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彦峰的头像

王彦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008/30
分享

平型关的明月

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一片雄浑的大地透露出刚毅,逶迤蜿蜒的山脉,断断续续的长城,再加上秋天特有的夜的气息,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站在关城之上,欣赏山河的壮丽,品味人生的冷暖,咀嚼农事的艰辛,寻觅先人的踪迹,静思历史的过往,让我陶醉,令我动容。

平型关位于山西灵丘县西南与繁峙县东北交界处1800米的关岭之上,东连紫荆关,西望雁门关,系晋东北内长城线上之险关要塞。为古代出入晋、冀两省北部的重要交通要道,它与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等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守卫关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风吹不进,雨扑不湿,军士驻守,胡人不可南下劫掠;朝廷闭关,商旅难以进行贸易。自战国、秦汉以来,平型关即为晋冀北部军事交通要隘,亦为兵家必争之地。关塞形如瓶状,宋时称瓶形寨,金时称平形镇,明称平刑岭关、平刑关,清时称平型关。平型关是见过世面的,茹毛饮血的蛮荒,胡汉通商的繁盛,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秦始皇的辚辚车阵,匈奴猛士的滚滚铁骑,走西口的悲壮苍凉。

平型关历代设司屯兵驻守,明代在关西两公里处建有关城,为屯兵之所,古平型关城墙、城门现今尚存,虽然残缺,但依稀可见当年的气势。平型关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它和黄土高原上其他村庄一样,无声无息地藏在大山的褶皱里,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看惯了关城风云变幻,听够了抵御外辱的传说,然而让村民引以为荣,让平型关威名远扬的,却是1937年9月25日那一场伟大而振奋人心、惊心动魄的战斗。1937年9月26日,115师参谋处发出告捷电:“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勉无前,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敌军被击毙者尸横山野。”毛泽东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国内各党派团体纷纷致电祝贺,欧美、东南亚媒体也报导了115师胜利的消息。此役八路军第115师以劣势装备获得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余具、步枪1000余支、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械的战果。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告捷,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打破了皇军战无不胜的神话,成为抗战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消息传来,全国振奋,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日本觊觎中国已久。从甲午战争开始,对我国不断侵略,直到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深深的伤口再也无法愈合。野蛮的东洋鬼子烧杀掠抢,无恶不作。高大雄伟的长城倒塌了,中华民族没有了尊严。面对罪恶铁蹄的蹂躏践踏,我们把血肉筑成新的长城。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京城外的卢沟桥再一次挑起事端,中国军人忍无可忍,奋起还击,全面抗战争爆发。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激荡着抗战的风云。多少鲜活的生命伴随着枪声,义无反顾地走向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黄河在咆哮,中华民族在怒吼,满腔怒火化作滚滚热血,中华民族用三千五百万白骨,重新筑起了一座全新的钢铁长城。

平型关因关而兴盛,因胜利而闻名天下。成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彰显浩然正气之地。平型关大捷成为影响全国,影响世界的壮举,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精神坐标。望着修葺一新的关城,新建起来的纪念馆,我们要珍爱和平,珍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平型关啊!黄土是你的颜色,砖石是你的风骨,秋色是你的气息,不屈是你的精神。明月寄托相思,明月回望过往,明月见证历史。沐浴柔和的月光,想起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心里禁不住肃然起敬,激荡起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