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来过辽河老街多少次了,每次都有异样的感受及收获。
翻开营口的历史,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营口于1858年开埠,距今已有160年时间,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东北地区唯一 一个通商口岸。营口老街,承载着营口百年盛世与繁华,这里曾经被誉为“北方小上海”,客商云集、店铺林立。这条老街,经历过风花雪月,见证过繁华苍凉。
踏上老街,立刻被这里的建筑深深吸引。据了解,这里有31处近代建筑,12处仿古建筑,古朴气息与现代时尚元素相互交融。那矗立的每家商号,像一部历史的书籍,让后人耐心的去品读。瑞昌成、东记银号、兴茂福、裕兴盛、、永和祥油坊、、义顺魁、永泰昌绸缎庄、公益银号、东北染厂等等,这些老建筑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它们是营口历史文化的缩影,在这里,你能触摸到这座城市曾经的繁华和历史变迁。
泰顺祥听书叹营口文化传承
傍晚,来到泰顺祥茶庄,在长条木登上落座,泡一壶清茶,在忽隐忽现的茶香中,品味老街厚重的文化。环顾四周,几十位听众或品茶,或嗑瓜子,或和台上演员一起打节拍,不时能听到观众的叫 “好”声,好不惬意。不由感叹,这场景怕是在别处不多见了。遥想100多年前,南北商贾纷纷向这里聚集,辽河入海口就成了大宗粮食、杂货集散地、货栈、店铺、马车......一派繁华景象。商人们忙碌之余,来到泰顺祥,品一杯香茶,听一段大鼓,洗去一路风尘。
泰顺祥茶庄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下两层楼。茶庄的石质门框为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西方“巴洛克”建筑艺术相融合的产物,是当时新颖别致的“洋门脸”,颇具艺术价值。2012年10月6日,茶庄重新开业,不仅为大众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更为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搭建了舞台。目前,泰顺祥现有签约演职人员60余位,储备200多个曲艺项目,有相声、打鼓、快板书等,还可应观众需求演出平局、京剧。
泰顺祥新掌柜是女企业家林代娣,据说,泰顺祥开业之后好长一段时间生意清淡,林代娣始终在困境中坚守,只为守住这百年老字号。
值得一提的是,新迁入老街的怡笑阁相声俱乐部,位于泰顺祥对面不远处,有职业曲艺演员30多位,其项目包括相声、评书小品、快板、等众多曲艺形式,之成立以来,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曲艺人才。
营口,不愧是曲艺能人辈出的宝地。
赐绣阁感受别样非遗魅力
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古老的技艺需要守护。
近年来,营口在大面积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4项:盖州皮影戏、盖州高跷秧歌、营口评书、辽宁鼓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6项:盖州风筝、营口津市高跷、大石桥迷镇山庙会、营口陈氏面塑工艺、营口木浮雕工艺、望儿山传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营口靳氏剪纸等39项。据悉,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营口都要举行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这一天是营口“非遗传承人”的节日。
在辽河老街,有这样一家店——赐绣阁,专营中华刺绣手艺。走进赐绣阁,就被挂在墙上的一幅千手观音刺绣所震撼。赐绣阁刺绣传承人王立君介绍,这幅千手观音是满綉与苏绣的结合綉品,观音的脸部和手部一定要用苏綉才能绣的这样精致。她说,每幅作品根据其难度,时间长短不一。最让王立君引以为豪的綉品是耗时三年半的时间綉制的《清明上河图》全卷,根据原作1:1的比例制作而成,全长6.4米。这幅作品在2015年“辽宁省工艺精品大赛”中获奖。
在綉品陈列室,看到一个精美的钱包,两面是藏蓝色绸缎,周边配以蓝灰色皱褶,中间两侧各一个传统纽扣系着,两端各綉有一只同色系的蝴蝶,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不娇柔、不做作。这件綉品让我如获珍宝,也可谓是“一见钟情”,当綉工从柜台取出来,再也没有放手,生怕被人抢了去,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赐綉阁陈列的綉品琳琅满目,大到旗袍、窗帘、床单,小到耳坠等,每件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我惊叹于刺绣大师的精湛技艺:一张丝网,几卷彩线,加上丰富的创意和一双妙手,便能从平面的针线活变成立体小物,让这刺绣艺术不喧哗自出彩。心想,这些开在墙上的刺绣花朵,与自然里的花花草草互比娇艷,环肥燕瘦谁能说清楚谁更美呢?在悄无声息里绽放美丽。有些艺术不用多说什么,就能让你惊呼“好美”。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着我们祖祖辈辈的历史记忆,凝结着前人的情感和智慧,彰显出营口特有的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
辽河老街如一幅历史长卷,在这里漫步,或聆听、或凝望、或抚摸、或遐想……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