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山城有八景,名曰:西华列戟、雁塔秋风、大兴晚钟、南桥夜月、钟灵瑞梅、盘水回波、虎沟烟雨、二桥烟柳。随城市扩建八景多半不存,遂有人提议将其浓缩复建城中,引以为怀。今叙文山若脱却老八景则品之无味,当然古今亦有不同之列,待一一叙来。
孟冬的文山与秋大同,既无严寒之意,更无暑酷之热,甚是自在。东文路旁枫树红黄相间,落叶争相飘零,向世人勉为其难地送上几分冬意,便让人有了入冬之感。文笔塔矗立东山之巅,这里就古八景之——雁塔秋风,其塔身于公元1998年复修,发源亦较为古朴,考建康熙年间,有张行炎诗为证:“康熙初改土,一统壮苗兴;石塔祈人衍,金鸡镇水宁;文明滋远地,教育润边庭;重建秋风爽,休闲络绎行。”读诗登第,立于塔顶,一片好景入目来,正是:碧瓦朱墙赤,青翠绕塔绿,千梯入云宵,万年把城侍。登塔人常年往复不断,求学亭畔龆龀孩儿嬉戏连连。任四季轮回、时光飞逝、人来人往,它却岿然不动,仿佛在守候一座城,又仿佛在等待一个人。
与“雁塔秋风”相对的却是——西华列戟,其是古时候文山的首景,以溶岩形态地质而形成的西华山令许多文人雅士假寐驻足、依依不舍。冬天的西华山正如薄雾轻拢下的壶中天地,适合修身养性、打坐参禅,因道光年间有道士在此隐居于此,建“三元洞寺”,炼丹修道。西蜀鲍超曾撰文刻石曰:“文西山高而秀蔚,然而观者其惟三元洞乎!相壁天然,无斧凿痕,脱尘俗气,真仙境也。蜀之剑阁、峨眉,其雄秀仿佛似之。”因此,传承数百年的三元洞寺就让这座峻岭成为道教名山。沿陡峭天梯步行登攀,那条历经沧桑的老龙还在潭溪处一刻不闲地吞水吐雾,四周树木成荫、滕蔓缠绕、绿草如茵,一群群蝴蝶、三两只鸦雀在林中窜来窜去,不禁让人想起张行炎先生题诗:“毓秀南滇异,三元一片霞;阁亭飞岭际,翠黛绕山崖;蝶恋花间语,泉鸣石上蛙;凭临欲仙趣,众意醉西华”。张先生的这首诗歌把西华山写得生动活泼且独具灵性,让人看诗而知此为秘境,敬畏自然之心油然而生。三元洞外亭台楼阁、层层叠起、雕梁画栋,洞里众神打座、公仙排列、香火旺盛。沿途来往者添香加油者有之,游览光观者有之。沿梯而上,绝壁间遗留着许多墨宝书香,有“八仙庆寿”“常娥奔月”“文山大观”等书画作品,于亭台处眺望,小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正可谓:足登天梯上西华,却道仙界更融洽,三元洞寺凭栏处,城廓低矮莫自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乃南宋名臣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词句,在文山亦有“盘龙河”绕城奔走,如龙盘踞,形成“盘水回波”美景。盘龙河是文山的母亲河,古时作壶水,发于蒙自三道沟,经砚山入文,在开化城蜿蜒曲回,像一条戏水的长龙,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绕城而去,终入南海。写盘龙河的诗句,还得数张行炎先生撰的点睛之笔“盘水六重拐,西向见回波;夕照金光闪,晨园铁臂摩;青山靓松影,白头笑梨涡;夹岸游人畅,今朝晴翠多”。
古往今来,有水则灵,而今在盘龙河上,却在出现一方新景观——华龙湖,这华龙湖原是一坝子,引盘龙河水而入,乃当今北城人的休闲之所,令人欢喜不得。清晨的华龙湖边,晨练的人纷至沓来,彩虹步道上有跑步的、散步的、带娃的、遛狗的、打太极的、跳广场舞的,大冷的天还有人用卖文山老冰棍来挑燃人们对老文山口味的留恋。清澈的湖面上微波荡漾、波光粼粼,朝曦映入湖底,泛着“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举起手机打开照相功能,利用九宫格找到黄金分割线,倒影难分湖里湖外,让人顿生穿梭湖底欲望,来一场“海市蜃楼”般的旅行,享受这世间浮华致景。有诗曰:白堤高楼映平湖,华龙美景皆人筑,水天揽月相争俏,东风掠过有却无。
佛教于西汉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遍布全国,唐宋时儒释道相交成风,宋末佛教基本中国化。而文山城自然也少不了佛寺,从古至今,文山城有佛寺三所,名曰:大兴寺、寿佛寺、东山寺,寺寺皆有历史、处处皆施教化。大兴寺与寿佛寺座落在城中繁华路段,东山寺则座落在清静幽香的东山腹地,与西华山的三元洞寺遥相对应,一佛一道既显相互对峙、又似相得益彰。欲说大兴寺,便要讲“大兴晚钟”这一古景,大兴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于明崇祯六年被毁,康熙五年由五台山僧非涯和尚改建为大兴寺,暮鼓晨钟至此不断,明清时期人们常闻大兴晨钟而起,听大兴暮鼓而眠,靠“大兴晚钟”来断时辰。大兴寺建筑巍峨清幽,是一座直进三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群,寺内设有大雄宝殿供奉诸佛,寺庙干净整洁,不染世尘。从高楼林立的城市走到寺内,完全是喧嚣与宁静的对弈,那一副“世事皆空积善无非图结果,人生浮幻修行一步即为根”的佛教通联。俗世与佛门,似乎仅一尘之隔。与大兴寺大同小异的寿佛寺,除了修行派系、建筑风格略有不同外,两寺均被四周挨挨挤挤的高楼大厦压得喘不过气来,正是这首《西江月》一般:殿堂楼阁挤月,寺院蠖屈蜗潜,长斋绣佛须千载,不抵二两银钱。僧侣席地诵经,机器声声轰鸣,仰面瞻望王舍城,相隔几度凡尘。
说完古寺又有新街,文山城既有让人记忆深深的老街,也有繁华亮丽的新城。说到文山的步行街不禁让人想到了江西吉安,这里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之称,更有“文章节义之邦”美誉,还有王阳明出任知县留下丰功伟绩的庐陵,庐陵建有“文山步行街”,以纪念吉安历史名人文天祥(自号:浮休道人、文山)而得名。当今文山城最繁华的地段——光大广场,其实早年也是开化城最繁华的中心地段,让人记忆最深的还是那尊“三七姑娘”雕塑立于中央,纤纤腰枝,玉手拈花,像是文山的指路明灯。东西南北步行不到一刻钟的距离便是文笔塔、钟楼、双桥,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南来北往的人们,只要说出“三七姑娘”,便知方位。距“三七姑娘”不远的盘龙河畔,有楚图南先生提写的“钟秀文山”牌坊,“金声振玉”几个大字立于正上方,牌坊雕梁绣柱,层台累榭、丹楹刻桷、飞阁流丹,与文笔塔置于一线,虽称不上雄伟壮观,但文化气息浓厚,底蕴尤存。相比之下,如今的步行街却少了些文化底蕴,多了些商业氛围,以光大集团而命名为“光大步行街”,白昼人少车稀,夜来灯火辉煌、车水马龙,饭后茶余人们相继到来,可谓人头攒动、比肩继踵、尽显繁华。
还说新建的凤凰路,这路还未被涂上深浓历史,却早被人塞入记忆。那些刚翻铺上黑黑的柏油路与刚画上的白色斑马线和谐相处,来来往往的车辆与两旁鳞次栉比的楼房相映成趣,大道中央的绿道与花草,还有南桥月夜、二桥烟柳等浓缩的景致一字排开,好生精致。红绿灯处、熙攘人流中或红或绿的志愿者马夹与挥动的文明旗帜,行人与车辆有序流动,哨声与汽笛形成了早间城市的交响乐,它们都在装点着这座小城的繁华与忙碌,这一切居然静悄屑悄地彰显着新时代新文山的新气象。
数不尽文山景,道不完文山情,虽然老八景已残缺几许,但无数新景正趁势来袭,那新规划的“盘水回波”让人充满期待,“七都古镇”刚掘土就闻名遐迩,南城中心机器轰鸣、建设匆忙……
文山,自古便是一座文明之山、文化之山、文艺之山,今拙笔浅述,亦难表心意:
牂牁郡置两千载,梦都桑进成一线;
诸贲取得文之用,大畜之山把色添;
欲晓开化众盛景,须与贲古续宿缘;
守得七花绽妍处,九洲同枝共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