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种感情,对于一种恩情,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忘记。每每谈起驴,在画中、影视剧里看到驴的身影或者从书中读到有关驴的文字,我就会想起少年时代与驴相处的那些日子,怀念那头曾经贡献于我的家庭,有恩于我们全家的黑驴。它那憨厚淳朴的性格,忍辱负重的品行,坚韧勤恳、劳苦功高的光辉形象已经铭刻在我心中,成为灵魂深处永久的记忆,成为漫漫征途励人心志的精神力量。
驴是黄土高原最常见的牲畜,身材小于骡马,善走能驮,忍辱负重,倔强坚韧。驴有一双硕大而漂亮的眼睛,明眸清澈善于观言察行;一对直楞楞竖起的长耳朵,老远就能听到主人的召唤。驴的体形虽不如骡马健壮有力,可具有吃苦耐劳、刚强坚韧的秉性。耕地拉车、驮物负重样样精通,是庄稼地的好把式,庄户人家的好帮手。驴有点吃的就行,不挑食、不矫情,无需精草好料饲养,也没有马和骡子食量大。驴情绪激动时不分场合引吭高歌,声音嘹亮浑厚,传得很远很远。生气发怒时,也会不分地点、毫无遮拦地放声长啸,痛快淋漓,发泄出满腔的悲愤和怨恨之气。驴在闲着的时候低头顺耳两眼紧闭,呆立着一动不动,静静地一声不吭。驴也有脾气,谁一旦侵扰了它就会采取正当防卫,连老虎都敢踢的驴什么都不怕,既踢主人也踢同类,更不用说诸如狗、猪、猫等动物了。如果将两条驴放在一起,它们会为一点小小的纠纷发生冲突,一个槽上拴不住两条驴。
包产到户刚刚开始的时候,爷爷从邻村买回一头驴,那是一头高大的黑驴,我不敢靠它太近,更不敢惊扰它,生怕它踢一蹄子。屏着气静静地看着它长长的耳朵不停地摆动,提起前蹄再放下,交替着弹腿,还不时打一声响鼻。就在它弹腿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它前腿内侧有一眼睛般大小的地方没长毛,带着好奇我问爷爷,爷爷说那是驴的“夜眼”。我一时竟得意地认为自家的驴神通广大长有“夜眼”,羡慕长着“夜眼”的驴在漫漫长夜也能行走自如。后来发现村里其他驴也有“夜眼”,不光驴有,骡子也有。儿时的我确实相信了驴和骡子真的有“夜眼”,长大后才知道驴和骡子腿上的“夜眼”学名叫“胼胝体”,是从远古时代遗传而来的。“夜眼”也被称为“生风旋”,长着“生风旋”的驴和骡子行走如风。
这头黑驴来到我家后,一直和黑犍牛搭配使唤。牛耕田,驴驮物,春天送粪、秋天里驮运庄稼,碾场、推碾子拉磨样样都离不开它。爷爷和黑驴相依为伴,在他的眼里,黑驴早已不再是一头普通的驴,而是家庭重要的一员。最辛苦的是驮煤,岔上乡一个叫小沟子滩的小煤窑离我们村二十多华里,寒冬腊月天为了赶时间,爷爷鸡叫就起来,给黑驴添加草料。他自己为了暖身喝碗炒面糊糊,天蒙蒙亮就出发,半晌午才赶到煤窑上,紧接着就装上煤往回返,来回四十多里路,回了村太阳也快落山了。黑驴很坚韧,骡子驮多少,它也能驮多少;骡子走多快,它也走多快,紧跟其后,毫不示弱。每每驮回煤来,它总是喘着粗气,浑身汗淋淋的,我不由得悲从心生。黑驴低下头,用温顺善良的眼睛望着我,好像在安慰我悲伤的心灵。有一年秋天,爷爷和我赶着黑驴去地里驮庄稼,在回来的路上,驴失前蹄,打着滚掉到三十多米高的山坡下,那惊险的一幕深深地留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好在黑驴并无大碍,事后顽强地站了起来。驴无夜草不壮,万籁俱静之时,驴才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吃草,驴不和牛一样会反刍,细嚼慢咽有助于它消化和吸收。我曾给黑驴添加草料后,站在一旁专注过它咀嚼草料的情形,它的眼窝随着咀嚼草料突起又陷下,眼里除了温顺之外,还有被人娇宠的快乐和由衷的感谢。那一刻在我的心里,黑驴不仅仅是一头驴,更是一个和我相知的好伙伴。夏天黑驴清闲,我会寻一处草坡斜躺下来看着黑驴吃嫩嫩的青草。饱食后的黑驴静静地站在山坡上,双目微闭,惬意地甩动尾巴,那种神情总让我联想到唱道情时演员手持的拂尘。我寻思黑驴也有自己的思想,它闭上眼睛时总是在进行冷静而深入的思考,或许是在追忆昔日的往事,它那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确实是对这个世界有所体察、有所顿悟。我无法与它进行深入的交流,但我想它所思考的问题必定很深远,应该是往来于天地之间,通明透彻而又富有哲理的一些东西。
黑驴越来越老了,它变得瘦骨嶙峋,脊梁骨像刀背一样,身上的毛脱了不少,剩下的也失去了光泽打了卷,最重要的是它的牙齿松动逐渐脱落,力气也大不如前,但它干活的时候仍然很卖力,每次浑身的毛都被汗水湿透。它吃草的速度很慢很费力,后来连豌豆也咬不动了,爷爷就煮熟了喂它,再后来草也咀嚼不烂了,吃进去就往外吐,站在槽前索索发抖,它已经极度羸弱,表现出一副风烛残年的样子。爷爷看着驴,驴也看着爷爷,爷爷伸出手去,黑驴竟然舔爷爷的手,似乎透露出自己老了不能干活的深深自责和丝丝愧疚,期待爷爷的谅解和宽恕。驴在我家出了不少力,养活了我们好多年,对于它一生的辛劳,我们一家只有感恩它,那里还有什么苛责它的地方,至于谅解也便完全没有必要了,只有波涛汹涌的悲悯和漫无边际的伤感一阵阵涌上心头。爷爷不忍心看着驴老死在家,决定把它卖给牲口贩子。驴好像什么都知道,临走那天早晨,爷爷给它加了最后一次草,并掰碎一个馒头喂它,它一边吃着一边看着爷爷,等拉它出圈门的时候,它似乎感觉到要离开我们家,用一双浑浊却不失温柔的眼睛默默地看着我们,打量着这个生活了多年的院落,似乎在回忆那些美好的往事,随即两行热泪潸然而下,我们全家恋恋不舍地和它作了最后的告别。“老牛力尽刀尖死”,年老体衰的黑驴,养着也没用,只能卖给驴贩子,之后肯定会被赶进屠宰场,宰杀、分割、出售、走上餐桌,让有钱人大快朵颐。不久之后,我家又买了一头年轻的黑驴,使唤了两年后就卖了,买回了后来在我家生活了二十五年的枣红骡子。
每每在生活、工作中遭遇不公正、不顺心甚至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心灰意冷,想放弃理想抱负。我就会想起我家那头日渐羸弱的黑驴,心里顿时就会坦然许多。我把驴当作参照物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驴了,成为我校正坐标方向的导师;衡量人生得失的天平;淡看功名利禄之法宝,认清困难挫折之本质。从而改造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在漫漫征途不迷路;得失面前不计较,功利诱惑不动摇,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彷徨,失意失败时不至于一蹶不振,消沉沉沦。
柳宗元的《黔之驴》从“驴一鸣,虎大骇”到“荡倚冲冒,怒蹄之”,再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蹄子一尥,从古代踢起一直踢进现代,永远踢在中学的语文课本里。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头外强中干、无能可笑、故弄玄虚的驴。“黔驴技穷”常常用来比喻一些外强中干、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父子买驴》说的是父子二人从集市上买回一头驴,不论是父骑驴、子骑驴、父子同骑驴还是父子抬着驴走都有人指责。说明人生在世会碰到左右为难的事情,你的言辞和举动总会招来旁人说三道四,“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可不必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冷嘲热讽。《掉到井里的驴》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一次次抖落身上的泥土垫在脚下,克服困难,最终脱离险境。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要想轻松上阵,走向成功与辉煌,就要将困难和挫折统统都抖落在脚下,每一次失败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驮盐的驴》讲的是有头驴驮盐过河跌倒在水里,站起来后觉得很轻松,又一次驮棉花过河,它心想再掉到水里一定也会轻松许多,不料棉花吸饱了水,驴再也没有站起来,最终被河水淹死。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须辩证地去看待事物,抱着旧观念、旧框框去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是行不通的。这些故事以驴子比喻人类,以驴事寓意人事,富有一定的哲理和深刻意义。
驴没有马的英俊健美,没有骡子雄壮强大,甚至丑陋卑微,但驴也能登大雅之堂,驴入诗入画亦有诗情画意,昭示出乡土气息和深刻的意蕴。驴一旦以诗画的形式出现,往往会让人境界大开,浮想联翩。“壮士跨马,逸士骑驴”,驴在古代是很好的交通工具,达官贵人不是骑马就是坐轿,诗人穷困潦倒只能骑驴。“马背上出名将,驴背上出诗人”,文人爱驴缘于文人与驴意气相投,秉性相同。李白“卧骑毛驴过华阴”;杜甫“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贾岛“野桥孤店跨驴行”;黄承彦“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陆游“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蹇驴闲后诗情减”;苏轼“日长人困蹇驴嘶”。古代文人骚客骑在驴背上吟诗是何等的悠闲自在,假如无驴,何来的灵感作诗。不但文人爱驴,就是神仙也对驴情有独钟,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偏偏喜欢倒骑毛驴,神情悠闲,不亦乐乎。画家亦爱驴,黄胄先生以画驴著称,他与毛驴朝夕相处多年,驴的生活习性,驴的喜怒哀乐,驴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所以他画的驴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自古以来,驴和人关系密切。人从喂养驴到使用驴再到宰杀驴,人饲养驴以草料与岁月,驴饲养人以苦力和骨肉,当人们抛弃荒蛮和落后进入现代社会,驴只好默默无闻地跟着人执著前行,虽然人和驴处在同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但这跟驴没一点关系。驴还是驴,千百年来,只顾低头吃草,埋头干活。它们身体和心灵仍旧停留在远古时期,永远也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更不会享受日新月异、高端发达的生活,完全一副超然于世的隐者形象,一无既往地保持着最为原始、最为质朴的品质,在亘古不变的纯朴中知足常乐。人不能不饲养驴,人不能不使用驴,人的生活离不开驴,人也不能不宰杀驴。人的心灵和思想可以同情驴,拒绝驴,但嘴巴和肠胃却怎么也离不开驴。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是美味,驴皮更值钱,可以制成名贵中药阿胶,用来滋补女人的身体。由此我想起了生产队时期那场惨烈的杀驴一幕:一头画眉驴折了腿不能干活,人们像平时磨面一样用黑布蒙住它的眼睛,轮着铁锤对准驴的脑门狠心咂下去,驴应声倒地,杀驴汉子迅速割断驴的喉咙,鲜血四处喷溅,然后开膛破肚,剥皮剔骨,站在场子上等待分驴肉的人们表情木然,没有丝毫同情心,还有的人面带笑容,掩饰不住品尝驴肉的好心情。这一血腥的场面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其实砸在驴头上的那一锤子,也是砸在了人头上,砸在人脑袋中卸磨杀驴的狠毒思想上。那刺在驴身上的那一刀刀,也同样刺在了人心上,刺在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无良无知上。我对人们这种“卸磨杀驴”、恩将仇报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愤慨和怨恨,多少年来都耿耿于怀。驴生为人类,死亦为人类,可谓劳苦功高,高风亮节。乡土作家刘亮程在《龟兹驴志》中描述新疆库车有四万多头毛驴,毛驴和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库车人禁吃驴肉,驴不用遭受退役后的宰杀,它们可以放心地寿终正寝。我为库车驴庆幸,但全世界大部分驴难以逃脱被人宰杀的宿命,又有谁会在意它们劳累一生最后惨遭屠戮的凄惨与悲哀呢。
驴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的好帮手,人和驴相处,没有猜疑,没有嫉妒,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落井下石,没有幸灾乐祸,更不必处处戒备。它可靠直率,憨厚勤劳,驴服务人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们心目中马英姿俊美,牛任劳任怨,骡子坚韧负重。但驴耕地拉车,负重驮物、推碾子拉磨样样精通,而且不知疲倦,勇往直前,有道是:“金牛银马换不了赖驴”。我们一边心安理得地役使着驴,一边又用“驴日的”、“驴下的”、“蠢驴”、“犟驴“倔驴”、“奸的跟驴似的”、“好心当作驴肝肺”、“脑袋让驴踢了”、“懒驴上磨屎尿多”来诋毁它们,这是一种目中无驴妄自尊大的猖狂,这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极端自私。驴的脾气是不好,要多犟有多犟,要多倔有多倔,不然不会造出这些词汇贬损驴。“驴不喝水按不到头”,农村生活和赶过驴的人都了解驴的犟脾气,驴一旦发起脾气来“不撞南墙不回头”,就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你让它朝东它偏偏向西,你有急事要赶路,可它慢慢腾腾磨洋工,该停下来时拽也拽不住,即使抽它两鞭子也没有任何反应,依旧我行我素。由此人们贬低驴说不知回头,不甘屈服,不会乞求。与其说这些是驴的缺点,倒不如说是它的优点。驴不回头可谓勇往直前,不甘屈服可谓威武不屈,不会乞求可谓秉性刚直。一头驴总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不看别人的脸色,不给主人抛媚眼,更不会低眉顺眼、低三下四看别人的眼色行事。驴耳根子硬,从来不听什么流言蜚语。驴有情有义,终南山有一老道体弱多病,常与一驴为伴。购物皆由驴背负褡裢,内置函赴贾,诚信无虞。驴二十余年随寒就暑,沐雨栉风。老道死后,驴遂绝食而亡,埋葬后人称“义驴冢”。
驴本身没有错,错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推己及驴,我们换一种角度以一头驴的眼光去看人,然后再以人的眼光去看驴,什么事都明白了、透彻了。人和驴其实没什么区别,我们在生活中犯不着为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驴通人性,人也应该通驴性,只有人通了驴性,驴才能听人的话,通驴性是人思想境界的一种超越。能通驴性的人,就会更加通晓人性,懂得人情礼仪,说话有分寸,做事有规章。由此看来,我们倒要欣赏驴的这种犟脾气了,一头驴都敢于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具有大无畏的反抗精神。这是一种有骨气,有勇气的表现,驴尚且有这种精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怎么能不挺起腰杆,做独立的自我,为了真理,为了正义,我们应该有这种倔强的驴脾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是古人对发现人才的赞扬,世上有识别千里马的伯乐,难道就没有识别“千里驴”的伯乐吗?
驴轻易是不叫的,人类连驴的鸣叫都会贬低,说“马嘶如笑,驴鸣似哭”。驴忽然“呜哇——呜哇”肆意鸣叫,声震大地、穿破长空,那撕心裂肺的声声长嘶一定是在鸣不平和诉冤情。驴的叫声是那样的粗犷,大胆豪放,无所顾忌,充满了精气神,完全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味道。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遭遇不平、委屈和不理解时,也会发发牢骚,吼叫几声,发泄自己压抑的愤懑,这倒与驴十分相似。我们生活中需要一两声亢奋的驴叫,慷慨激昂,大声嘶鸣,为真理正义呼喊,为群众利益叫嚷,震慑庸俗腐化,荡去歪风邪气,激励昂扬斗志,振奋大众精神。团结一致,鼓足干劲,把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来。如此想来,那一声声如雷鸣般的呼喊,不正是吹响新时代进军的冲锋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