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佑湖的头像

魏佑湖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13
分享

读 书 吃 茶 乐 无 穷

 

在我的业余生活中有两件乐事,一是看书,二是喝茶。喝茶醒神,读书清心。喝茶、看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哗啦啦的流水声和着莎啦啦的翻书声构成一曲人生交响乐,伴我愉快走人生。

这种乐趣是我将近不惑之年时才有的。一副对联 “满襟和润春如海,万丈文澜月在天” 可以表达我这种情愫。

我是名教师,学高才能为师。我学不高怎能为师,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多读书,用书中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头脑,壮大自己的能力。刚参加工作时,盲目自大,“半瓶子逛荡”,以为自己科班出身,总觉比人家强。当读了邓伟志先生的《天体的来龙去脉》一书,才懂得人类是沧海一粟的一粟,个人转眼即逝,那就更不用提了。于是,我不敢自大、再也不敢狂妄,立志发奋读书,用书中的智慧充盈自己的头脑。

起先读的大多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渐渐涉猎广泛起来,但总满足不了我的“人生欲”,我自觉自己是个“人生欲”很强的人,不愿过多追求稻梁、器物和感官的刺激,努力向精神追求迈进。于是,读名著,读有关茶的书。提到茶,人们就会想到禅。禅茶一味。禅是一种智慧,它是打开心灵解脱之道的一扇门。我虽然不懂什么是茶与禅,但是茶、禅却越来越引起了我的兴趣。

沏一壶茶,捧一本书,边喝边读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我开始读有关茶的书,一读则爱不释手。日本作家冈仓天心在《一碗见人情》中说“茶道的本质是对一种不完全的崇拜,是我们在明知人生的不可能中,欲图完成某种可能的一种细腻的试探”。这可能是他一生的体验所熔铸其中吧!明知无果,却上下求索。这不就是屈大夫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完美才是人生”季羡林老人的话萦绕心中,我越发的想读关于“茶”的书。我读了陆羽的《茶经》,林治的《茶道.茶经.茶艺》,冈仓天心的《茶之书》等,细研了桑苎翁的《茶经》。

茶开始是作为药方,慢慢成了饮料。对现代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已没有什么关连,现在生活的富足已经夺走了现在人探索生命意义的那份热情,没有人去崇拜“茶道”,崇拜自然,崇拜真理;坚守信念,信守理想。只是玩弄自然,把茶只是仅仅当饮品。茶是好东西,常常发出花一样的芳香,可现在那茶碗里已经没有了唐时的浪漫和宋时的礼仪。

现代人,快节奏,喜欢的是酒和咖啡,人人都像站在修鞋摊旁,只在乎立等可取,只在乎急功近利,没有人等待事情的回音,没有人会静下心来思考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因此,偏喝茶的人并不多,以茶能悟道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可在唐、宋、明时,喝茶是十分讲究的。唐朝是煎煮茶饼,宋代是拂击茶末,明则是淹泡茶叶;也就有了唐古典、宋浪漫、明自然的流派之名。到了清朝,蛮夷入侵,汉民族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华,满人是食肉民族,不注重“仙草”研制的茶汤。今天我们喝茶叫沏茶或泡茶,只是品喝茶味而已,那种让诗人、古人永葆青春与活力的童真,那种托付心灵的茶道在现在人看来已经荡然无存。普通人不讲究,达官贵人即使讲究,也是在器具上的讲究,很少有人在精神层面上追求。茶古老而现实,且实际。遗憾的是总把知识以放弃良心为代价,为善以有利可图为条件的现在人,哪有那么多的讲究,有那么多好茶被那些有钱却不谙茶道者浪费了,实在可惜。

最崇拜纯净、优雅、教义、神圣,融佛、道、儒为一体的人,当推茶圣唐代的陆羽了。他的《茶经》共十章,全面详尽的介绍了茶的起源,制茶的工具,采茶的方法,泡茶的技巧,品茶的艺术,茗茶的产地,文人墨客的茶事,感悟的茶道等等。要想对茶文化有所了解,就必须精读《茶经》。陆羽真可谓独领茶学风骚的旷世逸才,他把中华民族的五行阴阳辩证法、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儒家的中庸思想等博大精深的精神浓缩在了一碗茶汤之中,他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之大至今无人比肩,可谓是茶学界的旷世伟人。他的道德思想核心是“精行俭德”,“精”就是“专诚”,“俭”就是“谦卑不放纵”,联系起来陆羽的“精行俭德”可以理解为:行为专诚,德性谦卑,不放纵自己。他的思想让人终生追求之。桑苎翁为后世茶人树立了一个精行俭德、淡泊名利、品行高洁、珍重友情的光辉榜样。桑苎翁又是一个极其谦虚的人,著名诗僧齐己赞他为“佯狂未必轻儒业,高洁何妨诵佛经”;当耿玮写对联赞他“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时,他却谦逊地回答“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鼑贤”。其意是:我很惭愧自己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是,可喜可慰的是我一直都在努力做一个奋发向上的人。他的谦逊让世人高山仰止。林治用一副对联概括了他的生平和贡献:“博览经史,学贯‘三教’,十章《茶经》创茶道;洞察世事,常唱《六羡》,一代‘茶圣’树茶德。”

说到这里,真让我产生“品水雅意不在酒,仙子高风只是茶”的感叹。

茶能消疲劳、悦志力、宁神目、助消化,这是一般人都能知道的。可茶给人的妙处,给人体会最深,让人羽化成仙的当属唐朝卢仝了。他才高有节,时人称誉“志怀霜雪,操似松柏”。他是嗜茶、爱茶、懂茶的仙人。他的《卢仝茶歌》是“诗化的《茶经》”,是咏茶的千古绝唱。《卢仝茶歌》其中的“七碗茶”诗文如下: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从物质的享受到精神的升华,愈品愈有味,愈进愈美,是品饮新茶最美妙的意境。第一碗喉吻润,这是物质的享受,仅解渴而已;两碗破孤闷,看似浅直,实则一语道出茶人愤世嫉俗深感压抑的心情;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这是诗人精神的炫耀;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宵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这看起来和风细雨,轻轻松松,但比酒后的呐喊更加震撼人心;这是文人茶士将心中不平事化为乌有,解决人生忧患化解心中怨愤的新思路、新方法。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这是精神享受的最高境界。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这是多么神奇,多么美妙。从世俗红尘中的解脱,到乘清风展翅飞翔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中,俗事化解,肌骨清爽,心胸静灵,从肉体到心灵得到彻底的净化,这种饮茶快感世人谁人能与之相比?!

现在人脑满肠肥怎能有卢仝羽化成仙的感受,媒体不是时常爆料有人自杀吗,究其原因都是心无定所,经不住世俗的磨炼,丢了魂,自然也就没了命。

嗜茶如命,好品茶,爱茶事,乐斗茶,作茶诗,会烹茶,能种茶,行茶道者,力应推崇宋代的苏轼了。挂在他嘴上的一句“吃茶去”,道出了他与茶的情缘。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是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他与方丈的故事:他爱访僧问禅,相传有一次其脱掉官服,换上便衣来到一座寺庙。寺庙方丈见来人貌不出众,穿戴平常,坐在自己位子上没有动,只是懒洋洋地抬手让小和尚给他看座,算是打了个招呼:“坐,茶”。方丈不知情,才有了后来的对联茶:“茶上茶上香茶,坐请坐请上坐”。不难发现:这副对联道出了苏轼的人生三境界。他的茶诗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人生一路走来,一路茶诗。我最喜欢的是他的诗《汲江煎茶》和《七绝》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他的有关茶的诗词《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这首词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生动传神。现在人哪里还会静心吃茶,以茶医病,以茶悦心呢?!

茶人也有红颜,但不像现在人想象的“红颜”,在金钱的旗帜下,聚拢来所谓的“爱情”,爱情可以被金钱所出卖,却不可以被金钱所购买。常常是跨越道德、法律的底线,一味的追求感官刺激,干些龌龊的勾当。无论是“真正”的男人,还是“最美”的女人都应该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人应该是用道德和心灵监护肉体,而不是以肉体压抑心灵、亵渎道德;不然,人和其他动物有何不同?!苏轼在《定风波.赞柔奴 》中的柔奴不就是王巩的红颜吗?王巩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岭南,在王巩落难时,柔奴毅然相随。五年煎熬生活过后与苏轼相见,当苏轼问其容颜为何未改时,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话,如此这般豁达之语,也真不愧是王巩的红颜。有这样的境界才可谓是“红颜”。现在的人心安吗?现在流行一段时髦语:要想一天不安,就请客;要想一月不安,就搞房装修;要想一生不安,就包二奶、养小三。现在下马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包二奶、养小三,贪污腐化,他们能心安得了吗?!当你落难时,能有几个“二奶”、“小三”心安相随呢?无论你地位怎样,职位多高,你要时常问问自己:“我心安了吗?”。“心安”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海海人生,波涛自生。崇尚茶道,信守理想,坚守信念,具有茶人风范的理应是利休,利休不愿做卑躬屈膝、阿谀逢迎之人,不纵欲强颜欢笑装作满足,因而从不害怕与自己脾气凶恶的赞助者起冲突,从不愿意当权者的任意摆布。在允许他以自杀保持自我尊严时,他举办“最后茶会”,永远成了悲剧之美的最高点。他温和的凝视手上闪耀致命光的剑身,口颂优美的辞世之句:“永恒之剑,吾我佳宾,刺佛杀祖,开汝之路。”脸上带着微笑,踏上未知的路。现在还有几人为了追求真理而舍生取义?!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为了点点的小利,去出卖肉体,出卖灵魂。本来勇敢和真诚曾经是人类自豪和骄傲的源泉,但如今怯懦和虚伪道成了安身立命的通行证;表面的不屑,是因为骨子里的不敢;我们没有承诺勇敢的勇气,没有面对真诚的真诚;白的说成了黑,黑的变成白;狡猾释成聪明,诚实善良视为愚蠢无能;色情幻化为爱情,迷信识作神话;把残酷、荒唐,当做严肃、正确;人们更多的时候是一起醉酒,红晕冲腮,风光似无限;抱着怀旧的心态侃大山,踌躇满志,畅想着理想;整日的忙忙碌碌,奴隶哲学像铁链似的紧紧捆住自我,认不出自己 ;理想像黑暗中的烟头慢慢化成灰烬,却自命非凡;利用神圣的爱情彼此诱惑,忘却圣洁,各自渔利;在缺乏激情与哲理的乐曲声中放纵的高谈阔论,视若崇高;逐臭追利的蚱蜢舟,时儿触礁,时儿搁浅;或忘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公仆思想,为蝇头小利铤而走险;或整日围着碟子、围着裙子、围着上司的“帘子脸”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傲下媚上;泯没人性,丧失人格的商贾,只是脑满肠肥;沉溺于声色之娱,感官之乐,纵欲享乐,在事实面前扯淡的扯淡,瞒过人,瞒不过天,你要晓得天有眼,到头来能有几人好报?!现在我们很多人出发太久了,竟然忘了为什么上路?人这一辈子,当官也好,上班也好,做生意也罢,赚钱的目的是干什么呢?! 有目标的人生叫航程,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你要明白人来到世上,没有什么贵贱高低之分,为社会做贡献就是高尚的人,为个人私利去奋斗的人就不值得人去尊重。要树立有能力时候为民做好事,无能力时为人存善心。过去人们很贫穷,没有人问你“幸福了吗”,可幸福甜在人的心里,洋溢在人的脸上;现在人富了,富了口袋,瘪了脑袋,幸福却挂在了人的嘴上。我多想再来一次“女娲补天”,荡涤世上的龌龊,驱走人间的邪恶,冲刷人心中的污水,让美丽的中国重获苍穹。

     吃茶,读书;读书,品茶,读茶书,带着疑惑去读茶书,也解决了我许多疑惑。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们为什么会恐惧死亡,源于自己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死亡的无知。如果人活着不是为了美好,又何必害怕生命的消失。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从利休的死,给我了一个启迪:人要步入人生的最高境界唯一的途径,就是崇尚“道”。“道”就是理想,就是信念。崇尚“道”,就应该向善、向上。“善”是做人的根,“上”是做人的方向;无根不能立世,没有方向难以入世。向善,就应该远离低俗,崇尚高尚,传递正能量;向上,就应该远离颠倒,崇尚正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这正道又与茶密切相关,茶香远渡。因此,我没有理由不去爱茶、不去做茶人。

      读书,品茶,乐在其中;读茶书,品茗茶,更是乐在其中。

吃茶、读书;读书,吃茶;我还欲有何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