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史恒臣的头像

史恒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1
分享

情系乔端

戊戌深秋,慕名到乔端镇白河第一漂,景区却正欲收桨。这正合了我的心意,此时游人稀少,少了夏日疯狂泼水的喧嚣,多了几分宁静平和,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欣赏这无边的山光水色。

 秋日的白河,山青水碧,河水依偎着山脚,静静地流。头顶是蓝天白云,身边是一汪清流,几寸长的银鱼成群结队,梭子一般,飞速在水中穿行。河面时宽时窄,时缓时急,宽处数十米,窄时仅容一舟。距起漂点大约五华里,有一堰,是上个世纪战天斗地的成果,当年写在墙上的标语已经模糊,三间青砖瓦房孤零零立在岸边,屈指一算,时光流转,已过40多年。

过了堰坝,河面渐宽,两岸依稀散布着村庄。我与船工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这里地处深山,群众日子过得咋样儿?”我问。“早些年实行联产承包,大家都有地,吃饭问题解决了,就是手里缺钱。”小船经过一个住房整齐划一的村子,船工叹口气:“这些从山顶搬下的住户,政府虽然给建了房,也分了地,可他们长期住在山上,摸不着种地的门道,又没有别的挣钱手艺,眼下有些难!”转眼三年过去,那些家住白河岸边的乡亲们生活得怎么样呢?

辛丑孟春,带着这个疑问,到乔端参加“走进乡村振兴”笔会,终于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在这里,我们到玉葬村了解乡村振兴情况,去白河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体验移民新生活,到荆子垛农特产品电商扶贫基地,看看群众科技致富新路子,还到镇上中学看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镇里的负责同志介绍,经过近几年脱贫攻坚,地处深山的乔端镇面貌焕然一新,去年底实现全员脱贫:“头一条,基础设施根本改善。近几年,上级拨款数亿元,用于改善交通、用水条件,实现村村通公路,出行风雨无阻;村村通自来水,用水只需轻轻一拧。群众收入也大幅度提高,针对不同情况,我们为农户提供扶贫资金,给大家“扎本儿”,让他们养牛、养羊,搞特色种植。对一些种地、饲养也干不了的农户,由县、镇牵头,把提供的资金投入相关产业,年度定期分红。吃饭、穿衣、住房、出行解决了,又建了文化广场,群众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带我们参观的颜老师是当地人,多年前南阳五师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现在不仅是高级教师,还是县上文学刊物的骨干作者。她面庞清秀,身材高挑,仿佛山间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树。听着镇领导令人振奋的讲解,我还是有些不放心,问颜老师:“咱们这里资源丰富,又有党的好政策,实现全员脱贫,令人欣慰。但对那些情况非常特殊,扶贫实在‘扶不起来’的困难群众,该怎么办?”颜老师听后,微微一笑:“这类人确实有。镇上出台强化保障措施,把重度残疾人员、重症慢性病人员、失能半失能人员、孤儿、孤寡老人等最困难群体,通过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乡镇敬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托养,卫生机构集中治疗康复等办法,彻底解决了‘老大难’问题。目前,镇敬老院入住68人,扒地村幸福大院入住10人,镇卫生院入住20人,康乐苑精神病院入住2人,县福利中心入住1人,南阳城区爱心托老院入住1人……”颜老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你现在是高级教师,已经在山区干了20多年,没想过要往县城动一动吗?”听了我的话,颜老师面色凝重,她望着远处的青山,静静地说:“我的根在这儿!”

初春,缤纷的山花次第开放,望去如朵朵五彩的轻云。而山上更多的是今年刚刚种下的生机盎然的松树,迎着阳光,伸枝展叶。此刻,我想起了颜老师和她的学生,他们是振兴家乡的希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