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史恒臣的头像

史恒臣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27
分享

消失的麦秸垛

麦收是龙口夺粮,忙一季,脱层皮,等麦子全部进了仓,人们才能松口气,平心静气垛麦秸垛。

在我们老家,垛麦秸垛是比较隆重的农事活动。半月前慌里慌张碾过的麦秸,这次得细细地再碾一遍,一般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多的能打上千斤麦子,少的也有几百斤。多年形成的规矩,每年垛麦秸垛,队里要改善生活。我们村两个生产队,东队开着油坊,好炸油馍,我们是西队,赶不上人家,只能是捞面条或蒸白馍。队里没有食堂,就安排到一家一户做。队长二歪觉得,不管在谁家,端出的东西总觉得不够数。村北公路边有几间房子,是大队建筑队,盘有锅灶。有一年,二歪说:“今年溜(重碾)麦秸,咱谁家也不去,到建筑队蒸馍!”五婶她们得到队长的指令已是早饭后,这时已有人将一袋白面扛到建筑队厨房。五婶的孩子德保和我同岁,得知这一情况,我们按五婶的嘱咐,每人拉只羊在建筑队后面的河堤上转悠。临近中午,五婶慌慌张张爬上河堤,远远朝我们喊叫。我们匆忙赶去,见五婶用笼布兜了几个白面馍,正腾腾地冒着热气。馍太热,我俩怕烧手,不敢接。五婶当机立断,三下五去二,扒下德保的褂子,包上白馍,推我们快走。虽然河水近在身边,我和德保却顾不得洗手,拿了白馍,开始狼吞虎咽,直到今天,那白馍甜丝丝的味道还一直留在嘴边。吃到最后,德保按他母亲交待,留下一个,悄悄拿回家,给他奶奶。后来听场里垛麦秸垛的人说,那天中午的白馍欠火,有点发粘,我们却浑然不觉,而且过后并没有拉肚子。事后我想,很可能是五婶为让我们吃上白馍,赶在场里人来拿馍之前掀了锅。

垛麦秸垛是技术活。可以想象,麦秸经过无数次碾轧,软、碎、糟,要把这些根本支不起架儿的麦秸,垛成有模有样的麦秸垛,很不容易。传统的干法,一群人在下面挑麦秸,二个会垛的人站在垛顶用桑杈摊匀,麦秸要互相咬茬,不能成绺,不然会塌垛。围着麦秸垛四周,专门有几个人把上面摊好的麦秸往下刷,慢慢“刷”成上大下小的形状(这样可以防止淋雨)。麦秸垛是一个生产队收成好坏的标志,有经验的老农,瞧一眼麦秸垛就知道这个队打了多少粮食。不光如此,人们还能从垛成的麦秸垛上,看出这个队有没有做庄稼活儿的好把式,垛好的麦秸垛不成样子,要遭人耻笑的。二歪的前任队长华庆,有一年指挥一群人垛麦秸垛,垛着垛着,感觉有点歪,多次校正,还是没有搬过来。华庆气极,嘴里不干不净起来:“日他奶奶,这麦秸垛朝东北歪,想找他毛大舅哩!”如果我们村在北纬四十度以北,东经一百一十六度以东,华庆尚可为自己狡辩(但我想他恐怕也不具备这些地理知识)。但在那个时代,在中国,不管什么地方,说出如此不成体统的话,无论如何都是不允许的。这件事的后果可想而知,华庆先是被撤销了生产队长职务,接下来是辩论,批斗,游街,深挖思想根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华庆舅家是地主,所以他对新社会怀有刻骨仇恨,借此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想恢复失去的天堂,……,华庆遭受百般折磨,苦头吃尽,要不是镇上公安员卫黑儿是他表哥,很可能得坐牢。

夏收、秋收一忙完,过了阴历八月十五,场光地净,地里的庄稼全部收回家,场里只剩几个孤零零的麦秸垛。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把诺大的场院照得明光发亮,此时,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大家分成几拨儿藏猫猫、做游戏,围着麦秸垛追逐、打闹,或者仰面朝天,唱着亘古不变的歌谣:

月亮走,俺也走,

俺给月亮赶牲口,

一直赶到马山口。

吃牛肉,喝烧酒,

打开后门摘石榴……

麦秸垛救过村人的命。

1975年夏,连阴半月,瓢泼大雨下个不停,南阳,信阳,驻马店成了水乡泽国,一片汪洋。有确切消息传来,驻马店一带,房子已倒塌许多,很人无家可归;再就是板桥水库前天决口,洪水横冲直撞,把京广铁路拧成了大麻花,现在已全线停车!更令人们害怕的是,西北方向上,距我们村五十华里,一条河的上游也有一个水库,而且在很短时间内多次报警。一时间,气氛紧张起来。学校正放暑假,队长也把我们这些小学生纠集到地里,说是要抢收庄稼。人们趟着水在地里掰玉米。从南阳城起飞的飞机每隔半个小时往东飞一趟,飞机飞得太低,我们甚至能清楚地看到飞机舱门上面的把手。队长二歪说:“这飞机是往驻马店灾区扔馍哩!……别看了,赶紧掰苞谷,剜到篮里都是菜!真是涨水了,蒸成玉米面馍自己背上,咱要也等着飞机扔馍,早晚还不把人饿死!”但此后几天,雨却小了,人们也慢慢放松了警惕。

八月十日晚间,下了半月连阴雨的老天爷似乎余威未尽,又呼雷闪电地下了一夜,西北角漆黑一片,仿佛塌了天。村人都在酣睡,等天明起来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一夜大雨,西北方向的水库因压力太大,终于支撑不住,半夜里开始泄洪,汹涌的洪水一泄而下,凌晨四点就冲到我们村,到天明水还一个劲儿往上涨!等我们孩子们起来,水已经接近寨墙顶,大人们匆忙扛了铁锨,慌着去加固墙体和寨门。有人拿了洗脸盆子,哪个地段出现险情就在哪儿敲,村人便火速奔去填堵。站在寨墙往远处看,四周都是无边无际的浑浊黄水,昔日的大树只剩树梢在水面上左右飘摇,顺水而下的有带藤的南瓜,成堆的柴草,飘浮的木棍,溺死的牲畜……后来听大人说,这次涨水,我们村能劫里逃生,关键原因有两条。一是村庄原是个寨子,为了防汛,多天前各个寨门都垒了土墙;更重要的是,这天夜里洪水袭来时,首先席卷了村北的场院,把北场里一个麦秸垛冲了下来,这麦秸垛不偏不斜,正好堵在村北的水门口,于是疯狂的洪水便绕着寨墙,沿着寨墙根儿的排水沟向南奔流!大水过后,村外的庄稼毁坏殆尽,但村子里除坑南赵姓几家进水外,其余基本没有大的损失。人们对飘来的麦秸垛充满感激,曲四奶奶特意蒸了白馍,买了香,在北寨门的麦秸垛边烧了三天三夜。

麦秸垛给人们带来福祉,也孕育过风流。

麦秸在我们那里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烧锅。但因为麦秸性软,烧锅不起火头儿,远不如豆杆、玉米杆好烧。除了烧窑、打铁(麦秸存火),麦秸当柴烧的很少。二是盖房。那时盖草房有两种材料,其一是山里的黄白草,好用、耐沤,但我们平地却不出产,要买得到几十里以外的西北山,再就是麦秸。用麦秸苫草房得在上面铺层泥,要不鸡子会上去挠腾。麦秸不耐沤,顶多能管一年。三是喂牛,这才是最重要的用场,有的生产队麦秸不够喂,还得队长开口向别的队借呢。在乡下,牛是大牲畜,重活累活全靠牛替人干,人们把牛看得很重。

秋冬时节,叶落草枯,队里隔几天就会派几个人去场院铡麦秸。人们在麦秸垛背风处扒个窝儿,整出个小场子,一人按铡,一人续草,再有两人负责用架子车往回拉,不紧不慢地干。这年冬至,天气已经很冷,队长安排老木儿和曲三儿两人铡草。曲三儿按铡,老木儿续草。续着续着,大抱的麦秸里裹着成绺儿的长头发,老木儿眯着眼,笑了:“老三,谁又在这儿干好事儿了!”

过了春节,村里的好事男女嘁嘁喳喳地咬着耳朵:姑娘群儿里,梅兰儿走路和别人不一样。时间不长,梅兰儿的这种“不一样”终于也被她的母亲发现了。

此后接连几天,人们没有见梅兰儿出工,这事儿,连队长二歪也不敢过问。后来还是梅兰儿的邻居田嫂放出话,人们才从她神密的话音儿里听出一点门道:“哎呀,我的妈呀,打得很哪!她哥先用皮带打,皮带打断,又用刺条儿抽……这妮儿也真汉子,到底没说是谁!”

梅兰儿家姓段,原本是吴家的种地户,和我们家住的不远。村里外姓很少,段家只有三户,都是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要说梅兰儿,也真是几个庄子少有的人尖子。出这事儿那年梅兰儿才十八岁,她皮肤细白,身材秀溜,眼睫毛很长,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会说话。无论是洗衣裳,看电影,打扑克,小年轻们都爱和她搭伴儿,村里几个吴姓毛头小伙,有事没事总往她身边蹭。梅兰儿是我们队的棉花技术员,好象还是一伙人的组长,经常带着一帮年轻人到棉田逮虫、打药、整杈。有年暑假,我在棉田地头儿割草,梅兰儿刚打完一桶药过来,到地头的土井儿加水。她身上穿的,是当时尚为稀罕物的的确良上衣,粉红色上衣映着她更为红润的鸭蛋脸儿,显得温柔动人。到了土井儿边,梅兰儿先弯下身子,伸出洁白的手臂,用小桶打了水,缓缓地加进喷雾器,再拧开药瓶,捏着吸管一滴一滴往桶里加药。那时的喷雾器不象现在是背负式,而是一个比碗口稍粗些的圆筒,二尺多长,旁边有个汽筒模样的加压装置。梅兰儿打足了气,许是累了,怎么也背不上,喊我帮忙。我帮她抬起器身,斜挎身上。喷雾器背上了,可由于活动幅度大,上衣却扭向了一边。她让我拉着襻带,自己整理衣服。我帮她拉襻带时,无意间碰到了她胸前柔软的一团,她的脸飞红一下,赶紧低下头,用隐约显着青筋的白皙小手拉着两个衣角,轻轻在前面打了个结。干完这些,她走进棉田,左手拢了拢刘海儿,右手优雅地打开了喷雾器开关。于是,她的身边出现了一团彩色水雾。雾中的梅兰儿面带微笑,大方、矜持、自然,襻带勒过的胸前,两个粉红色温软的团子变成了两座浑圆的丘陵,挺拔、突兀、高耸,在那亦梦亦幻的水雾里放射着灿烂的光彩。此刻的梅兰儿,成了我十三岁少年心中的美神。

然而现在,美神正遭受着苦难。

“只要你肯说出是谁,我可以托人,明媒正娶,成全你们!”一向老实巴交,少言寡语的梅兰爹喝住她哥正要打下的树条,耐着性子说道。

“你说话算不算数?!”梅兰儿拢了一下额头的乱发,问道。

“算!”

“是玉生!”

自从那次在棉田边帮梅兰儿背过一次喷雾器后,我心里一直想,谁要是娶了梅兰儿,没准我会恨他一辈子。可现在,做下这事的是玉生,我心中有些释然。

玉生是我的远房哥哥,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是地主,成份高,推荐上大学自然没他的份,只得回乡务农。

准确说,给玉生和梅兰儿“搭桥”的是队长二歪。

那时,我们村刚用上电,生产队在北场边盖几间房子,买了一套电动机、粉碎机、磨面机,建个打面机房,一方面是自己队上的人打面方便,同时也能给外村服务,给生产队挣点儿加工费。按理说,去机房打面,风不刮,雨不淋,这美差查十八也轮不到玉生,可那时用电还没有普及,人们谈电色变,谓之“电老虎”,大人小孩都知道,要是叫电打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买了机器没人敢干,这一点,连二歪他们也没有想到)。二歪先是让他的侄子铁头儿干,铁头儿一听,头摇的象拨浪鼓:“二叔你想叫电打死我哩,我不干!”最后,二歪想到了玉生。这小子高中毕业,学过农业机械,懂得电工,叫他干,说不定还行。队委会上,二歪提出让玉生去打面机房。贫协主席乔九儿说:“真要是没人干,叫他干也中。可这家伙是地主子女,一向不安心生产劳动。队里花这么多钱买套机器,咱得防着他搞破坏,向贫下中农反攻倒算。我看这样,再给他添个人,最好是咱贫下中农子女,一来可以监督他,二来给送来的粮食过称、记账、收钱,干活儿时也算是给他个帮手。咱队劳力少,这些活也搁不住用个棒劳力,去个半劳力就行。老二,我想叫梅兰儿去,你看中不中?”不管刮风下雨,在打面机房天天记工,自然是轻省活儿;梅兰儿家又是贫农,符合条件。还有一条儿,乔九儿是梅兰儿的表伯,有好事当然先想到自己人。

“中!”二歪一锤定音。

乔九儿不知道,爱情没有阶级界限。

那时候电力紧张,白天主要给城里工厂送电,乡下只是下午来一会儿电,到晚上九点再来,夜里十二点停。乡下人睡得早,夜里睡一觉起夜时电才来,村人呼为“尿泡电”。白天,两人很闲,人们把粮食送来,梅兰儿管过称,记数,只等下午和晚上打面时帮玉生上料、抖面布袋儿。打完面已是深夜,回村要经过一片坟地,梅兰儿一人不敢回家,回回叫玉生送,过坟地时还得叫拉着手。送来送去,两人就拱进了场边的麦秸窝儿。

“是他娃子,胆子不小哇!唉,唉,……我真恨不得一耙子把他夯了啊!”梅兰儿爹说这话时咬牙切齿,声音都有些发颤。

“爹,你敢动玉生一指头儿,我死给你看!”梅兰儿声嘶力竭地喊道。

梅兰儿娘也不是省油灯,女儿做下丑事,自己不以为耻,反而卡着腰,站在玉生家门外的土坡上一蹦三尺高,把玉生家祖宗八代骂了个狗血喷头,闹得满村乌烟瘴气,鸡犬不宁。

梅兰儿爹娘食了言,美好愿望化为泡影,二人自知回天无力,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双双私奔。段家找遍了所有亲戚,没有下落,只得做罢。这件事,一时成为村人心中的悬案。

这年初夏,天气渐渐变暖,老木儿他们又到麦秸垛边铡草,这时最后一个麦秸垛已铡了一半。老木儿从垛上扒了麦秸,拍齐,一抱儿一抱儿往铡口续。忽然,两人看到几只蛆虫模样的东西不断地从垛底往外爬,还伴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几个人围着麦秸垛转了一圈儿,终于发现,靠近生产队库房那面,有一处好象被人动过。曲三儿伸手拽下几大把麦秸,一股更刺鼻的气味冲得他站不住脚。几个人掩着鼻子,继续往里扒,妈呀,这里竟是一个洞!再后来,人们终于看清,洞里面,躺着两个尸体,从穿戴整齐的衣服上,人们看出,这两人是玉生和梅兰儿。他们身边,有一把手电,一只毒药瓶子,瓶子上的标签写着药名:“3911”,右上角,画个骷髅,上面打着个重重的“×”,“×”下有二个字:“剧毒”。两人的尸体已经腐烂,梅兰儿曾经美丽的大眼睛变成了两个黑洞,一队队的蛆虫正沿着洞口进进出出。

几个人慌忙去喊队长,二歪匆匆赶来,火速派人去镇上报案。很快,县上几个穿白衣服的公安赶到,拍照,记录,取样,忙完一阵子,吩咐大家:剩下的,可以自己处理。二歪赶忙组织人挖坑、埋人。埋人时,玉生、梅兰儿两家人都不在场,对于二歪擅自作主让两人合葬,两家都没有任何表示。几天后,公安局将鉴定结果通知队上,认定是自杀。

土地承包后,家家户户仓满屯流,人们再不为吃饭发愁。原先生产队的场院根本不够用,村人或一家,或几家在自家的田间地头碾出一片片麦场,一时间,村子四周矗立着大大小小的麦秸垛,再高明的农人也估不出一个队究竟打多少粮食了。

这个时候,麦秸的用场已经不大。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拖拉机,很少有人再用麦秸喂牛;随着人们生活状况的好转,村子里瓦房、平房日渐增多,谁家也不用麦秸苫草房。再说,麦秸堆大量轻,运输不便,装一车得几天,拉到城里也卖不了几个钱。

分地后的第二年冬天,二歪家的麦秸垛被人点燃了。着火时是晚上九点多钟,冲天的大火亮红了半拉天,三个村子人来救火,两小时才扑灭。事情发生后,县上极为重视,决心认真调查,弄个水落石出,揪出纵火犯,以安人心。村人都知道,去年队上搞承包,队长二歪没给留栓违反计划生育的小儿子分地,为这事儿两人还干了一架,此后一直不说话。理所当然,头一个被叫去的是留栓,问了一天一夜,没有结果。公安局又调查失火当晚留栓的活动情况,多人证实,着火时留栓正和曲三儿等人打麻将,没有作案时间。加上大火把现场烧了个一塌糊涂,更没有证据。调查半月,又问了许多人,无丝毫进展,只得做罢。

大前年,队长(其时已经不是)二歪正领着他的两儿子垛麦秸垛,小儿子在垛顶摊,二歪和老大在下面往上扔麦秸。几个人垛得很快,小晌午时,垛已快封顶。这时垛已很高,二歪毕竟年岁大,累一头汗,他用力挑起最后一杈,憋足气力往上扔,扔到半截,忽然一头倒地,当场气绝身亡。村医三先儿赶到,认定是心肌梗死。二歪家的呼天抢地,领着两儿子办了丧事。村人都感叹:人的命,天注定。看看二歪,昨天还活蹦乱跳,说不中就不中了。吃麦不吃豆,吃豆不吃麦,老天爷都给你算着哩。

二歪死后第二天,留栓一人去了镇上的派出所,投案自首。派出所又跑到县公安局,扒出二十多年前已经发黄的案卷,从头审理。栓柱不慌不忙,说出了纵火真相。

“我就是要看着,我如果死在吴二歪前头,旧账一笔勾销;要是吴二歪死在我前头,我吴留栓明人不做暗事,向政府坦白,认罪伏法。那晚我在饭场吃饭,盛第二碗时,跑着去了北场,把事先点燃的引火信子塞进二歪家的麦秸垛。这引火信子也简单,用剥过皮儿的一节高梁杆儿,一头绑一圈儿火柴头儿,用时把绑火柴这头儿塞进麦秸垛,另一头儿点燃,迎着风,让它慢慢着。我试过,燃一节儿高粱杆得两小时。等麦秸垛燃着,我已在牌场上打了三圈儿麻将。”

留栓说完,伸出双手……

这两年,大型收割机隆隆开进麦田,以往要忙上十天半月的麦收,只需三两天就完事儿,而且根本不用打场。收割机从地里走过,扔下一层麦秸,谁也不去管它,常常是一把火烧光。老木儿蹲在地头,看着地里冒出的浓烟,抖着山羊胡子骂:“这世道真他妈的变得快,连麦天也越来越不象样子了!”

我呼唤农业机械化,父老乡亲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了几千年,他们完全有理由摆脱繁重劳动,享受现代文明。那远去的麦秸垛包含着祖辈太多的快乐和艰辛,它的消失,现代乡村失去了一道风景,人们的心中增添无限怀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