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文学的头像

杨文学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2/08
分享

独处

独处就是深居简出,不作社会性的交往与应酬。喜欢独处者,常常被指为性格孤僻、不和群、难沟通、不好处,置于独处状态,也被认为是遭受孤独寂寞之苦,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与偏见。人生在世,谁都免不了独处,已从业界退下来的人,尤其如此。

曾看到老年网友发文说,退休后就不聚会,不请吃,不吃请,不参与成群的闲聊,不上老年大学,不跳广场舞,觉得这样的生活自由自在、轻松愉快。作为年近古稀的人,我也认为,独处是一种情调与境界。

不消说什么道理,对于老年人而言,独处起码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避免精力消耗。聚会也好,聚餐也罢,一旦受邀,参加与否,就要作个决断,看似简单,实际费神。就是不想参加,也要找个适当的理由。若要赴会,则有必要弄明白:都有哪些人参加?全是老熟人还是有未知者?他们各自的秉性、近来的境况和心情怎样?是喜欢随意拈杯还是喜欢强行劝酒?是说话可以不加设防还是必须多加小心?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弄清楚还真要花点儿精力呢。无端地将精力耗费在这种事情上,实在是无聊而又可惜。多一事何如少一事?该避免的还得避免。

避免精神压力。参加聚会、聚叙、聚餐,都免不了要说话。说话文明得体,就受欢迎,反之就会遭人厌恶。哪怕是老熟人、老朋友、老同事,也不能不顾他人的心情、感受与忌讳,信口雌黃,满嘴跑火车。有忌讳,有戒备,当然就有一定的压力。如果说,说话的压力还不算什么,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聚餐的压力就不那么简单了。赴了人家的宴,总得要回请人家吧,毕竟不能老是白吃。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回请?人家请你吃什么,你也就回请人家什么,一模一样,不多不少,还是回请的水准比人家请你时高许多或者是低许多?用什么标准请客,才能既不吝啬又不张扬,既富有诚意又能防止促成攀比、给后续者形成不必要的压力?把握好这个度,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会不是个难题。因过于大方或小气引起非议的,并非个别。面对难题,当然就有压力。如果还伴有较为严重的“预算约束”,压力就更大。若能避而免之,岂不善哉。

避免滋生烦恼。多年不见的老同乡、老同学、老同事聚在一起,把酒相向,畅叙一番离前别后的境况与趣事,当然幸运有加,乐不可支。然而,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最近就看到有人在网上“吐槽”,说不久前带儿子和媳妇到某地旅游,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大学同窗打了个电话,同学便约了一干朋友,热情款待了他们一家,一个晚宴竟花了八千多元,接下来还带他们一家玩遍了那个大城市的名胜古迹,末了还帮结清了酒店的账、买了返程机票。这个老同学还真够意思,实在难得。不久之后,那位同学就来电说,要带家人和几个朋友到他工作和生活的小城游玩,小住几天。一听这消息,“吐槽”者因预算受到严重约束,顿感压力山大,接待也不是,不接待也不是,烦恼不堪,左右为难,其妻得知后,更是怨声叠起。同学回访是情理中事,这烦恼也情有可原,所不应该的是,出游时联系了同学,若不联系,烦恼当然就可以避免。

避免损害健康。无论是精力损耗还是精神压力抑或是郁闷烦恼,都不利于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生活,进而也都有损于身心健康。如果再加上聚餐时的被动进酒,健康受损可能就来得更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如此这般的调侃与豪放,有几个喜欢交际的人能视这种热情与文雅于不顾,面对劝酒者的反复劝进,还能坐怀不乱,静若处子?尤其是“老嘴老脸”的人在一起,谁还能一直“装”下去不成?于是,“不喝不喝又喝了,不醉不醉又醉了”。何以免之,只有拒绝聚餐。

当然,如今是网络时代,独处也完全可以广泛结交不见面的文朋和网友,既不孤独又不至于带来累赘。

独处,轻松又自在,益善多多,已经从业界退场的老年人,不妨一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