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王一凡
梁铁驹家住梁家庄,是我们机务段出了名的特困户。
段工会唐主席前年春节前夕曾去梁家庄给梁铁驹家里送过温暖,梁铁驹的家名副其实的特困:三间破瓦房,土坯垒的院落年久失修早被风雨削得又矮又薄。而家里的情况就更叫人揪心:妻子患绝症撇下一个五岁的男娃走了,两位年迈的老人体弱多病,妹妹早到了出嫁年龄还待字闺中侍奉二老,弟弟因家庭拮据无缘问鼎高中,小小年纪就成了庄稼把式儿。唐主席眼见铁驹家的境况感到心酸,除了工会救济的五百元又忍不住自掏腰包两百元,跟班的干事和小车司机见梁家一贫如洗的,也都禁不住把手插进了衣袋……
回到段里,梁主席寻思:似梁家的情况靠工资靠吃照顾等于杯水车薪,要想甩掉贫穷必须帮他找到致富路子。此后,梁主席专门在互联网上收集上百十条致富信息,装订成册,发到段里的几个特困户手里。
眨眼间,三年过去了。
又临春节,唐主席在审阅各车间报上来的特困职工家属呈报表时豁然想起了梁铁驹,就把十几张表格看了个遍,结果没找到梁铁驹的。他心中咯噔了下:嗯,别是漏报了吧?带着忧心就给梁铁驹所在车间工会打了个电话……
车间工会告诉唐主席,几天前铁驹到车间工会,说他家已经小康了,要求给他摘掉特困户的帽子!
嗯?特困户变小康了!唐主席高兴之余又多了一丝疑虑:哼,我倒要去见识见识你梁铁驹咋个就小康了?
唐主席的小车在梁家村转了一圈儿,却怎么也找不到梁铁驹的家了:是我记性太差还是梁家在这村里蒸发了?梁主席心里正犯嘀咕,就见有位老汉从车前路过,他便下车打听。
老汉说:“你开着车村里转转,哪家的宅院阔绰哪家就是铁驹家!”
唐主席疑惑地说:“三年前我来过,他家在你们村最不景气呀,怎么就……”
老汉说:“三年前,不知哪儿来了个大官,给铁驹家又是米又是面又是钱的,这还不算,临走还给他一本发家致富的秘笈!”
唐主席饶有兴致地问:“后来呢?”
老汉“嘿嘿”一笑说:“打那以后呀,铁驹就不像以前那样蔫不拉叽的啦,下班回到家就不吭不呵地干……头一年,他家三亩地一亩种庄稼,一亩种药材,一亩种了灵芝。哟,当年就整了两万多红利……”
唐主席一直神情专注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儿。
“去年,铁驹又建了几个大棚。别人建大棚一年四季种菜,他呢,又养猪又养羊的,发浓了——三间小洋楼和带门楼的四合院吹糖人似地呼啦就盖了起来!如今呀,他票子有啦,房子有啦,哼,还愁找不来个填房的!”
唐主席请老汉上轿车当向导,车到了梁家院门前,唐主席目睹梁家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衷地说:“好好好!太好了!”之后,他叫小车司机在铁驹家门口调头往回开。
小车司机被唐主席的吩咐弄迷糊了,他茫然地望着唐主席问:“怎么,不去梁家了?”
唐主席“呵呵”一笑说:“我们不是已经去过了嘛!”
小车缓缓地往回开,老汉忍不住地问唐主席:“哎,你们打老远来了,哪有不到家的理儿?怕我们农村人招待不周吗!”
唐主席微笑着解释:“过去我们来是送温暖的,现在再去不就成了添麻烦的啦!”
老汉显然对唐主席的话没转过劲儿,临下车,还困惑地望着唐主席,丢下了一句话:“哈,这城里人可真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