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诗词集就要问世了,我主动请缨,为其写后记,我从事业余创作三十余年,也出版、参与主编或编辑了几部文学期刊,给他人当过枪手,写写序言什么的,但从来没有给谁写过后记,深感才疏学浅,秃笔无华,辞难达意。 更主要是本人长期养成一个毛病,喜欢实话实说,与时下的风习相悖,唯恐人家感到不错的作品,因为我给影响贬值了。
不过,给自己的老爸写后记,我的内心没有任何余悸。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是具有亲情的父子关系;在文学创作上,我们更具有共同的创作目标和风格。
老爸于1933年11月出生在洮南市黑水镇东安村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贫穷,只读了几年伪满洲国公立小学,后来又读了两年开通简师、两年白城少数民族师资学校,打下了一点文化的底子。1952年老爸在通榆县四井子参加工作,其后在四井子复兴屯、后四家子、哈拉毛头、兴隆河(我本人就是兴隆河生人)以及西艾力公社的查格歹小学等学校教学,足迹遍及通榆的北部、西北部。1993年从通榆县四井子乡四家子村后四家子小学(现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四井子学校)退休。
人活七十古来稀。父亲今年84岁,已过了杖朝之年,直奔耄耋之年,至今耳不聋眼不花,行走自如,每天上街还能如青年人骑自行车,飞快如风。前日,我带老爸到通榆县仁爱医院做全面体检,除窦性心律过缓外,其他一切正常。这得益于父亲年青时勤劳吃苦,农村脏活累活抢着干,况且老爸在通榆西北片区是远近闻名的“体育棒子”,如今闲赋在家,退休不退职,把家里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理得干干净净,房前一亩菜园侍弄的井井有条,全部是绿色品种。 在鸿兴诗词书画联谊会担任副会长、鸿兴镇老年门球协会副会长,在通榆三中还兼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2年6月在通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会上还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老爸身体好是老人家的福份,也是我们当儿女的幸福。“人活百岁不是梦”,我们衷心祝愿老爸健康长寿!
老爸年青时爱读书爱学习,日课书法,尤擅行书、楷书,闲暇时以读书、习字为乐,大半个世纪读书读报的习惯始终不变,到现在仍然是书报天天看,新闻日日听。可以说读书改变了父亲,孜孜不倦地学习提高了父亲的知识文化水平,开阔了父亲的视野,不知不觉中父亲已成了同龄人中的“秀才”。父亲的专业是小学师资,工作期间担任过任课教师、现金、会计、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点校主负责人、教导主任、工会主席等职。工作之余,父亲偶尔提起笔来写点文章,但那时,唯一挣工资的只有老爸自己 ,家中老小八口人等着张嘴吃饭,还要供六个儿女上学读书,妈妈长期患病服药,仅在白城市中心医院就住了三次近四个月,花去了很多钱,家里生活非常拮据,也浪费了老爸的大部分精力,因此,文学作品发表的相对要少一些。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细心观察的生活,只有细心体验的生活,只有用心感悟的生活,才能成为源泉,才能成文,才能成诗。写诗歌是父亲退休以后的爱好了。父亲退休后,儿女们都已成人成家了,家中没有多少事可做,而父亲又是个闲不住的人,特别是他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关注,对国家的经济增长(GDP)了如指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更是如数家珍,对祖国变化的自豪感喜形于色,常常是情不自禁地讲给他人听。父亲最佩服、最爱戴的人是邓小平。他说:邓小平改变了中国,他对邓小平的拥护和爱戴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是一种信念上的爱,绝不是应景和作秀。父亲退休后,我们国家正值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也与日俱增。申奥成功、“神舟”载人飞天、中央取销农业税、新型农合等国富民强的成就和爱民惠民的举措无不冲击着父亲的思绪。于是,他开始拿起笔来用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诗歌内容庞杂,国际上有什么重大事件、国内有什么政策调整和重大变化、通榆的城市建设和面貌有什么新进展、甚至家里有什么家长里短的琐事等等,都可以是他诗中描写的内容。
为了积累第一手素材,在老爸81岁时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八达岭万里长城最高点,瞻仰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遍游故宫、孙中山陵园,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品尝北京正宗烤鸭;在82岁时游泳北戴河,饱览山海关、老龙头、天下第一关、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大连圣亚海洋公园和星海广场、旅顺白玉山公园、烟台海滨广场、天津环城风光、秦皇岛上风情、沈阳城市风光;坐客轮畅游渤海、坐飞机翱翔天空等。
细嚼慢咽地品读老爸的诗稿,让我感动着。从那一行行抑扬顿挫的诗行里,我可以感觉到老爸起伏波动的善良心,如清澈透底的泉水每时每刻在奔流向前,以期滋润天下的生灵。窗外树叶发绿,天空太阳高照,野外大雨如注,老爸都能因此联想到故乡禾苗的生长,鹤乡的时令变化,浮想那里为生存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在许多时候,老爸也联想到昔日的同仁、同学、朋友之间亘古未变的友谊,回忆共同奋斗过的苦乐年华。步行在大山旷野或风景名胜时,他则用诗行绣出了壮丽的风景,抒发源自内心的感慨。试图使读者同样享受天地赐予感官的佳肴珍馐。老爸的诗词,体现出的是一种浓烈的人文情怀,这正是每个优秀文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底蕴。
父亲一开始写诗时,遇有他认为得意之作就会找到我,让我寄到报社发表。说实话,刚开始时我是鼓励父亲多思多写,不管他水平如何我总是会很认真的读,很认真地表扬,并尽量地满足他的愿望。私下里我同姐妹哥弟们讲,鼓励父亲写诗,是怕他退休后无事可做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于是,我介绍老爸加入通榆县老年书画研究会、通榆县书法家协会、通榆县作家协会,参加各类书画活动。谁知老爸的“诗性”大发而不可收拾,退休后下来竟写了四百多首,并且告诉我说,下一步还要写几百首。天呀,这几百首诗放在面前当儿女的怎能无动于衷,何况老爸的心思我心知肚名,于是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父亲诗集编辑出版的重任。对于这本诗集的命名,我思前想后,一夜未眠,琢磨出《岁月是一条不老的河》名来,谁知老爸竟未提出异议。
序言写到此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我还想再说说老爸。老爸已经走过了八十四年的人生之路,他的前半生应该是比较艰苦的。父亲有一个清贫的童年,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的青年,吃苦受难的中年和比较幸福舒适的晚年。说他中年吃苦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父亲的中年阶段正赶上中国大搞政治运动,父亲梗直做人不圆滑,说话直来直去,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讲。像父亲这样的人在运动中自然吃了不少苦头,挨了不少整,记得一次在为生产队队部办“红太阳”墙报时,因为错写了一个“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疆”字,而下放到生产队两年。另一方面,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尚小,读书、吃饭、穿衣,全家八口人就靠父亲一个月四十多元的工资生活。那种日子实在是太苦了,姐姐因为家境不好,主动退学,到生产队挣工分,和男劳动力一起摸爬滚打,冬天队里没有活,就去大甸子捡牛粪卖钱。父亲累了有时想喝几口酒,但几角钱一斤的散装酒都喝不起。尽管日子这样清贫,但父亲母亲都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再穷也要供孩子读书。父亲受私塾教育影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记得七十年代搞“批林批孔”运动时发了一本当作“毒草”进行批判用的书,这书中收有“三字经”、“女儿经”、和“增广贤文”等内容,父亲如获至宝,偷偷拿回家中告诉我们这是一本好书要读要看。记得当“四·五运动”后《天安门诗抄》第一版刚一面世,爸爸就趁到远离家20公里外的四井子公社学习时,特意到公社商店买回来,告诉我要认真读。所以,我们哥几个就在那种贫困的条件下,都读完了高中或初中,我和大哥都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两个弟弟也都当上了个体业主,姐姐和妹妹在农村过得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古人用九个字来评价一个人的素质,那就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父亲的六个子女虽然不能说个个都有栋梁之材,但都能够凭自己的能力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他们对父亲母亲都十分孝敬。
说起诗词作品,父亲纯然是为了排解自己内心的痛苦、寂寞和怀念,把自己过去的不凡经历注入到这些诗词作品中去,给自己看,自己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却得到了通榆县境内的一些文学爱好者的好评,特别是受到老爸的同学、原通榆县人大主任、现通榆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吴勤,还有原通榆县党史办主任、文学季刊《风车》主编房晓东,以及原文体局局长、通榆县书法家协会会长盖云亭等老同志的赏识和鼓励,并使大部分作品发表在《诗词书画报》、《风车》杂志上。我的挚友、通榆县教育局人事科刘玉成大哥,不仅赏识老爸的诗歌,鼓励老爸尽快出书,而且还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资金,慷慨资助老爸,并为诗词集作序。再此,吴氏家族将不胜感激涕零!
老爸当初只是想在书写中得到些安慰,得到些心灵上的补偿,得到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这已是足够了。根本没有考虑去成为一本作品,或去发表出版,老爸也许认为那只是一个梦。老爸后半生的梦并不多,一心想坐坐飞机、轮船,这在他82岁时已经实现了:那一年,我带老爸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飞到周水子国际机场,虽然只有58分钟,虽然飞机底下下着细雨,但是老爸坐飞机的梦圆了;那一年,我带老爸从大连港口航行到烟台港口,虽然只是6个多小时,虽然当时正值大连港油库大火刚刚平息,但是老爸坐轮船的梦圆了。该诗词集的出版,老爸根本就没有这个他认为不可能会实现的梦,这次也圆了。
一个热爱艺术,并终身为之奋斗的人,都会把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当做一生的大事来对待。
高尚、诚实、勤勉、求真、向善!意趣之高雅,风格之率直,性情之坦然,是老爸给我留下的感悟。由于老爸自幼喜欢诗词,书法之余时来雅兴写点诗、填几首词,这也是从字外汲取营养,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老爸写诗填词,完全有感而发,不刻意为之,尤其讨厌那种卖弄技巧、无病呻吟、晦涩难懂、脱离实际生活、空洞无物,很难让人记住、领会的诗词。我们的老家在辽宁阜新,那是蒙古族的聚集地,后来又在通榆县西艾力蒙古族乡生活了十几年。我家的祖籍是蒙族,老爸说蒙语非常流利,至今也如此。因此,老爸具备了蒙族人的特质,为人耿直,喜欢直白,但平易近人,其诗词便贴近现实生活、虽难称大雅,但足以表达自己的心声,读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文字间游走的不是文字,是内心的真实表达,鲜活的文字,如生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帘的是老爸绘就的长长画卷,清新自然、意境悠远!
当然,毕竟是业余写作,仔细斟酌推敲老爸的作品,白玉微瑕,艺术表现技巧上有待继续追求。一是诗词最讲究的意境稍显单调;二是个别诗句文字还稍粗粝;三是部分古体诗“赋比兴”艺术锻造尚欠小火,使用“赋”法偏多,而能引人遐思飞扬的“比兴”运用较少。即使这样,他比现代一些诗人不少无病呻吟的诗词要高明许多了,相信在以后的诗词创作中,老爸会逐步追求改进,渐进文学创作的最佳境界。
老爸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体现了晚霞生辉的人生价值,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因受版面所限,只能录入老爸的部分作品,期望得到读者的共鸣与专家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