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军旅诗人魏彦烈诗集《风舞经幡》
陕西●官华
《风舞经幡》是军旅诗人空也静的第六部诗集。诗人长期驻守青海玉树藏区,对藏区文化和宗教有着深深的了解,深邃的思考以及深刻的反思;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有着一种宿命般的情感交集和精神维系。俯仰之间,诗与思,折射着神袛般的精神存在,带来一场超验的诗性体验。
阅读之余,我发现空也静意味隽永的诗歌,在诗意的玉树,散发着不同凡俗的清音。诗人的思想和自然融合,在普通的物事间萦回,在现实与历史间交织,在宗教与个体间穿梭,闪现着感性与知性的认知,获得质的飞跃、心灵的本真和诗性的纯粹,触及或洞悉来自心灵与精神图景式的撞击或者感动,突显着超验的营构。
其实,诗歌创作不单单是外在世界的单纯或被动反映,而是诗人经过积累、沉淀、概括后形成对生活对自然更为能动、更为深入、更为本质的认识,然后外化于客观事物,使外在的象传达内在的意,赋于诗歌意象以独特的超验性体验。这种超验性也就是诗性,是诗人在具体的诗歌探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诗性特质。
作为一名成熟的诗人,空也静在不断的磨砺中,诗歌也发生着质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的诗歌创作,更是得益于藏区的经历和文化的影响。如何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地域文化视阈中突围,坚守诗意的留存?我想,诗人空也静有过艰难的抉择。不过,将思想和诗意的存在留在藏区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在神性的高原放歌,俯下身来,汲取营养,这种根性的定位,造就了诗人。正是空也静自然地真实地勾勒和展现出藏区的风情风貌、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给予诗歌超验的表达与还原,使得其诗歌具有一种粗砺的痛感,深入灵魂与思想的深处。
当然,其诗歌中高度概括的典型性的真实,是超验性体验的结果。但是,诗人的智慧性书写的对象源自生活,有着一种直觉性的内在体验,有着其体验的深度和高度,营造出魅力四射的诗性氛围。
我很欣赏诗人李晓恒评论空也静的话:“(空也静)以自己丰富的想象触角延伸到事物的内核,不停地敲打拷问着社会、信仰、人生、生命,……以自己的和善之光,抵达生命的本源,洞悉事物的神经脉络,撞击出闪亮火花,构成美丽的诗行”。超验性体验带给空也静诗歌既明白流畅又含蓄隽永的表达的同时,深入诗性内核,契入心灵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很喜欢收录在《凤舞经幡》里的诗歌。诸如《高原红柳》《结古寺的黄昏》《可可西里》《梵音》《经幡》《是谁偷走了一片月光》《草原写意》《夜醉在一杯酒里》等等。我读出了潜伏在字里行间的诗意,读出了内在丰盈的体悟,伸出精神的触须,直达心灵。
我一直在想,一首诗的力量是什么?诗集《凤舞经幡》给了我答案。诗歌不单单是语言的挖掘、技艺的精良和想象力的飞扬,只有一颗心与自然(自然是精神的象征)相交融,与精神图景相契合,创造出具有精神浓度的诗歌具体,带着诗意的体温,带着超验的表达,我们所探寻的精神坐标才会恒久。( 官华:诗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