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一弯明月,地上也有一弯明月;埃及有一座金字塔,中国也有一座金字塔。在闻名世界的敦煌,在富有传奇色彩的鸣沙山怀抱中,有一池碧绿的湖水,酷似一弯新月。雄浑的大漠中有水,就够神奇的了,这还不够,它还要幻化成弯月的形状。鸣沙山横亘在敦煌大地之上,金黄的细沙将它装扮的无比瑰丽,风吹沙山,轰鸣作响。若在他处,沙经野蛮的西北风一吹,像脱缰的野马,四处游荡,居无定所;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沙山可以变为平地,平地也可以突现沙山。奇怪的是,野蛮的风沙总是对月牙湖敬而远之,想方设法避开它,绕道而行,千百年来秋毫无犯。千百年来,鸣沙山一带风沙不断,地形地貌变化万端,可神奇的月牙湖却安然无恙,仍旧风情万种,魅力无穷。在这“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大漠之中,这般美景实在让人动容。
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汇聚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求同存异,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除了闻名世界的莫高窟之外,还有敦煌影视城、丝路博物馆,阳关、玉门关遗址,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距敦煌城南五公里之处,唐书《元和郡县志》:“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敦煌城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汉代称沙角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见。鸣沙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轰鸣声响。《后汉书•郡国志》说:“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鸣沙山为何“鸣”,原因是天气炎热之时,沙粒温度极高且干燥,在风力推动时,一旦一个地方细沙流动,就会整个沙山移动,沙粒碰撞轰鸣,声若雷鸣。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一度被传为“渥洼池”,因其形状弯如新月,故名月牙泉。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面积13.2亩,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泉映月而无尘”、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实为“天下奇观”。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经年累月,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兄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凡到过月牙泉、鸣沙山的人,都会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慨。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传说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沙山与泉水相偎,沙漠与清泉共存的和谐自然奇观古来有之,早在汉代,月牙泉、鸣沙山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漂流湖上,泉南岸建有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庙宇,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有:“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精品。遥想当年,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历代墨客骚人游玩到此,定然吟诗咏赋,挥毫泼墨。
漫漫黄沙满天飞舞,盈盈湖水碧波荡漾。神奇的月牙湖有着勾魂摄魄的力量 ,为了这弯神奇的月牙,有多少痴情男女流连忘返。又有多少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这只属于中国的弯月。传说月牙湖是大唐文成公主在嫁给土番首领孙赞干布进臧的途中一不留神丢下的一半镜子,还有人说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坐骑踏出的一眼清泉汇聚而成的。月牙泉有四奇三宝,四奇为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三宝为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鸣沙山的沙子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敦煌人说,本地常刮西北风和东风。大风带着黄沙进入风口后,在特殊地形地貌的制约下,又分成三股不同方向的风流,沿月牙泉周围的山坡作离心上旋运动,把挟带的流沙刮到山顶,抛向山峰另一侧。于是,大风挟带的流沙和月牙泉周围山坡上滑下的沙子,总能被风送到四面的沙山背上。不管多大的风,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以月牙泉为中心,沿坡面向鸣沙山坡顶吹去,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湮没,这真可谓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一种包蕴了隐痛甚至叫人潸然泪下的幸运。实现了“沙不填泉,泉不枯竭”的神奇现象。专家月牙泉起源的解释有四种:一曰古河道残留湖。认为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很久以前,党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出露,汇集成湖。
我心心思念月牙泉,一直坚信与她有个约定,仿佛那是我前世的情人。一大早就赶往月牙泉。早晨的太阳穿越金黄色的沙漠,顷刻便将月牙湖包裹了起来。湖水波澜不惊,静如处子。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宛然半面奇大无比的镜子,有野鸭和不知名的水鸟嬉戏其间。湖边芦苇从生,有的在碧波中挺拔;有的在沙滩上顽强生长,因有湖水的滋养,绵延几十米不绝,湖区一片碧绿,生机盎然,美不胜收,蔚为壮观。明晃晃的太阳,金灿灿的露珠,颗颗晶莹剔透,在苇叶上来回滚动。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看习惯了单调而又漫无边际的黄沙,猛然间有片片新绿涌入眼帘,于是疲倦厌烦的眼睛为之精神大振,促使你在这多逗留一会儿。蓝天白云,古道黄沙,茫茫大漠,绵绵沙丘,微风吹拂,沙鸣铮铮。沙丘也能如此美丽,巍然屹立,沙山也能奏响音乐,美妙动听。驼队沿着沙脊逶迤盘旋,骑在驼背上,驼骆驼坚韧的步伐踏着崭新的黄沙,无声无语的视线吞没古道的黄沙,古道悠悠,驼铃声声,承载着多少商贾的富贵美梦;金戈铁马,气壮山河,回响起几多壮士的长啸。夕阳西下,漠风阵阵,又牵动了多少慈母怨妇的深深相思,羌笛悠悠,如泣如诉,一曲《折杨柳》吹奏出一片喟然长叹;一曲《阳光三叠》,唤起战马嘶鸣,鼓角争鸣。一去流行歌曲从天际飘扬而来:“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这是歌曲《月牙泉》,久久回荡耳际。谁说浩瀚的大漠缺少水源,蓦然回首,期盼已久的月牙泉豁然出现:一汪状如新月的碧水,盈盈荡漾,湖边芦苇青青。 我想起了写给月牙泉的一幅对联:“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奇响,恍闻丝竹管弦声。”芦苇迎风起舞,飒飒作响;碧水清亮明丽,灿若明镜。拾级而上,亭台楼阁,红墙黄瓦,回廊环绕,宛若仙境。都说“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身临其境,真的可以带给人不一样的享受!这是因为鸣沙山多情的呵护,月牙泉柔情的相伴,才有了如此动人的韵味和美丽动人的风姿!
夕阳的余晖洒满金色的大地,勾勒出一幅壮美的风光,空气中充溢着氤氲的水气,站在湖边,清凉的立刻沁入心脾,在干涸的沙漠中,月牙泉给人是清凉的慰藉,温柔的抚慰。在沙山的怀抱里,月牙泉端庄秀美,风姿绰约,泉水在夕阳下闪着粼粼的波光,美不胜收。清泉、沙漠,千百年来,在这里风雨相依,形影相随,构成了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倘若遇到月明风静的夜晚,你来到湖区,一边观赏着明净的湖水,皎洁的弯月;一边聆听着昆虫的低吟,青蛙的欢唱;风儿轻轻的送来阵阵沙枣花香。会令你心旷神怡,陶醉不醒。鸣沙山上空的月亮斜依在沙梁上,柔和地吐着清冷的光辉。明净淡蓝的湖水中,映着它的倒影,此时的月牙湖面恰是明月和它倒影的分界线。仰望蓝天高远辽阔,俯视湖水,悠远深邃。天上的明月投进了地上明月的怀抱,别有一番情趣。它会唤起你万般的遐想,深情的眷恋。朋友!你在什么地方能欣赏到这般美妙的奇观。深夜,有风轻轻拂过,湖水微波荡漾,涌上沙滩,溅湿芦苇,芦苇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连绵的秋雨敲打芭蕉。明月渐渐西沉,天空慢慢的暗了下来,月牙湖的夜在悄悄的退却,在莽莽苍苍幽幽灭灭中赶紧穿起衣服,仓惶逃匿了。
月牙泉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鸣沙山清澈的眸子,鸣沙山是月牙泉坚实的臂膀。千百年来,鸣沙山见证了丝绸古道的兴盛繁华,月牙泉目睹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瑰宝。人们说鸣沙山和月牙泉是一对痴情的恋人,沙漠亲吻着泉水,泉水偎依着沙丘;沙赠泉几分飘逸,泉赋沙几许灵秀,沙与泉这样相拥着,婉约和谐、静谧安详……人们说鸣沙山和月牙泉是一对孪生兄妹,敦煌就是他们的母亲。鸣沙山刚强伟岸,月牙泉风光旖旎,鸣沙山拥抱着月牙泉,月牙泉点缀着鸣沙山。鸣沙山,月牙泉,沙不涉泉,沙泉共生,相依相偎了千百载的悠悠岁月,不管世间历经了几度的沧海桑田,而它们依然不离不弃,相敬如宾,相爱如初,永远璀璨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