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玉清的头像

王玉清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3/28
分享

文学,我的生命摇篮

我从小就有一个当一名女作家或女诗人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个梦想,我深知得付出比常人很多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这个梦想。上初中时,我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那时的我在龙潭中学上学,教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男教师。由于年轻,他对工作抱着满腔的热血,工作能力强。他的语文课,我们都非常爱听,受到同生们的热烈欢迎和无比的钦佩,我们班的学习成绩由过去的倒数第一一跃成为本年组的第一名。从那时起,我就对语文这门功课产生了无比浓厚的兴趣,在语文老师的亲切鼓励、鞭策和耐心指导下,我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经过刻苦的努力,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作文成绩更为突出。老师每次布置作文作业时,我都认真对待,精心构思,从不应付了事,把每一篇作文都写得情真意切。我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挑选出来,在班级上当作范文来朗读,并就作文的成功之处作以深刻的分析和讲解。这样一来,使我对写作文有了更加浓烈的兴趣。哪怕是一个小作文,甚至于一个小句子,我都加以推敲和揣摩,写得词丰意美、意境深远,从而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的极力称赞。

由于我家中兄弟姐妹三人,只有我父亲一个人上班,每月的工资收入不多,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我在家排行老二,我考上高中也没有去读,只选择了师范学校。师范学校,一个比较自由想象的天地,一个培养老师的摇篮。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农家子弟而言,当上老师,端上了“铁饭碗”, 如同“鲤鱼跃过了龙门”,不再像先人们那样,在生养的那片土地上流汗、流泪,还是值得庆贺的事。

此时,处在师范这柳暗花明的环境里,我的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爱的情感,在夜阑人静时,我发现,这不是自己在初中用无情的利刃斩断的了那股情缘吗?原来还是藕断丝连。我便决定重续前缘,牵手走完我人生之旅。

我愈来愈觉得自己浅薄无知、卑微渺小,我好像从梦中惊醒,我所热衷的爱,原来全是我的单相思。我与她其实是有着天渊之别的。不过,我不会放弃,我要下决心从头再来,我定要叫我的梦想变成现实。我点点滴滴的不断积累,我的摘抄本便有了厚厚的好几大本。平时,我把这些语句翻出来在我的头脑里晾晒,我深深的叹服这些妙词佳句,觉得这些词句“若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经过锤炼了的语言的精华”,我还努力的背古诗词。我曾在一个假期里很下功夫的背下了一百多首诗词呢。

师专四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写的作品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好评。念书期间,我一直作学校的宣传委员,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向着自己的文学梦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给我留下深广印象的小说太多了,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题材的小说格外喜爱,在众多有影响的小说中,何士光的《乡场上》让我无法忘记。小说的开头,仿佛也是极“不起眼”的。一个平常人物出场,极其平淡的乡间生活:在我们梨花屯乡场,这条乌蒙山乡里的小街上,冯爸爸,这个四十多岁的、高高大大的汉子,是一个出了名的醉鬼,一个破产了的、顶没价值的庄稼人。这些年来,只有鬼才知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是怎样过来的,在乡场上不值一提。现在呢,却不知道被人把他从哪儿找来,咧着嘴笑着,站在两个女人的中间,等候大队支书问话,为两个女人的纠纷作见证,一时间变得像一个宝贝似的,这就引人好笑得不行!这般没精打采、疲疲沓沓的叙述,乡村里两个女人发生纠纷又请来第三个顶没意思的人作证的平淡故事,怕是要把人的瞌睡引来了吧?可是何士光这篇语不惊人、以平淡叙事起头的手稿,竟步步牵引着我不知不觉间渐渐走进偏僻乡场上这几个平凡人物性格、命运、心理冲突的漩涡中心,而这些性格、命运、心理的冲突又和时代的发展、变革紧密相关。随着这些冲突起伏跌宕,渐次紧逼,丝丝入扣戏剧性地展开,于是我看见了惊涛骇浪,听见了平地一声惊雷。

文学的轰动效应,对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现在也读文学作品,也写文学作品,但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读文学作品的激动、津津有味和满腔热情了,我希望我们的文学永远和人民大众近一些,把人们所想所思写出来,让人们读文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启迪,是一种长久的思索。

走上了文学之路,我在教学之余,开启了我的圆文学梦的行动。我想先试着去了解她,走进她的生活。于是,我参加了三期《文学青年》函授。随着她的面纱的层层揭开,我反而觉得她像巫山神女般既美艳无比又神秘虚幻,莫测高深。我用笔不断地把自己生活中的甘苦与及自己的仰慕之情尽情的倾诉。结果,我与她像两条平行线,我在地上闲庭信步,她在海市蜃楼凌空蹈虚,让我可望而不可即。

我渴望能长出一双天使般的翅膀,这样我就能飞到我心仪的海市蜃楼,将自己提升到梦中人的高度。因为不同高度的人,他的精神境界,人生追求是不同的。曾如刘禹锡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这双翅膀,只有渊博的知识才能铸就。

我写作的时候,并不能顾及读者如何看我的小说,我首先面对的是真实的我,和我不断变化的内心,与创作过程中应有的一种自然状态。我怕这种自然的状态被附加的一切,包括对故事的铺设所左右与改变。在写作过程中,我想的首先是小说中的人物,而不是故事。人物鲜活起来,小说人物在小说中必然有基本生活与经历,有其故事。我想过不要任何故事的小说,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小说的确也可以朝着散文的方向去写,因为去故事化的谜底——必然是不同寻常的故事突现,是生活与人性本质的揭示。

对语言的追求,是一个作家一生所要保持的一种热情,但并不是说要去为了雕琢语言而故意不要什么故事。读者是自由的,他们也有理由关注故事,但是并不见得他们所关注的故事一定就是好故事,别人也认同那是好故事。作家是自由的,读者也是自由的,不同的读者会喜欢不同类型的小说,小说中必然具有一些故事,我就喜欢一些简单的,不必曲折离奇的故事,却又能展现更多精神空间的小说。大致说来,好小说都与心灵有关,故事时常展现的是生活的奇曲,而与心灵仿佛隔着几层。

我不愿把她告诉任何人,我要终生呵护着她。即便不能与她团聚,我此生也了无遗憾。

而今,我想通了,犹似一个人从梦中醒来。我要把她作为我的一个红颜知己。正如鲁迅对瞿秋白所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余暇时,可与她倾心促膝长谈,古人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且她还愿意分享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样,我的生活更加地充实,更加地有乐趣。

现在,我把我写的诗、小说、散文等,发表在文学网站榕树上,也算是圆了我的梦了。我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之外,在我心中始终一直放不下的就是对文学的这份执着之情。除了上班和睡觉之外,我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都用来了读书看报上了。而书籍读得多了,报刊看得久了,我那颗不甘于寂寞的心,便产生了许多的思想和感动,也就产生了许多的不平常的故事和情节。其实我是一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无论是深夜独坐,还是白天上班,只要是在书中或报刊上读到让我感动的好文章,看到特别优美的好作品时,我的心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抑制的、不可名状的感情来,这样我就对写这作品或文章的人生出许多的敬意和仰慕,为什么他们能写出这么好的文学作品,而且能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我真是很佩服这些名家写手。我也曾私下暗自想过:“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写出这样叫人感动,叫人称赞的好作品、好文章来呢?”通过读书和写作的实践,我深知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于是,我下决心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向书籍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在生活和实践中寻找创作源泉和写作素材。由于我工作在学校,接触最多又都是老师和学生,我与老师们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吃饭在一起……最了解老师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喜怒哀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的东西,就自然成了我笔下的创作素材。

是老师们进取、实干、奉献的奉献精神,给予了我无穷的创作灵感。我写得第一篇小说《老师的爱》中的候老师的原形,就是取材于我所在学校中的一名优秀老师的形象。由于候老师人长得不怎么样,相貌可以说是有点丑陋,但在工作中却是非常认真。因此,他为工作勤勤恳恳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我就根据这个人物原型写下了《老师的爱》这篇小说,发表在《教师报》杂志上发表,并荣获了辽宁省教师征文大赛二等奖、全国文联举办的“奥星杯”征文一等奖。

一路风雨一路行,一路汗水文学情。由于《老师的爱》这篇小说的成功写作,为我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从此我的文学创作一发不可收。业余时间,我就看文学杂志,尤其是《人民文学》这本实力文学杂志,从中我看到大家文笔和风范,私下里就动手写了一些文学作品,陆续在报刊杂志发表。

文学养成了我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求真态度——倡导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蓄道德而能文章”的欧阳先生为楷模,坚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工作,学习,调研,习作,投稿,经历多次失败后,修改,再写,再投……

十多年来,我荣获了国家、省、市各种征文大赛奖30多次。我的一些纪实文学和诗歌也先后出现在省部级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上,如《中国农村科技》、《青年文学》、《党建纵横》、《当代精英文学》《文学百花苑》《现代诗歌散文选刊》《南北文学》《文苑》《大家文学网》《湖北诗歌》以及《晶莹美刊》等,有的还获各项奖励。我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地创作,扎扎实实地工作,以对老师的热爱,以平凡朴素的情感和感悟,歌颂着老师,最终实现了我一个文学爱好者的人生价值和时代责任,为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学,使我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丰富了人生,也让我有了社会担当和悲悯情怀。十几年来,我创作了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等100多篇(首),大多数都是反映新时代生活的文学作品,如小说《邂逅爱情》《爱在身边》《幸福像花儿一样美丽》《眼睛的故事》《心事》等,散文《苹果红了》《雨夜》《亲情》《母亲》《燕子在春天里漫步》《春日里的画卷》《珍惜四季》《老师的微笑》《青春的思考》等, 诗歌《一抹嫣红 畅想春天》《春天里的遐思》《与爱同行》《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致最可爱的人》《珍惜阳光》《春天来了》等。我的这些文学作品始终坚守着老师们的这片天地,为此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成就了我在学校文学创作上的地位。

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完全虚度生活,虽然我失掉了在别人看来很重要的物质生活和政治仕途,但我还是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文学一直在偷偷地爱护着我,默默地注视着我,给我以无穷的力量,让我感觉温暖而舒适。

如果没有文学——这个生命历程中的情感驿站,我的人生将会暗淡无光,我要感激生活、感谢文学,是生活和文学给予了我创作的灵感,让我能创作出那么多文学作品。我相信文学的力量和光芒永远不会消失,而且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还将不断闪耀。我就是在祖国这三十年文学路上一路走来的一名作者,虽然成绩不算突出,但也见证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对于文学作者来说,我们应更加珍视这样好的大会机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以不愧时代的赋予我们的责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