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佑湖的头像

魏佑湖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12/06
分享

大 米 的 故 事

 

“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陈毅元帅的这句话,至今听来仍让人震撼不已。距莱城西北15公里的王楼村,就是远近有名的莱芜战役支前模范村,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村里老百姓支前的事迹依然传为佳话。

王楼村因石楼而得名,石楼,不能居住,实际是一座立方体建筑物,四周完全用千斤巨石垂直垒砌而成。中间完全用黄土填实,高约十七、八米。楼下最高的树梢也不及楼顶,建筑面积与楼顶面积相等,大约有60平方米。楼顶北侧有榆树一棵,树干直径有一米多,两人合抱才能围拢;两侧各有柏树一棵,树上栖息着乌鸦、喜鹊、黑麻勺子等多种鸟类。楼前有一块空地,在抗战时期,该楼成了烽火台,拜将议事台。此楼在1957年拆除,所有石料做固堤之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莱芜共产党最早的创建人之一——刘子正很早就在王楼村建立了党支部,秘密组织和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领导了王楼小学的学潮运动,造就了一批党的领导干部。莱芜战役中,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王楼村人,在华东局“关于动员全体军民全力支援前线,争取决战胜利”指示下,口镇二区也提出了一切为了支援前线“保证前方同志吃饱,打胜仗”,砸锅卖铁、倾家荡产、支援前方的豪迈口号。各地涌现出许多父子争着上前线、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动人场面。妇女们为了不让子弟兵受冻,不分昼夜地缝制棉衣、棉被,甚至把自己的棉衣、棉被拆了,给子弟兵做衣做鞋……王楼村支援前线的英雄壮举数不胜数,其中可歌可泣的一件就是把珍藏的大米献给解放军的事。

 

一、全村总动员

初冬的太阳照在古楼上,洒下了一地金黄,莫大功起了个大早,手拿长筒大喇叭,来到古楼上要召集村民开会。

“他婶子,快走,去楼前空地呀;村支部莫书记要召集开会,听说是关于那藏了好几年的那些大米的事……”张大娘喊着王二婶,等她们来到楼前广场时,已经是人头攒动,窃窃私语……莫书记和高延文、韩秀兰、高延祥、李金成等正在楼前面商量着事情……

莫书记看着村民都来得差不多了,走上古楼,清了清嗓子,大声对满广场的乡亲们说:“父老乡亲们,今天请大家来呢,是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跟大家商议,大家都知道我们三年前从口镇得到了日本鬼子的五麻袋大米。三年来,大家经历了多种磨难,日子过得很苦,却一直坚守着、保护着那些粮食,没有动过一粒,我很感谢大家。如今解放军为了我们要打口子街了,当前是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我有个提议:把这些粮食送给解放军。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这样吧,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考虑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话音刚落,有的人就小声地嘀咕起来,有的说:这粮不能分,这是我们的救命粮。也有的说:要分就要分给咱村的困难户、贫困户。人们你一口我一嘴,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了……

许大爷喊了一句:莫书记,我想说两句。许大爷德高望重,是村里有名的老模范了。今年够五十岁了,面孔红红的,上嘴唇和下巴颏光光的,胸脯臂膀长得顶有劲。他与刘封邱的刘木易是亲戚(刘木易1933年加入共产党,是南下干部),受他的影响,从刘子正在王家楼村建立了支部起,他就跟着打游击。有人嫌他年岁大,他说:别看咱大几岁,咱们比比力气,比比腿劲,种庄稼不让你们,打游击更不让呢。他还说:死活一般大,那就什么也不怕了。组织上给了他一杆打猎的土枪,打完一次,就要用通条通一次。他是村里有名的力大无比、英勇机智的人。说起许大爷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弄良民证,进口子街买盐的故事1942年,敌人对盐运实行封锁,大伙儿既没有盐吃,又没有盐水消毒治病。这样长期下去可不行啊!二区队的领导要求王楼村的武工队要想尽办法排除万难,想办法搞到盐。许大爷他们就推着独轮车子去口子街赶集,途中要经过好几道关卡。只要有人过关卡,汉奸们就会上前盘查。为了顺利通过岗哨,凭着良民证和假介绍信,过关卡时,许大爷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良民,我们有良民证。许大爷便把良民证拿出来晃着让鬼子汉奸看,那些汉奸哪里分得清真假,糊里糊涂地也就放行了。许大爷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解决了村民吃盐难的困难。1944年他参加了片镇阻击战,他们配合我军分区十一团,埋伏在港里稻田,片镇一带,迎击敌人。这次战斗共毙伤敌人110余人,俘虏150多人,缴获各种抢炮400余支(门),给了鬼子以沉重的打击,鼓舞了人民对敌斗争的势气……

莫书记听到许大爷的喊声,点点头,请他走到古楼上。许大爷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少爷们,我知道,其实,现在大家的日子也不好过,非常需要粮食,我还记得三年前我们从日本鬼子那里抢来这些大米的情形。当时得来也是很不容易,那时比现在还要动乱,我们几个冒着敌人的炮火,顶着敌机的扫射,趟过一个个尸体,才得来日本鬼子的那些大米。当时,我们几个就商量着不要动那些粮食,要藏起来,不要被鬼子发现,一粒米都不能让鬼子吃。我们有句古话,叫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我们当时想着把那些珍贵的粮食藏起来,等到我们村最艰难的时候再拿出来吃……还记得前年的大涝,庄稼歉收,大家的日子都很艰难,我们吃野菜,喝着那稀玉米糊勉强填肚子,我们有几家老的老小的小,更是难上加难,几乎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莫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跟我商量,想要拿出一点大米来救济我们几家,可是我咬咬牙,跺跺脚,说了两字‘不行’,那来之不易的大米怎么能轻易出手啊,我们都精心守护了那么多日子了,怎么能遇到那么点困难就打它的主意呢,那可是我们村最后的存货啊,全村人的救命粮啊,忍一忍,想想办法就挺过去了,后来,还是莫书记把自己家省吃俭用的玉米面救济了我们,而他家也是喝着那稀的不能再稀的玉米糊糊……”

说到这里,许大爷的眼睛湿润了,他有些哽咽……人群里掀起了一阵骚动……很快,就又安静了下来。此刻,那院子里异常的静,仿佛连树上的鸟儿也屏息凝神地听着许大爷的讲话。

“老少爷们,我说这些事,是想告诉大家,那个时候还不是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候,所以不能动那些救命粮。但是,今天,这个日子来到了,现在蒋匪军进占莱芜,这些刮民党占了莱芜,没我们的好日子过,我们共产党的军队,就要攻打莱芜、解放莱芜了。他们抛家舍业地不顾自己死活,与敌人打仗,他们为了谁,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生活能够安定,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啊,所以啊,我们今天应该出手了,把这些珍藏的粮食贡献出来,送给解放军,我第一个举手赞成莫书记!”

许大爷的话音刚刚落定,满院子就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齐声叫好,说老爷子说到大家的心坎里去了,继而就是齐刷刷的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二、坎坷护粮路

三年了,数着算着,他们已经守护着这些粮食有1000多天了,这么多日子以来,这些粮食是怎么储藏完好的呢?勇敢、聪明的王楼人自有他们的妙招。

1941年,村里设立了村委会,莫大功成为了第一届村委会的财粮委员,主要负责收集百姓粮食,以支持八路军在敌后开展的工作。他们村里的政策是合理负担,地多的多出,地少的少出。为了配合八路军的抗战,村里的百姓都做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财主,还是普通贫民,都积极主动地给八路军提供粮食。如高延祥、高延震都是贫农,他们平时靠扛长工为生,家里只有很少的土地,打的粮食也不多。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哥俩还是一斤也不少的完成纳粮任务。许多村民说:打鬼子我们积极拥护,抗日是大伙的事情,捐粮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除了积极筹措公粮外,最大限度地为八路军提供方便也是村里的百姓们对抗日的巨大支持。八路军在我们村里住过,有时候一两个连,多的时候有一个营。他们来了都住在村民家里,而老百姓也都主动腾出好房子给他们住。百姓们还主动给战士烧洗脚水,洗衣服等。村里甚至还曾凑钱买头肥猪慰问八路军。“家里人对八路军十分热情,为他们缝军装,补袜子,洗衣服。战士们也是帮着我们打扫院子,如果白天不走还要主动帮着干农活,大家像一家人似的。

王楼村有光荣的传统,八路军走后,他们除了筹措公粮上交外,还将余粮想方设法先藏起来,以备以后之急需。至于怎么个藏法,却是费了一番脑筋,当时没有多么大的现成的粮仓。书记莫大功和高延文、韩秀兰夫妇他们和村民代表们精心研究了储藏方案。他们动员村里的模范户,有闲房的贡献出闲房,来当村里的备用粮仓。村民们热情高涨,王二婶就是其中的一家,积极响应号召,贡献出了自家的小北屋,还有的贡献出小东屋等,甚至有的更积极,就地收拾出原来装有杂物的屋子,慷慨让出来备用。有了几家的闲屋子,如何安全地储藏粮食,既保证粮食不发霉,不招虫,不被老鼠糟蹋,还要储存隐蔽不被敌人发现,他们根据经验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屋子里修建粮池。这个工作比较费劲,需要用土坯。那些比较壮实的村民们用那土坯模子打了一个个土坯,摆在地里晾晒,等到晒干了再用独轮车一车车推回家。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那些比较有经验的老村民们便开始在屋里垒池子了。以后的工作都是村里的积极分子秘密进行的,他们先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把(事先划好的)地上放上一层土坯,用麦瓤泥抹好,这算是打好了底子。底子打好了,干透了,再继续把周围用土坯加高,到了需要的高度之后,再用麦瓤泥一平板一平板地抹平,这算完成了大半个工程了。等过几天干了之后,把粮食倒进去,然后再用一块大石板盖上,石板的上面再放上土坯,再用泥抹平,再等两天干了之后,工程就基本竣工了。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还得掩人耳目,他们决定把这些粮池子伪装成土炕,于是,他们就在那粮池上再铺上干草,放上破的床单、被褥、枕头,俨然一副有人在这里睡觉的样子。在那三年里,在那1000多个日子里,他们分头负责的粮食因为看管仔细,从来没有出过事。即便有敌人来偶尔扫荡,因了他们的聪明机智,都保护得完美无缺。

在那期间,也有过一些小插曲。1944年鬼子伪军突然来村“扫荡”,莫大功、韩秀兰他们得知消息后,迅速对藏粮户进行了安排,可是,有一户的藏粮炕洞隐蔽得不是很好,韩秀兰急中生智就让自己的儿子躺在炕上,敌人破门而入,韩秀兰蓦地站起来,哭丧着脸说:“这是我儿子,生汗病(是一种传染病),好几天都不省人事了。”敌人怕传染上,没敢折腾就骂咧咧地走了。韩秀兰如释重负,保住了粮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945年大涝,汇河决堤,庄稼也歉收,有两家因为余粮不足,生活遭受了困难。于是,有人脑子一动,想到了那些粮食,她找到韩秀兰主任商量,说:“那些粮食整天在屋里藏着那么长时间了,还从来没有人提起要动用一点,当时藏粮的时候不就说藏起来,以备急需嘛,现在是不是找莫书记开会研究,把那粮食分一部分……”她的话还没说完,她丈夫就急匆匆追了来,红着脸对他媳妇说道:“你说你,还从来没有人打那粮食的主意呢,咱可不能开那先例,一旦开了先例,以后咋办呀?说不准以后还有更大的困难呢,你就是头发长见识短,现在日子是难点,忍忍就过去了。”又对韩秀兰主任说道,“韩主任,别听她的,这点困难算什么啊……”韩秀兰握住他媳妇的手说:“大妹子,其实你说得很对,我也知道你们的日子不好过,今年收成不好,不但你们家,好几家都很艰难啊,那粮食就是用来救急的,按理说就应该支援一下,一会我们找莫书记商量一下好么?”“啊,算了,韩主任,就像俺当家的刚说的,俺家不能开这个先例,俺也想明白了,这点困难其实不算啥,这是暂时的,忍忍就过去了,俺错了,咱不找莫书记了,还是留着那些粮食,那可是咱们村最后的救命粮啊,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的……”说着,小俩口红着脸就要走,韩秀兰说:“大妹子,你等等。”她跑到屋里,一会就出来了,手里拎着一包玉米面,塞到二人手里:“大妹子,你别嫌弃,我们家粮食也不多了,这些玉米面你们拿着,回去可以填补着吃一些……”“啊,不,韩主任,你们家也很困难,我们不要!”“听话,拿着,要不我可生气了,你们家比我们更困难,咱们一起努力,忍一忍,苦难的日子就会过去了……”说着,韩秀兰就把玉米面塞到他们手里,“谢谢韩主任……”

出了韩主任家,丈夫拖着妻子快速回到家,丈夫一个劲地数落妻子,“什么不应该呀”,“什么不能给领导添麻烦呀”,“什么……”,一阵的数落痛骂,让媳妇痛哭了一场。后来,事情传开了,再后来,无论谁家有困难,也不再提分粮的事了,就相互帮衬,共度难关,再也没有人打这粮食的主意了。

 

三、大米给解放军

正是因为有了坎坷护粮路,有了全村总动员的全票通过,才有了后来更感人的一幕:

在口镇区王楼村公所里,财粮委员正忙着把珍藏的粮食取出来过称,给解放军同志送给养,一个同志无意解开麻包一看,发现是大米,惊讶地问:“哪里来的这个?”财粮委员说:“这是3年以前,在口镇得的日本鬼子的,咱老百姓没舍得吃,藏起来了,现在解放军同志是有功劳的人,而且队伍里许多战士是南方人,不习惯吃北方的杂粮,这些大米应该给同志们吃。”

许大爷正好也在场,他一脸自豪地说:“这些粮食,我们村的父老乡亲藏了三年,守护了三年,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都没有动那一粒米,就是想留着在最关键的时候派上用场,大家全票通过这些粮食就是用来支援前线,给解放军吃的,老百姓盼着解放军打胜仗。解放军吃了这些粮食,比我们自己吃了还舒服呢,因为只有解放军才能打跑敌人,才能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谢谢乡亲们,谢谢乡亲们,我一定把这些话和大家对我们的情谊带回去!”几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