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莱芜市口镇东北面6公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名曰陈林村。村里有个老太太叫景如英,人们一提到景如英,大家都竖大拇指,特别是上点岁数的人,对她更是赞叹不已。她的故事传了一年又一年,传了一代又一代。她,是谁?她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去年年8月28日上午,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有幸采访到了这位近乎传奇式的老人。说起莱芜战役,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侃侃而谈,禁不住一股脑地把她参加抗战的那些往事也倒了出来。她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嘴里还时不时地就重复强调一句话“就是死也不能忘了那两个字”。当我们问起“哪两个字”时,老人斩钉截铁地说:“党员!”这铿锵有力的回答,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身世不幸投革命
1924年10月22日景如英生于陈林北面的邻庄——桃花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受封建观念、习俗的束缚,她一天也没有进过学堂,而且和其他农村妇女一样缠起了双脚。她5岁失去父亲,12岁又失去母亲,没了爹又没了娘,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因为家里生活困难,15岁时,便被迫当了童养媳,被婆家 “团养”( “团养”就是让婆家抱养着), 婆家看她处处不顺眼。她整天挨打受骂,被婆家呼来喝去,受过种种虐待。到了19岁那年,这个童养媳就被从这屋里挪到那屋里,和男人算是结了婚。结婚成人后,平时不仅要干好家务活,还要下地干农活,样样农活都由她承担。有一次,在下地干农活时候她接触到了抗战时候的老共产党员陈勉甫。受他的教育和影响,景如英知道了许多革命道理,她渐渐明白了:要想求解放,首先要解放自己;要想解放自己,必须首先求得自身的解放。她打破家里的种种封建束缚,再也不甘心受歧视,受虐待,尤其厌烦那种当时盛行的男女不平等的恶劣倾向,自己再也不能这样活了,她向往自由,向往外面的世界。于是,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放开了缠着的双脚,走出了家门,参加了本村抗敌后援会,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抗战支前活动。尤其是后来接触了党员朱尔杰和卢兆水之后,她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懂得了中国共产党才是拯救老百姓的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1944年3月26日在朱尔杰的介绍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的她,表现更加积极,1945年新婚不到两年的她,劝其丈夫尹延才参了军(后来,尹延才南下阵亡,她的第一段婚姻也自动解除了)。她与同事吕从全、王延考、王延广、王兆贵、尹承宜、郑其培、王洪锡等成为了村的骨干积极分子,自己也成了县妇救会主任……1944年至1946年,在省级组织的干部训练团学习,先后去口镇、苗山、和庄、汶南、陡崖、渤海等开展工作……
正如她所说:“去革命、去学习,自己不再是可怜的童养媳,也不再挨打受骂,自己有了自由,干什么事,说什么话,怎么样的活着,那都是自己说了算,所以就特别想走出那个圈养自己、束缚自己、虐待自己的那个家,与男人一样去学习,去做那些有意义的事,解放自己,那是我最最幸福的事了……”
她说,她永远忘不了她和王洪锡、陈延松等同事在村南洼地里当时的杀鸡明誓,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了近70年了,她老人家对于那时的豪言壮语仍然记忆犹新:“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管多么艰难,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党员!到死也不能忘了那两个字——党员”!
二、妇救会里显身手
景如英从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想把工作干好,就必须掌握革命道理,就必须学习好文化。于是她白天完成妇救会的工作后,便利用晚上的时间向有文化的同志学习,请教。不久,她就能识、写上千个常用字,工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她不但自己学习识字,还帮助村里妇女们识字。为了能让大字不识一个的妇女文盲们来学习,她积极相应组织号召,举办农村识字班,白天没时间的,晚上也有夜校班。为了让更多的妇女学习文化,她挨家挨户地动员,有时为了村里的一名妇女参加夜校班学习,她就要跑上十几趟,不厌其烦地动员、鼓励村里的姐妹们来学习文化知识;她还号召提高妇女地位,倡导男女平等。经过她的宣传教育,村里的妇女们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在以后的生产、支前和对敌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战支前,这是妇救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景如英自从担任妇救会主任后,带领妇女们给八路军洗裹腿、洗血衣、缝军衣、做军鞋、烙煎饼、救伤员、传情报、抬担架、送子送郎参军,历经枪林弹雨,舍生忘死,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莱芜战役期间,景如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支前工作中。
做军鞋,是当时的一项要紧任务。景如英东奔西走,白天忙了晚上忙,登门串户组织发动村里的妇女们纳鞋底,做军鞋。没有现成的布料,就把家里的无论是破布新布,都奉献了出来,甚至把自己和家人还需用穿的衣服撕开,来做鞋帮或鞋底的布料。景如英就曾经把自己的一条一直舍不得穿的新上衣,毫不犹豫地奉献出来,亲自撕开新衣,剪下可用的布料,全部用来做鞋料子。新布料用来做鞋面,破布就用来糊袼褙,然后纳鞋底,上鞋帮,飞针走线,日夜赶做。据老人回忆,当时每个人分了10双,每人都完成了任务,还有很多人超额完成任务。
摊煎饼也是支援前线给养的重要一环,景如英她们几个都是摊煎饼的好手。为了让前线的解放军有煎饼吃,她们往往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忙碌。她们先在碾上压好玉米糁子,然后再在磨上磨好糊子,在鏊子上摊,一摊就是一大摞。把这些代表鲁中特产的煎饼,送到部队,成为最好的熟食给养。
为更好地支援前线给养,景如英她们除了摊煎饼就是磨面,为了抢时间,让所有的磨和碾都转起来,白天有推的,晚上也不停松,歇人也不歇磨和碾。景如英白天有许多工作要干,她总是晚上来推磨压碾,伴着星星和月亮,推呀,转呀,推了一圈又一圈,小麦磨好了一批又一批,腿累肿了,腰酸了,困极了,坚持再坚持,想想自己是个党员,党员事事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比起解放军在前线流血牺牲,吃苦受累算什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念头做支持,以她为首的妇女们平均每人磨了40斤小麦面,为部队的给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了激励妇女们支前的热情,她们还编写了支前歌谣:
男女老少忙支前,好似腊月在忙年。
军鞋、煎饼都备齐,单等大军到村前。
在战争年代里,这首歌谣在陈林一带及整个莱芜二区广为流传,激励了广大支前妇女们。
在动员参军中,景如英常为动员一人参军,几次、十几次地登门。她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使多人消除顾虑,参加了革命队伍。涌现出一大批“母送子”、“妻送郎”的典型。景如英就是一个“妻送郎”的典型。说起景如英送丈夫参军还有一段鲜为人知不寻常的故事,景如英丈夫尹延才是家里的独生子,他们家几代单传。当她提出让尹延才去当兵时,话还没有说完,就遭到了婆婆的一痛臭骂,什么我们家白养活你这些年,你自己不着家,还要让你男人也不着家,什么你是个丧门星,什么你是个野女人呀等等。挨了骂的景如英并没有灰心,她细致地做丈夫的工作,给他讲参加革命的好处,教育他身边人受苦受难的原因,只有参军把敌人赶出去,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丈夫的思想慢慢做通了,已经成功了一半。她继续做婆婆的工作,还是遭到婆婆的痛骂。景如英就拿婆婆娘家侄子的事来教育婆婆。1941年秋天,在日本鬼子的一次扫荡中,景如英婆婆的娘家侄子王某某(1941年王某某才13岁)捉去,关押了好几天,经过多方面的周旋,敌人才肯放他出来。因为几天的折磨和惊吓,他出来后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病逝了。一提这事景如英的婆婆就气不达一处来,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事实教育了婆婆,慢慢地,景如英的婆婆思想有了转化,景如英趁热打铁给婆婆讲八路军住村时候给劈柴、挑水、扫院子的情景,给婆婆讲八路军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是为咱老百姓打天下,引导婆婆只有男壮丁出去参加革命的队伍打敌人,将鬼子赶出中国去,人们才能过上好日子;渐渐的,婆婆有点同意了,同意让儿子参军。可送丈夫参军走的时候,婆婆又不同意了,又是哭,又是闹,拽着儿子不让走。婆婆虽然对她有些刻薄,有些自私,但还算是一个明事理的人,经过景如英苦口婆心地说服,婆婆最后还是让儿子参了军。
三、小小“鞋底”亮奇功
1947年2月20日18时许,莱芜战役吐丝口战斗总攻打响,经三昼夜激战,李仙洲集团被我军击溃,蒋军散兵四处逃窜。我口镇区马上召开会议,布置警戒,准备捉拿蒋军散兵。陈林村北王家林,这里乱草丛生,地势高低错落,又有无数的大石、坑洼可以藏身,站在高岗上可以看清方圆五里。
2月23日景如英和几名妇女正在这里站岗放哨。傍晚时分,景如英站在高岗上隐隐约约看到从村南来了三个人和一匹骡子,她意识大家注意隐藏,认真观察。景如英一边观察一边隐蔽,三个人渐渐走近,她看清了,原来是从口镇方向逃来3个散兵,其中两个身上裹着被子,另一个虽然穿着衣服,也是衣冠不整,左手还牵着一匹骡子,直奔北岭而来。她立即隐藏在大石头背后,并对同伙们小声说道:“有情况,注意隐蔽!”景如英仔细观察了他们三个人的一切行动,她发现这是一伙没带武器、狼狈不堪的残敌。她心里不禁咒骂起来:你们这几个残兵败将,往日里欺负我们老百姓,作威作福,干尽了种种恶劣事,还想往北岭逃命?你们以为这里是你们的地盘吗?也不睁眼看看姑奶奶在此守候站岗多时,先要问问我景如英答不答应!我要叫你们有来无还!还想从我眼皮子底下逃走,看我绝不放过你们!想法已定,景如英当即果断地提出截俘,同志们还是比较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劝她再等等看,有同事好心地提醒她说,“老景,还是再等等看,不可轻敌呀!万一他们身上藏着武器,咱又没啥大家伙头,你要是不小心,会要了你的命的!”她心想:“我要是成功截获了他们,就算是真丢了我的命也值了!”于是她对同伙们说:“我们必须制服他们。我确定他们应该没有什么武器,看他们走路慌乱的情形他们此刻已是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了,你没看那两个几乎连衣服都没穿吗?还裹着被子呢,根本走不快更别说跑了,这样更好对付!我是党员,听我的;我要去打头炮,你们可以见机行事掩护我,做我的后盾,我还怕这几个裹着被子的残兵败将么?”“那你打算怎么出手对付他们?”景如英略一沉思,低头看到了自己手中的鞋底和针锥子,“有了……大家看我的!”她灵机一动:我何不用我手里的东西做个“炸弹”,让他们信以为真,吓倒他们,截获他们!说时迟,那时快,景如英用随身携带的手帕把鞋底子裹起来,左手拿包,右手拉着纳鞋的麻线,毫不犹豫地快速冲到敌人面前,朝着他们大吼了两声:“站住,投降!不然我就扔手榴弹了!”三个敌人正落荒而逃,内心本已惴惴不安,突然不知从哪里杀出一个五大三粗的“女中豪杰”,更要命的是,这位身体强壮的女英雄的手里还握着那让他们魂飞魄散的“手榴弹”呢?几乎同时,从大石后也传来同事们配合的呐喊声,他们故意露出半边身子,朝着敌人大喊:“投降!快投降!要活命就投降!不然就要让你们尝尝手榴弹!”三个敌人如惊弓之鸟,瑟瑟发抖,被子也吓掉了,颤抖着身子,随即瘫在了地上,举起双手,“饶命!饶命!我们投降,我们投降!”就这样因为景如英的机智勇敢,就凭一个小小的鞋底子,吓坏了仓皇而逃的散兵,轻而易举地俘获了他们。
这段故事至今还你传我、我传他,口口相传,几乎成为附近村里人人皆知的佳话。如今,景如英老人想起当年所干的这件事情,尤其是说到她当时对那几个敌人所喊叫的几句话时,景如英老人还是那么镇定,那么自信,那么从容不迫……用她的话说就是“因为我是个党员,党员什么都不怕!什么苦事、难事、危险事都要抢先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采访完老人,我们心里感触颇深,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们听后感动,难忘。而在我们心里感觉最最重要的是老人说的那两个字,这就是老人一直在用毕生的经历,一生的言行来彰显着的那两个字——“党员”!
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已经融入了老人的血液中,刻进了老人的骨髓里。火红的党旗永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