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雄文的头像

王雄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31
分享

故乡莲花别样红


“湘江北去”,因关羽捞刀故事而命名的捞刀河,在长沙市开福区湘江世纪城处汇入湘江,一道北去。

捞刀河发源于浏阳社港周洛相坑,经社港市东面南去。溪水充盈的社港河与滔滔而来的捞刀河水洼连接在一起,生长着许多莲花。岸边,佛教信徒们在这里建了一座寺,叫莲溪寺(今农村商业银行社港支行处)。莲花盛开的季节,太阳从东边壮美的石柱峰后冉冉升起,照射在碧叶连连、晶莹多姿的莲花上,粉红的愈发淡雅、深红的愈发浓郁。

1926年夏的一天,莲溪(今社港)乡立永兴寺高级小学三年级班长寻淮洲,来到依市临水、莲花簇拥的莲溪寺农民协会办公地要求参加农会工作。根据他较强的演讲能力,农民协会安排他兼任农会宣传委员。1927年2月,寻淮洲被派往井冲岭下湖初级小学当老师。7月的一天,寻淮洲突破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绕着连云山多走200余里,赶到平江长寿街参加革命武装。从此,他跟着毛泽东、跟着中国共产党武装闹革命,七年里迅速成长为红军军团级的高级将领、领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都称赞的指挥员、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骁将!

2003年秋的一天,薄暮的余辉洒满汉兴岭。汉兴岭上社港职业中专内,我从老同事吴炯煌手中接过《社港镇志》,利用值夜班的几个钟头,将镇志里文化部分全部拜读。寻淮洲、徐洪、寻先仰、徐彪、江术吾、喻科盈、陈先礼、廖静文、江林,我记住了这一串名字。

掩卷之后,在社港人文环境中生活成长30余年的我,觉得社港还有很多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人物、故事等都留存在民间,镇志限于篇幅未能收录。很有必要采写整理成册。2009年,我决定采写这本册子。社港镇政府工作的傅晨辉、北京工作的唐淳风知道后,将他们手头的资料全部交给了我;在长沙工作的陈福林得知,主动帮我出谋划策、联系相关人员。

我一边工作一边用业余时间采访写作,一晃到了2011年,我去浏阳市骨伤医院送审《骨伤科明星医院:浏阳市骨伤医院》一文。郭盛杰院长接过厚厚的样稿看过后,对我说:“你这个不容易呀,经费怎么办的?”我告诉他,我只觉得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文化值得记下来,是我自觉的行动,没有打算要报酬。只是印刷出版经费需要钱,但还没有考虑。他接过话说,你这个事情做得好。这样吧,我们医院支持你一万块钱。不多,意思一下。听到他的话,我的眼睛和嘴巴都张大着,望着他,竟然没有说出一句感谢的话,只是感激地点了点头。

社港比一比商场老板寻小芳看到书稿,她当即捐赠五千元,说要在镇人大会上提议一下。

听到我采编社港乡土文化书稿,社港籍人士寻爱国、宋福生、寻婷婷、王卫民、寻子俊、唐学雷、林湘国、徐朝辉、唐淳风、周文杰、郭盛杰、寻小芳、江林、江晓、徐建国、傅盛跃、徐文贤(台胞)、马花荣、王旭招、廖齐义、杨宜健、唐韶波、邹述庆等先生,骨科医院、比一比商场、石牛寨和龙潭峡景区、丹霞湖水上乐园、周洛大峡谷、鑫磊矿业、浏阳八中、社港中学、双狮坪中学、社港小学、花桥小学、淮洲小学等单位都纷纷献计献策、慷慨解囊。

书稿整理好后,唐学雷先生一篇一章、一字一句从篇章结构调整到病句错别字订正,整个书稿布满了他修改的红色笔迹。书稿完成,周文杰先生不辞辛劳帮助出版。可是经费仍有较大缺口。我拿着书稿走进镇政府镇长办公室,陈训武镇长看过后说:“你这个事不简单呀,我们没有这样的专项资金。这样吧,书出来后,镇上给你买200本,给干部阅读。算支持你一下。”

一天,社港街上的小潘电话约我到他药店里,接收唐韶波先生转来的资助。我从小潘药店出来往回没走太远,听见小潘在后面喊我回去。说他电话告诉了韶波,韶波说拿少了。小潘又递给我一叠钞票。我真的无法形容当时感激的心情。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唐韶波先生,至今十多年了,我也没有见过他一面,也不知道他从哪里知道我编书的事。

开始,书名叫《社港风采》。后来想到各位的关心支持,觉得书名应该改为《寻淮洲故里》更好。因为寻淮洲的奉献精神,正在如今新的一代中发扬光大。

2012年是寻淮洲诞辰100周年。在浏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刘正初的精心策划下,在浏阳市文体局、浏阳市信访局、浏阳市博物馆、浏阳市义工联、浏阳电视台、社港镇政府、淮洲村村支两委的帮助下,浏阳北乡夜歌协会的会员们不要任何报酬,积极参与纪念寻淮洲夜歌会。寻淮洲后裔寻仕堂夫妇承担了晚餐等全部招待费用。周边的居民们,七老八十走得动的爷爷奶奶、拖儿带女的父母、青年们、小朋友们都来了,挤满了夜歌会会场。

事后,我将各类作品编辑出版《夜歌声声挽淮洲》纪念集。社港镇退休教师寻勇然、龙伏镇夜歌师戴明尚自愿捐助出书。夜歌会没有安排好拍摄,没有能够制成视频,这桩遗憾一直搁在心里。2015年浏阳市委党史办周如冰、罗业永得知后,亲自背着摄像机到寻淮洲故居重新拍摄。朱志华、凌高峰、沈克勤、戴明尚,从北盛、淳口、龙伏等地赶来再次歌唱。在浏阳电视台喻发良、谭欢的支持下,浏阳八中沈伟老师自告奋勇,精心制作了38分多钟《纪念双百英模寻淮洲烈士诞辰一百周年夜歌会》视屏,发布到优酷网,传观至今。

每天晚上睡觉前,看到床前的书柜里摆放着《潘心元纪念集》《宋任穷纪念集》《王震纪念集》《杨勇纪念集》《李贞纪念集》……,我想应该有一本《寻淮洲纪念集》。应该编一本纪念集来纪念他。可是,乡村学校退休教师的我,有什么能耐呢?!只能发疯似的搜寻资料。寻淮洲粉丝,山东石田、上海李赳赳,通过网络联系上我,帮我搜集了大量资料。去年8月,将手头的资料开始编辑成书稿,并不断地修改。编辑过程中,得到多位同乡的帮助。特别是从未谋面、在北京工作的周柏禄先生,通过微信一直关心和支持着我完成这本集子。

2022年元月初,浏阳作协杨芳同为故乡文友,熟知我和寻淮洲的故事,知道出版经费没有着落,便把这个情况写成千字文,发到微信[情系大社港第一总群],立刻引起了天南地北的社港子弟及朋友高度关注。社港镇党委梁民书记、政府罗钦伟镇长得知,立即表态支持。年近70的退休老干部寻爱国主任问过情况,决定帮助出版,立即作出捐款、文稿审阅的具体安排。寻氏宗亲族长寻贤辉先生元月22日上午建立[寻淮洲烈士著书费用爱心群],捐款经过微信从四面八方迅速汇聚到经手人。到24日上午,寻爱国主任公布:“寻贤辉、黄共祝、邹化日、寻伟峰、王启文、邓跃平、李志坚、王志辉、甄义、寻滔、黄满池、游聪明、罗剑敏、余元生、沈仕平、寻朝阳、杨宜健各捐款5000元,寻爱国捐款11000元(其中儿子寻江5000元)”。十几位贤达人士不到48小时,捐赠近十万元。捐赠者除了社港籍外还有陕西、湖北、江西等地人士。贤辉族长告诉我,停止捐款后,还有许多人发信息给他,要求捐款……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人捐赠5千元,这是为了什么?  

我的头脑中,浮现1934年12月14日下午,安徽黄山谭家桥敌我双方争夺乌泥关的激烈战斗。一个身材矮小的指挥员,一手紧握着盒子枪,一手挥舞着大刀,腰里别着几颗手榴弹,剑眉紧锁、怒发冲冠,声如洪钟呼喊:“十九师全体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为了战斗的胜利,跟我冲啊!”乌泥关制高点拿下来了,矮小的指挥员却倒在了血泊之中。他,就是故乡莲溪走出去的寻淮洲!

当我在爱心捐款群里致谢时,捐款者回答了同一句话:“寻淮洲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牺牲了,我们捐点钱出书纪念他,应该!”

“应该!”“应该”吗?

我想起了故乡莲溪寺前的莲花!

如今 ,莲溪寺和寺前莲花虽然早已不见,而在寻淮洲故居门口的池塘里、门前的田野上,盛开的莲花挨挨挤挤、蓬蓬勃勃,开得格外的红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