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熙之的头像

王熙之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2/20
分享

回老家过年

除夕那天,一大早妻弟的手机就呼过来了,约我们到他家吃年夜饭。这是我们年前定的,年三十的午饭在大舅子家,晚饭在小舅子家,意在体验几个家庭在一起过年的感受。上午九点钟的样子,大雾渐渐散去,我们驱车往大舅子家赶。大舅子家住在离市区约摸三十公里外的九十殿,一路上,来往车辆不像平常那样多,但已听得见远近不时传来的鞭炮声。进入村头,看见有的人家门联已经换上新装,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浓烈的菜肴香。心头顿生新年就要到来的喜悦。

走进大舅子家,只见正屋空无一人,全在后屋厨房洗的洗、烧的烧,忙得不可开交。大舅子是个急性子且很节俭的人,听说我们回来了,便早早地从村卫生室赶了回来。虽然当天是年三十,但他一大早就去上班的。

我们在他家吃过午饭,便在院门外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喝茶聊天。

大舅子是个闲不住的人。十几年前,他就在自家房前屋后栽上苗木。现在,他家的几间瓦房已掩映在绿叶葱茏的树林丛中,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这些苗木大多为香樟,也有白玉兰、桂花等树种,大的已有碗口粗细。夏天,他通常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把这上百棵苗木浇上一遍水,之后才赶去上班。他给我算了一笔账,这些树一般要卖到两三百块钱一棵,有的还能卖到千儿八百,按现在的行情,院子里的苗木加起来就能挣到十几万块钱。说着说着,他的脸上不知不觉地露出喜悦,可以想象得出那是在肯定他自己的勤劳与远见。去年,老夫妻俩还第一次坐飞机到香港、澳门旅游了一趟,令村里人好不羡慕。

到了下午四点钟的样子,外面的鞭炮声一阵接着一阵。我们赶到小舅子家的时候,他家刚把楼上楼下的对联贴好,正准备吃年夜饭。内弟媳有一手好厨艺,这不已忙出了一大桌子好菜:清蒸鳜鱼、红烧野鸭、糖醋排骨……看着端上来的热腾腾的饭菜,我的女儿说:“就喜欢吃舅妈做的菜。”他们笑着说,因为我们一家要来和他们一起吃年夜饭,还特地买了一张可转动的圆桌。待放过鞭炮后,大家坐定,三个家庭老老少少一共十二人,把大圆桌围得满满当当。内弟媳拿手的菜当是红烧肉,色泽红润,油而不腻,口感适中。小舅子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平时在建筑工地做些体力活,但与我们边吃边聊,甚是开心。一杯红酒喝下去,他的脸已是通红。他说,去年他在山东烟台干过几个月,由于水土不服,现在和几个同村的人又回到家乡县城干活,早出晚归。他告诉我们,计划建设于芜湖县红杨镇境内的芜湖宣城机场已经动迁……这是几十年来三个家庭第一次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氛围温馨愉悦自不必说,特别是老人小孩也都很开心,大家挨个敬酒,互致节日问候,互祝新年吉祥。

在我们回家的路上,车在郊县的马路上疾驰。天渐渐有些昏暗了,远近的鞭炮声一阵紧过一阵,除夕夜真的到了……

第二天,正月初一。按照惯例我要回趟老家。才明与我同龄,年少时我们还是同学。听说我回来了,他特地过来找我。我和他一起到田间小路上散步。他说他现在是有孙子的人了。虽然年岁已是五十开外,平时还每天骑车到城里上班,一天来回要骑四十多公里,一年忙下来,也能挣个七八万。他感到自豪的是,他家曾是全村最早盖起两层楼房的人家之一,两个子女也都通过考试录用为国家公职人员了。小时候,我们上学常走的田埂,现在已修成了宽敞的水泥路。他指着村两旁停着的小轿车告诉我,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多半在外打工,不少人已开上自家的车了。

吴老伯原是我家邻居,也是一位老村支书。他回忆说,那时候,一到年三十,全村几十户人家的对联几乎是我和他包着给写的,我们要忙活一上午才能写完。吴老伯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那时我还在读书,一回来他就常和我谈李白、杜甫、白居易。现在虽已年近八十,两鬓花白,但身体仍很硬朗,说话有理有据。如今,他家也早已用上了自来水、液化气灶,再不用像过去那样挑水烧柴了。先前门前的臭水塘变成了养鱼塘,需要时,抄起渔网就能捞上几条活蹦乱跳的鱼。鱼已不再是只有过年才能享用的美味了。

故乡的年,犹如一杯回味无尽的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