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嘉峪关,北上马鬃山,我们心中有簇圣火,燃烧在遥远的边关……”这是我曾经创作的一首边关军旅歌曲中的几句,放在这里暂且当作引言。横亘在远处的山脉像马鬃一样飘逸,群山昂扬起伏,形似奔腾万里,昂首长嘶烈马的鬃毛。眼前的景物几乎是同一个特征,同一样颜色。绵延不断的戈壁滩,黑黝黝的山梁,稀稀疏疏的梭梭、骆驼刺。马鬃山地区因为布满了黑色的砾石,因此有“黑戈壁”之称。与黑戈壁关联的有很多带黑的称谓:黑河、黑水城,黑将军、黑喇嘛等等。这是真正的黑戈壁,不管是无垠平滩,还是起伏的山峦,甚至大大小小的石头都是同一个颜色。此时,我终于明白这里为什么叫黑戈壁了,原因是千百年来,这片戈壁给了过往商旅同一个强烈的印象,那就是“黑”,黑的流油,黑的发亮,黑的一言不发,黑的荒凉死寂。黑的让他们有一种非把眼前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强烈冲动。黑是一种最伟岸、最庄重的色彩,黑戈壁是西北最大的无人区,充满了苍凉和雄浑,又带着几分神秘色彩,走进它的人不得不对他心怀敬畏,尊重有加。
从边防线折回来,车子向西南方向行驶,一头闯入一片黄白相间、辽阔无边的世界,老营长说这里原来是一处洼地,历经雨水冲刷,将周围山坡上的泥土裹挟而来聚集在这里,久而久之形成了黄白相间的一片大地,边防军人和蒙古族牧民给这里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黄泥滩”。透过车窗,看到远处一个高高的瞭望塔,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格外的醒目,塔上的五星红旗猎猎飘扬,似一团跳动着的火苗。老指导员张福海说哨所是边防条件最艰苦的地方,说到这里,他指着前方说我们去哨所看看。说起哨所,立即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有关哨所的往事一幕幕地涌现在眼前,恍如昨日。我曾在边防哨所过了三个春节,曾经三十二次走上哨所,最短驻守一个月,最长一次九个月。历经春夏秋冬,无畏风雪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我的意志没有消沉,我的理想依然高远,我的行动没有停止。作为一名边防军人,在脱下军装,告别国门、界碑,远离边防线之后,回顾走过的十几年的军旅岁月,仍然崭新如初。不管过去多少岁月,我永远会记住自己曾是边防军人。
“天下的姑娘,你有多少情,要爱就去爱上那我们傻大兵,性格直爽,不会屈服,对人对事都一样,一辈子一根筋”。这是电影《天边有一簇圣火》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黑戈壁深处的红石山边防哨所。马鬃山边防营诞生于1962年,“三峰骆驼一口锅”就是全部家当;“两把铁锹住地窝”笑谈军旅人生!前辈们不畏艰难困苦安营扎寨,艰辛的付出换来和平的威严,崇高的荣誉激励着英雄的团队,见证了人民军队成长前进的步伐,在波澜壮阔的军史上写下不朽的诗篇。几十年来,马鬃山边防营官兵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激励官兵矢志不渝铁心跟党走、赤诚不改戍边守防。如今虽然已经远离战争,但大自然残酷的布阵永远不会撤走,大漠浩瀚、戈壁无边、驻守黑戈壁的战士注定永远是恶劣环境的挑战者,也注定是永远的守望者。走进边关,一如涉入人生的特殊领域,面对的是对生命的特殊咀嚼和体验;走进边关,红褐色的脸膛和坚韧不折的脊梁会完成灵魂的歌唱;走进边关,你就走向界碑、走向国门,走向了生命的辉煌巅峰,人生的诗意远方,精神的最高境界。
老营长董智林说红石山边防哨所曾诞生过一部精彩厚重的电影,它的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天边有一簇圣火》,这是一部边关军旅题材的影片,它以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透视了西北边防军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和纯洁的爱情观,影片大背景就是眼前的黑戈壁,人物就是边防哨所的官兵,这部电影就象它那首粗犷豪放的主题歌一样洒洒脱脱、酣畅淋漓。老指导员张福海知道哨所生活艰苦,山高路远给养难以保障,他和老班长张涛、杨善勇三人事先已经默默准备了蔬菜、肉蛋、西瓜等食物。也许是事先打了电话,也许是哨兵认出了我们的车牌号,我们把车停在“红石山”哨所门前的时候,战士们已经在院子里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敬礼、握手,我发现这些战士的脸色黝黑,手掌粗糙开裂,有的指甲下陷。作家李仪说:“这里气候干燥,太阳狠毒,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新鲜蔬菜供应困难,再好的皮肤也给你变成老树皮。”何尝不是啊!现在的战士就是过去的我们,我们的过去就是现在的这些战士,想当年,我们这些老兵都曾在哨所站过岗,放过哨。老营长在漠风中和战士们谈心、讲话,我虽然没听见他说什么,但一定知道他又给战士们上一堂“艰苦奋斗、卫国戍边”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课,这是他边关行的一项必不可少而且最为重要的内容。
我简直不敢想象,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边关哨所,却诞生了一部赫赫有名的军事题材电影——《天边有一簇圣火》,这部影片是根据著名作家李镜小说《冷的边关热的血》所改编的。该影片自1990年放映以来,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有幸成为建党70周年献礼影片。老营长董智林最有知情权和发言权,当年李镜写《冷的边关热的血》这部小说时,老营长董智林为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素材。说白了这部影片就是根据马鬃山边防营的真实故事加工而成的,剧中人物原形均来自基层官兵。电影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雄浑浩瀚的黑戈壁上:在祖国西北戈壁深处的铁舰山哨所里,驻扎着一群默默无闻的边防战士。一排长蓝禾儿入伍十几年来一直以哨所为家,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而他老爹在陕北农村长期瘫痪卧床,哥哥早逝,依靠嫂子巧巧悉心照料。一次探亲回家时,蓝禾儿看见自己的未婚妻正与别人举行婚礼,他受到了深深的刺激,内心无比的痛苦。嫂子巧巧看出了他的心思,安慰她,开导他。嫂子巧巧善良的心肠赢得了边防排长蓝禾儿的爱恋,他决心娶嫂子巧巧为妻,撑起这个家。并答应巧巧等到自己调了副连长以后让她随军,接巧巧出去过几天舒心的日子。蓝禾儿回到部队不久,天不遂人愿,有关提拔他当副连长的事没了消息。军校开始招生了,二排长刘清涧为解决蓝禾儿的实际困难,毅然退出这次晋升副连长的竞争,营党委只上报了老排长蓝禾儿一个。谁知命运再一次捉闹了他,上级还是决定让年轻有为的刘清涧去军校学习。为此,蓝禾儿对刘清涧产生了误会。在黑戈壁上,两位排长以诚相见,互诉衷肠,很快消除了误会。两年后,刘清涧从军校毕业,他不顾相爱多年女友雪雁的劝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留校机会和都是生活,毅然重返铁舰山哨所。
在哨所期间,刘清涧收到女友雪雁的断交信,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即将转业的老排长蓝禾儿给他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难得一见的戈壁滩大雨突然降临,喜出望外的哨所官兵脱了衣服在雨中洗澡,奔跑呼喊着渲泄着内心的情感。大雨中,一辆吉普车载来巧巧和雪雁和来哨所与冷春结婚的杨小娥。这给边防哨所带来了一阵喧腾。蓝禾儿与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深切告别,他告诫大家:守卫铁舰山哨所,守住祖国领土,一把沙子,一块石头都不能丢。战友们伫立在大漠之中,默默地送别可爱、可亲、可敬的老排长蓝禾儿远去。剧中还讲述了战士冷春与韩五一是同村人,他们又同时爱着本村姑娘杨小娥,为此两人入伍后就彼此冷眼相看,别别扭扭。老实巴交的冷春经常被韩五一为难。其实杨小娥心里只爱着冷春,但她又不忍心伤害追求她的韩五一,才造成了他们之间的误会。杨小娥要来哨所与冷春结婚了,副连长刘清涧得知消息,及时做通了韩五一的工作,使他主动与冷春和好,为杨小娥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剧中还描述了陕北新兵郝黑子和个体户出身的罗长贵因外出买东西时与别人动手打架,被上级指名提前复员。刘清涧为战友直言申诉实情。事情真相是地方流氓痞子有意侮辱边防军人,郝黑子是在维护军人尊严,军分区首长来信,向维护军人尊严的郝黑子道歉,并撤销处分和提前复原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