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熙之的头像

王熙之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05/22
分享

承教授的“艺术村”之梦

     每到夏季,陶辛水韵景区游人如织。与景区相毗邻的七房村原本是个宁静的小乡村,然而,这个沉寂多年的村庄如今也渐渐热闹起来。这不,春节刚过,大型工程机械就“轰隆隆”地开进村子里,工地上顿时鞭炮齐鸣,一片欢声笑语。村民们一个个口口相传:“七房艺术村”项目真的就悄然起步了。

七房村,是与别处并无两样的中国式水乡小村庄。这里,开始发生着与艺术相关联的故事。

这些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里许多人家陆续搬迁到新镇置业。老宅基地上一间间破败的农家老宅,有的门洞大开,有的只剩残垣断壁,院落里杂草丛生……但想不到的是,现在一到周末这里却变得热热闹闹,一些大学生、教授、画家们常常慕名来到村里光顾。在废墟上随便走走,即便在近乎坍塌的老宅子里间,你也能看到墙面上那一幅幅具有专业水准的卡通画、人物画和静物写生。这些都是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大学生们用滚筒、长柄刷和油彩制作的彩绘作品,这里俨然成了同学们艺术写生基地。

沿着村里新近摊铺的水泥大道一路走着,我们来到一座位于池塘边的两层小楼前。看得出,小楼是在老宅基地上修建的。站在院子里,隔壁老屋前一棵高大的乌桕树伸过来半幅枝叶正好掩映着这座小楼,只见爬山虎枯黄的枝干顺着前院围墙无精打采地垂落下来。因为是冬季,植物们没有了生机,但依然可以想见夏日里“东篱之下”的小楼那片悠然与恬静。走进屋内,一帧帧大幅的油画和各式雕塑环绕四壁,一阵阵浓郁的墨香扑鼻而至。这是一处普通住宅,但客厅也是画室,主人是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承杰。有人说,画室是主人的第二个家。是的,对于承杰来说,回到老家才算真正找到了让自己身心俱暖的栖息地。画桌上,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画家李锦胜先生正在铺展宣纸,泼墨挥毫,这是应邀在书写“七房艺术村”题词……

记得,我们第二次来这里拜访时,七房艺术村的面容已逐步清晰起来。在承杰教授指导下,七房村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从活动组织到布展设计等事项都由村民自发参与完成,展厅就选在一处空置多年的村民三间老宅里。那天,开展仪式吸引了200多位远乡近邻前来观展。展出的摄影佳作有20余幅,其中,“大灶情愫”“中堂的故事”系列作品题材取自皖南农家生活真实场景,寄寓着作者浓浓的乡愁和对农村真挚的爱,而这些作品都是出自本土小有名气的摄影家张政之手。张政曾参加过由北京出版集团主办的“乡愁·中国”主题系列拍摄活动,在2014年第一届DPA国际摄影三国巡回赛中还获得过金奖。在当天举行的七房艺术村“荣誉村民”证书颁授仪式上,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芜湖书画院部分教授、画家欣然接受了聘请,并表示今后将尽各自的微薄之力,为父老乡亲无偿服务,让文化艺术拥抱农村。

承杰告诉我们,“七房艺术村”的基本设想是让艺术走进农村,要在家乡这块贫瘠荒芜的土地上,打造大学生创新产业基地和艺术家教育实训创作基地。这听起来多少有点高大上的想法,却让乡里乡亲一提起来就露出一脸自豪,也正是乡亲们的期盼给予了艺术村建设参与者的无尽动力。承杰出生于七房村,这里曾伴随着他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现在,母亲年岁已大,每到周末他都要回老家陪同孤身一人的老母亲小住几天。已届知天命之年的他常常想:自己从小学的是艺术,现在教的也是艺术,研究的还是艺术,这几年总是梦想着要把艺术与生育养育自己的家乡联系在一起,并定下目标一定要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年初,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承杰信心倍增。特色村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国家明确提出建设“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前些年,他赴欧洲访学期间,在意大利、法国等地亲眼目睹并领略了异域特色小镇的魅力和乡村风貌,尤其是威尼斯“彩色岛”村庄建设的艺术性,验证了他这几年来改变家乡面貌的设想是可行的,因为七房艺术村的格局没有理由不融入这些国际化因素。他终于坚定了一个信念: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去赋予家乡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也是所有支持和参与者的共同心愿。

现在,陶辛水韵自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已着手升级生态旅游品质。观摩七房艺术村将作为游陶辛、赏水韵的延伸与补充,游人在泛舟体验水韵自然之美之余,还可以尽情寻访艺术村的文化气息。未来,七房村周边塘口将逐步实施水泥砂石护坡,亲水亭台环绕,废弃宅基地平整,农舍修旧如旧,新建五星级公厕,实现网络全覆盖……政府还将鼓励有进驻意愿的艺术家们在七房村里安顿下来,让艺术真正在农村扎下根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