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彦峰的头像

王彦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009/23
分享

故乡是我灵魂的灯塔

故乡静乐是一方美丽的土地,亘古不息的汾河、碾河绕城而过,巍峨雄壮的天柱山、风神山、岑山三山环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携青山入怀,与绿水相伴,北国的雄奇与江南的灵秀在这里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染山水增辉无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相互交融,如诗似画,美不胜收。这就是有着“静地乐土、琴水画山、清凉之都、避暑胜地”之美誉的晋北明珠——静乐。走过天南海北,不如静山乐水。地处汾河上游的山西省静乐县,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汾河两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这方水土养育了我们,这方水土就是我们的家乡—静乐,我们无限热爱养育我们的这方水土,我们为生长在这方水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静乐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静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时为晋国汾阳邑,西汉为汾阳县,晋置三堆县,北魏为三堆城,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四年改名静乐县,唐代另置北管州,五代北宋均为宪州治,元为管州治,并废县入州,明洪武年复置静乐县至今。静乐这一地名,表达了静乐人热爱大自然、祈盼美好生活的愿望。“静地乐土”,“和静民乐”,“寓静于乐”,这个充满和谐、美好快乐而又富有哲理的名字,向每一位热爱和平、安宁生活的人们传递着一种美好的祝福。静乐这个传承了祖先心愿的名字,蕴藏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的思想,彰显了汾河文明的灵光。

静乐地势险要,四通八达。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的静乐,地形险要、交通便利,西通吕梁,直达黄河,是西进吕梁、陕北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活动的重要关口;北靠三关,一路北进,就是宁武关、雁门关、偏头关;东望忻州、五台;南接古交、太原,居高临下,俯瞰中原,一览无余。静乐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北可进入草原,向南可图中原,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静乐是游牧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带,是古代御敌的前沿阵地。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华夏民族从游牧走向农耕的那份恬淡和温馨。黄河、汾河文明的滋润,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造就了静乐特殊的人文环境,历练出静乐人粗犷豪放、刚直不阿的秉性,荡涤出这里勤劳勇敢、淳厚朴实的民风。

静乐文化灿烂,物华天宝。汾河、鸣河、碾河孕育了雄奇古朴、阳刚大气的静乐文化。汉代匈奴、北魏鲜卑拓跋部、北狄楼烦部族、蒙元文化在这里融汇,构建了绚丽夺目的多元文化。始建于宋代的岑山书院是静乐教育的发祥地,有姚士林、王希曾、李銮宣、李锡书、高君宇等名人在此就读。静乐的乡土文化更有魅力,道情的唱腔高亢粗狂,激越婉转,经过历代的传唱,赋予了新的内涵,在音乐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七弯八转”之静乐特色。其诙谐幽默,精练而独具匠心的言语,彰显了静乐民俗文化的价值。静乐还是“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山西民间剪纸犹如山花烂漫,静乐民间剪纸更为美丽动人,它传承了久远的纹样制作手法蕴含着秦汉文化的博大浑厚,又具有唐宋文化的浪漫与圆润,更显明清文化的妖艳与入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粗中有情,虽土而工,野中见趣,静中显动,被誉为“中国北方剪纸的代表”。静乐土地肥沃,静乐光照资源丰富,气候温和舒适,小杂粮闻名遐迩,山药莜麦名扬全国,独树一帜,矿产资源得天独厚。静乐是中国藜麦之乡,被称为晋西北绿色生态基地。静乐的饮食文化也颇具特色,莜面窝窝,制作精致,吃着有筋,耐饥抗寒,富有营养;胡麻油香气四溢;山药蛋淀粉高口感好;金黄灿烂的油糕,营养丰富的大烩菜会让你一饱口福。

静乐人杰地灵,俊星疾驰。西游记的动人传说,赵武灵王筑城点将的鼓角,尔朱荣以七千骑破葛荣百万众的气势,李唐王朝的传奇故事,抗辽将士发至肺腑的声声呐喊,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的康家会战斗等为静乐的历史增添了金戈铁马的雄浑,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诗篇。翻开历史的册页,我们就会找到一串串大写的名字:北魏都督尔朱荣,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隋唐义军领袖单雄信,清朝进士李銮宣、李锡书,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高君宇,牺盟会领导人吕调元、晋绥军区特等民兵英雄赵尚高……这些名字,似在诠释着地灵与人杰的天然联系,诠释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深刻内涵。因为静乐特殊的地理位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静乐是晋绥边区的东大门,红军东渡途经县境,撒下了革命火种。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余秋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静乐生活和战斗过。他们的丰功伟绩为静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厚重的历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一大批静乐儿女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解放后,静乐籍供职于省内外、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各界的名人不计其数。

静乐山川壮美,环境优雅。静乐文化古迹让人流连,山水名胜使人自豪,田园风光令人陶醉。静乐泉水喷涌,溪瀑、河流纵横,水源充沛,有碾河、鸣河等七大支流。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诸山属吕梁、云中山脉,西有风神山、黄花山,北有大寺山、黄苇山,东有万花山、巾字山,南有天柱山、桃子山,山山奇秀险峻,风光独特。静地乐土有春的艳丽,秋的金黄,冬的莹洁,一年四季,季季都有绝唱!赵王古城、万华圣山、太子古寺历史厚重,古朴深邃;漫步汾水河畔,享受碧波荡漾,岸柳如烟。夜幕降临“银桥卧波”美不胜收;悬钟山鬼斧神工,雄奇险峻。静居石窟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文峰塔在岑山顶上凌霄突起,气势宏伟,与天柱山、风神山遥相呼应,同半山的文庙容为一体,蔚为壮观。天柱揽胜,尽情领略山林的清幽,山涧的鸟鸣,山风的凉爽,庙宇的壮观,龙泉的神韵。登临天柱山巅,可感受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春来花开树艳,满目锦绣;夏日爽翠润,让人陶醉;金秋瓜果飘香,一片丰盈;冬天享受阳光,十分惬意。静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上苍为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当你行走在静乐,会真切地体验到山水的灵秀、民风的淳朴,体验到人与自然相亲相近的那份和谐。有了滔滔不息的汾河、碾河、鸣河,山便有了灵性,壮美与灵秀融合,既磅礴壮观,又秀丽迷人。

早在1945年就解放的静乐,成为了全国最早解放的县城之一。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静乐正焕发出迷人的神采和无穷的魅力。而今的静乐更加秀丽迷人,活力无穷。静乐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转变。如今的静乐村村通电、通水、通路,让静乐人民方便快捷,更加自信。静乐公路四通八达,宁静铁路、太佳、忻保高速的建成,形成了二纵三横的交通网络,给这片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工业领域已形成煤、焦、电、化于一体之格局;农业领域已形成加工、养殖、种植产业化格局。静乐八景吸引八方游客,小杂粮异彩纷呈,走向全国。静乐在旧县城的基础上,拓宽道路,加强绿化,兴建公园,并建成了河西新城,特别是三城同创后,县城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陈旧的黄土小城镇形象。通过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现代文明在静乐的每个角落开花结果,且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今年静乐又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只有两个县榜上有名,静乐有幸和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并驾齐驱,这一消息让所有静乐人都倍感骄傲。静乐实现了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的创文、创卫目标,“三山环抱、两水相绕”,成为了太原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这就是革命的静乐,红色的静乐,绿色的静乐,发展的静乐,和谐的静乐,开放的静乐,吕梁起舞,汾水欢唱,勤劳朴实的静乐人民已下定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鼓足干劲、一往无前,去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乘万里长风,破滔天巨浪;发扬吕梁精神,建设五美丽静乐。在新时代的召唤下,静乐有能力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静乐也一定能够实现富裕,走向辉煌。在静乐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静乐将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秀丽迷人。

静乐素有山清水秀之神韵,风高土厚之淳朴,民俗歌谣之优美,被世人赞为一块琴山画水、古风犹存的土地。静乐人勤劳朴实、憨厚善良、仗义慷慨,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故而一直对有关静乐一带风土民俗的文字格外留意。这大概也就是《左传》所说的那种“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的情愫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精神的家园,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大手笔、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魅力、和谐、文明静乐,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为了展现静乐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山川河流,杰出的历史人物,淳朴的乡风民俗,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汇集力量,以文化推动跨越,以文化引领风尚,激发静乐人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和影响力,用精神文化的力量凝聚更多的共识,催生更多的智慧,释放更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让静乐走出山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故乡是我灵魂的灯塔,静乐大地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庄稼农事、童年记忆定格成了柔美的风景画、温馨的民俗图、勤劳的农事谱和明快的田园诗。我从小爱好文学,二十年笔耕不辍,当过兵,从过警,但骨子里还是一介山民,这缘于我从小生活在静乐农村的缘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乡,在每个人的心里,故乡都是美丽的。谁有一支生花妙笔,谁的故乡就会长上一双飞翔的翅膀。如路遥的陕北,萧红的呼兰河,如沈从文的湘西,贾平凹的商州等。他们笔下的故乡,或雄浑辽阔,高天厚土;或烟光自润,水藻流香;或东皋牧笛,西崦樵唱;或雪满山中,月明林下,总是让人流恋迷醉其间,生出许多的奇思妙想。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故乡,我们没有理由不赞美曾经养育我们的这方水土,我们没有理由不崇拜这方水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实现我们的美好梦想。如果人生是一条射线,那么家乡就是端点。一个人只能走出家乡的视野,却永远走不出故乡的情怀。这就是所谓的乡愁,乡愁让人一生深刻留恋,乡愁让人一世不懈追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