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儿俏皮地溜过指尖,手扯着那恣意的风筝惊扰了云的梦境,时光悠悠,看河水泛着涟漪缓缓向前,那感觉熟悉又甜蜜。栖息故乡,清晨听鸟鸣,夜半听花语,悄然打动着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花,一坡一坎,用生命绽放的花,时时在我眼前浮现。故乡,你还是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我的家乡在一个山坳里,四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悬崖峭壁,最上面是奇峰罗列的群山。一条条汩汩的小河从山坳的中间缓缓流过,乡亲们就生活在小河的两岸。
二十年前,为了养家糊口,全村的男人大多数常年在外打工,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母亲领着孩子在家种地、喂猪、放蚕,维持生活。那时村里的乡土路坑坑洼洼很不好走,村里也很少有人来做客,我们上学的学校都是简陋的村小,但每天放学后,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一声口哨,我们三五成群的孩子聚集起来,陶醉在辽阔的田间,我们经常手提竹篓,挖起芥菜来。这一簇那一簇的芥菜绿油油地从枯黄的甘草中间冒了出来,一场春雨的滋润后,它们在明媚的阳光下蓬勃地生长着,有一些还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呢!
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着猪,大人们一天到晚在庄稼地里忙活,顾不上它,给猪喂草喂菜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事,各种各样的野菜就是它们的美餐!那时漫山遍野的野菜随处可见,什么蒲公英呀、车前草呀、面叶菜呀……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多的是呢!到年底等猪长肥壮了,都得去供销社交官猪的,就相当于交税收费用的。
那时候人们常有两句口头禅,即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尽头。一个村生产队搞得好坏,村支书是关键,老支书张长胜爷爷一生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在他的带动下,社员们你追我赶,干活时老支书最抢先,他的手掌和肩膀,都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老支书最先把自己家养的最肥的猪和公鸡,鸭子都交给了供销社,全村人也纷纷把自己家养的鹅鸭都交了上去。
如今,新农村新气象,乡村这么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焕然一新。
走进乡村一看,村村通板油路,一条条平坦如砥,明净如水,走在上面让人心旷神怡。一层层小楼整齐地排列着,一座座宽敞明亮,金碧辉煌,就像城里的别墅一样。公交车通到村口,还开了许多个大型的超市和商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各种东西应有尽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充实起来了,素质也提高了。过去,村里垃圾遍地,现在村民们都自觉地将垃圾放到刚建成的垃圾池里。猪粪也进了沼泽地,既美化了环境,又节约了能源。近处的麦田流下了家乡人的汗水,上下天光,阵阵清香扑来,夹有田园的尘土,这种味道家乡独有。
老年人在闲暇之余,到村里“老年人活动中心”去聚会,唱歌、跳舞、读书看报,下象棋比赛等,真是最美不过夕阳红。他们在秋高气爽的傍晚,走上林荫路,头顶着蓝天白云,领悟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激昂,到乡村的野外散步,踩着乡间的泥土,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边走边欣赏波光粼粼的美景。年轻人更加钻研技术,在家搞特色农业,当地的大棚小柿子最出名。畅销全国各地,有的还远销国外呢,一户有的一年净剩十几万呢!可以说一年一个样,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富裕,农民们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紧跟时代的步伐,村里人都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感谢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营商环境,感谢富商惠民的税收政策,政府对商户租金费用给予减免,保证了农业户在困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最不能忘记的是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季如风流转不停,我扛着笔在纸上漫行。如今,这里是中国式的新农村,处处是交通便利的绿道,满园春色的傍晚,宽阔的平台,长长的绿荫路铺满绿草鲜花,传递着超然物外的柔软,各种风味小吃样样俱全。美好的记忆总是肩负着我的使命,离开故乡多年,我清晰地记得那晚的夜空,抬头就可以看见月亮,月光照在心里亮堂堂,不知不觉已陪我走了一段很长的路。把青春写成歌,把故事放在前一页,唱着这首歌,继续迈步向前走,再回首,只见远方夏的消息,正召唤着家乡万丈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