到一个个爆涨的欲望。一个从西北来的女孩,没考上高中,便跑来淘金,问其目标,她坦言要傍一个大款。看着她那不怎么精彩的形象,不由问她:凭什么?她坦然地回答:我不漂亮,但是我很年轻,还很勇敢。再问,为什么非要嫁大款?她说:人活着不就是为了有很多钱,风光体面地生活么?嫁个大款,一步到位。全有了。面对着这个年仅18岁的女孩令我胆战心惊,物欲横流竞是如此这般地赤裸裸,无需掩饰,无需包装。看着这些少男少女,心里无来由地竞蹦出了一个从前形容美人的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命薄是因为欲望太高,手又太短,欲望与能力不成比例,结果自然可以想见。
纵观海内外,仔细品历史,大凡成功者,都是给自己的欲望和能力找到一个正确的比例的人。生活之路得一步步地走,只要不歇于路,不好高务远,即使不能登上最高的山峰,但也总能爬出一个高度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目标的人便是胜利者。
名人名士都喜欢说:一不留神就成了名人!“一不留神”这话轻飘飘的,听起来像作“秀”,只是将自己的欲望藏匿得巧妙,让人觉得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无意间招来的。她将各种尺度、分寸炼得炉火纯青,为自己的欲望开了一条暗流,当别人还未留意时,她已经波涛滚滚奔大海了。
当今是个欲望可以肆意张扬的时代,无法给欲望以一个统一的度量衡,只能自己给自己开出一条河流来,让欲望流在自己的河床上。否则只能是地上一汪汪的水坑,泛泛地流着,且很容易挥发,也很容易泛滥,酿成灾难,害人害己。
给欲望一个容器,你的心态和能力直接决定了这个容器的大小。欲望之重和生命之轻同样地不能承受。欲望太大,容器盛不下;无欲而无为,恐怕只有学“林妹妹”进寺院,也不是多数人的选择。再妙的东西只要一无度便完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少高人也说过无数类似的话,无可争辩,且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