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石山边防连走上五华里的路程,就来到了五里山哨所,五里山哨所由此而得名。红石山边防连一带地势比较平坦,惟有五里山巍峨高峻,所以它就显的异常醒目。当然它的战略位置也非常的重要,从六十年代开始,它一直就是红石山边防连观察哨的所在地。登临山顶,一览无余,茫茫黑戈壁视野非常的开阔。五里山哨所我只去过一次,但却深深地留在了记忆之中。
我虽然已经离开边防许多年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五里山哨所,使我不能忘记它的原因除了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在那里曾经接受过一场深刻的教育。通过那次教育,校正了我的人生航向,使我能够吃苦耐劳,奋发进取。我去的那时老哨楼已经坍塌了,取而代之的是建在前面的一座美观坚固的新式哨楼。
那年冬天,我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参军来到西北边防。谁知一下车便傻了眼,这里除了有一方恬静的蓝天之外,满眼尽是无垠的荒凉,苍凉的黑戈壁我火热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新兵连的生活是既艰苦而又紧张的,一天下来腰酸腿痛,一点精神都没有,晚上还提心吊胆的睡不好,怕拉紧急集合。我彻底失望了,什么前途、理想统统都置之脑后,于是便滋生了“混日子”的念头。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我们新兵连接到营里的通知说是去什么五里山哨所搞教育。我们于是便穿了大头皮鞋、皮大衣、还戴了皮帽、皮手套,将这一群本来就笨拙的新兵打扮的更加臃肿了。可是坐在呼啸前进的大卡车上还是酷冷难当,心里禁不住骂道“这鬼地方”。大约一个小时之后,班长对我们说:“快看,前面就是五里山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矗立在广袤的戈壁滩上的一座高山,极像新生的竹笋、芦芽一般,很是险峻。但听老兵们说它的海拔并不高,比起新兵连操场西边的狼娃山差远了。可是在这片地势平缓的地区一下子就冒出一座山,显得就有些出人意料,毫不寻常了。
山脚下有一个废弃的“地窝子”,老营长说这就是当年第一代戍边人的住的房子。起初我有点不大相信,总以为是猪栏狗舍什么的。可里面有灶台、土炕什么的,我的判断结果是:这里的确住过人。我顿时傻眼了,惊讶的半天说不出话来。“地窝子”由于年代久远,又经戈壁风沙雪雨的冲刷,早巳面目全非了。但它记载的却是建连初期边防官们的真实情形。营长指了指坍塌的墙壁、破碎的瓦砾继续说:我们老一辈边防军人凭着一腔热血,吃咸水、住地窝子、啃冷馒头,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艰苦为荣,以边防为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守好了祖国的北大门,保卫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我们现在住的都是新式营房,既舒适又美观,取暖、洗澡、用电一应俱全,吃的是四菜一汤。我们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要坚决完成戍边守防的光荣任务”。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就在那时,我已暗暗下了决心,不管眼前有多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克服。刻苦训练,学好武艺,守好边防。
我们顺着人流走出地窝子,仰望山顶,看到山顶有一座破烂不堪的哨所了。一声令下,我们这群新兵争先恐后的奋力向上攀登,等爬到山顶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哨楼是用石头和黄泥筑成的。顶棚上盖有红柳枝条。里面还有一把天然的“石椅”,其实是一块可以勉强坐人的石头。营长给我们讲了有关发生在老哨楼值勤的许多故事。最使我动情而又难忘的,是一九六九年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个小战士半夜起来上哨,不小心摔下悬崖牺牲了,我们听了都沉默不语,有的还禁不住抽泣起来。
从五里山哨所回来以后,新战友们训练刻苦了,工作积极了,学习认真了,思想也活跃了,我新兵下连时还受连嘉奖一次。再后还当了班长,入了党,考上了军校。何止这些呢!我崇尚在艰苦条件下生活的精神,崇尚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把这种精神视为我必须的素质,这种精神坚硬了我的骨骼,坚强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勇气和信心。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一生。
难忘你啊!我的五里山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