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空也静的头像

空也静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1/01
分享

高原痴情的歌手

                      
                       
——读魏彦烈《草原情歌》

                            文/郭军平


青藏高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这里地广人稀,高原起伏,大山巍峨,草原辽阔,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特别的民族风情,这里拥有着众多的虔诚的宗教信徒,也有着朴实善良的高原牧民。魏彦烈作为一名忠诚的军人,常年戍守在这块土地。作为一名背井离乡的关中汉子,他有着难舍的乡情与亲情,但也有着胸中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军人,保家卫国,义无反顾,他毫无怨言,默默接受着祖国的挑选和分配。青藏高原,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是祖国西北地区的门户。守卫它,就是守卫祖国的门户,守卫一方的安宁。

来到青藏高原多年戍边的日子,魏彦烈已经炽烈地爱上了这一块土地,《草原情歌》就是他献给这块土地的赞歌。“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当然,戍边生活精神上的寂寞与孤独,让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诗歌艺术。而诗歌艺术自古以来就与军旅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诗经》到汉魏,再到唐代兴盛一时的边塞诗,乃至现代当代,军旅诗人作家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史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相信魏彦烈一定是在他们的引领下走进诗歌艺术这一块神圣的领地的。

作为《诗经》“六义”这一种传统的诗歌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我相信在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其精髓内容是不会改变的。如果有改变,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比如,外国诗歌里面的提出的象征主义手法,其实也不过是《诗经》里的“比兴”手法而已,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这跟把猫叫了“咪”一样,花样虽多,本质不变。因此,我虽然对诗歌五花八门的艺术手法研究不多,对各种流派涉猎很浅,对现代主义知之甚少,但是在阅读上,我想诗歌形式无论怎样“变”内容总应该还是让读者读懂吧。诗歌(文学艺术的一种)是用来服务大众的,不是诗人的个人消遣或者解闷,当然也不排除诗人的消遣和解闷,但是做一个真正的人民诗人,诗人写诗不仅仅是来消遣和解闷的。他还有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责任,有着为时代立言、为人民立言、为一方土地立言的责任。显然,魏彦烈是一位有责任意识的诗人。他的诗内容广泛,言浅意深,寄托高远。

《草原情歌》一书从思想内容来看,可分为思乡念亲表达羁旅之愁,歌咏高原赞扬人民精神,忆念游历表达感悟与思考等。当然,从篇幅比例来看,显然歌咏高原赞扬人民精神是全书的重心,我想这也是作者命名“草原情歌”的原因。当然全书的价值也在这一块。对于青藏高原,这一片神秘的土地,缺氧的高原生活,一直是让内地人们感到敬畏的地方。在那么一块土地上,究竟有哪些神秘的气息和风情,相信读了这本诗集,你一定会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原来那里是那么美,是那样的神圣与纯洁。

作者是一位思想与感情敏锐的诗人,他善于观察,长于想象,加之长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这让他极为动情地为我们传递出这块土地的美与善,真与诚。他热切地歌颂这块土地,如“这天蓝得不能再蓝了”“总想撕下一片云朵”“热水沟”“只想做一条鱼”“黄河源”“草原上的花朵”等;他也热爱这里的人民,对这里的人民进行了逼真的画像,如“臧家女人”“挖虫草的女人”“一个名叫卓玛的女子”“捡拾牛粪的老人”“与康巴汉子喝酒”等;当然,他也对戍守边关的将士进行了刻画,如“昆仑士兵”“马匹等”。另外,还有对草原上的动物野牦牛、秃鹫等的刻画,都极为成功让我们认识到了青藏高原独特的边关风情、地方民俗、地理风貌。

这是一部献给草原的歌,而他,就是高原痴情的歌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