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宇奇的头像

王宇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18
分享

《家乡土灶》

家乡的土灶很粗糙,大都用泥砖砌成,只有灶台表面才贴上瓷砖或用水泥沙浆抹匀,平滑光亮,给人干净清爽之感。土灶之形宛若山里汉子,小口大肚,粗外表虽不光鲜,但结实耐用,憨厚朴实。

土灶是个“杂家”,各种柴草皆可燃烧,从不挑“食”。各种饭菜均可烹调,无论家庭贫穷还是富有,只要家里有一座土灶,日子就能红红火火的过起来。老家人们看的是每家土灶的炊烟,炊烟起说明这家里人有饭吃,老人也时常说:灶房“响”,人口旺。即:灶房要响动,切菜声、炒菜声、锅碗瓢盆声,显示着这个家庭主妇的能耐和家庭的人丁兴旺。

清晨起来,扯一把引火柴塞进灶内,点燃火,噼里啪啦,一碰就着,农家一天的希望也随着灶火燃烧起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柴放在首位,有柴就有了生机,可见柴对居家过日子是多么重要。为灶膛添些柴草。添柴火很有讲究,添的少,起不来火焰。添多了,燃烧不充分,黑烟就多,成了“黑心”火。老人们常说:人要诚心,火要空心。柴草塞进灶膛,空心火燃烧旺,炒出来的菜就香。

用土灶烧菜煮饭,最好是两个人同时操作。在我的家乡,一般都是女人掌勺,男人烧火,这时的土灶就成了爱的象征。男女心灵相通,配合自然非常默契,做饭就成了一种乐趣。女人会看着男人手上活计的快慢来掌握火候,切菜、淋油、放调料,男人快,女人也快。若女人准备不充分,要炒的菜不在手边,男人就会压低火焰,给女人充裕的时间。两人一个台上一个台下,边做饭边聊天,东家长西家短春种秋收,来年计划陈年旧事……说笑间,一顿饭就不知不觉地做好了。做饭的过程,也是情感积淀的过程。一顿饭下来,情意就更深一层,恩爱就多添一分。哪怕是极其平常的饭菜,

家人也会吃得津津有味。共同劳作,互帮互助,幸福的神情就在脸上飞扬起来。就是以后两人拌了嘴,生了气,这点点滴滴的恩情也会在两人心中回荡,那份温馨定能减轻一点对彼此的怨恨。若一个人用土灶做饭,那神经就绷得紧紧的。既要淘米切菜,又要往灶里添柴,上一把下一把,不是糊了锅,就是断了火。一顿饭做下来没滋没味,身累心更累。没结婚的男人这时就想成个家了。从前,家乡的男人想女人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脸皮薄着呢,只说想找个烧火的。大嫂子小媳妇听后自然明白,就四处张罗开来。这种方式,现在仍有人沿用。

成了家的,若两人不同时上灶,一个躺着睡懒觉,一个在厨房里忙,内心自然不平衡。心不平则气不顺,吵架的事也就时有发生。《天仙配》 里唱得好: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用土灶做饭,也是一个理儿。

现在,村民们富裕了,买得起电饭煲和液化气了,但土灶依然占据着厨房的主导地位。村民们都很节俭,觉得电和气太贵,不应急一般不用。再者,用电、气做出的饭菜就是没有土灶做出来的可口。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在南方,很多有钱人开着小车跑几十里的乡路,就是为了品尝用土灶柴火做出来的饭菜。

前不久我回老家小住,自己动手煮饭,父亲为我烧火。一个眼神、一个举动,父亲就知道我需要什么,在我开口之前,他便指着瓶瓶罐罐说,这里是酱油,那里是.....我便对父亲报以会心的微笑。几日下来,对家乡的土灶多了一些感悟,忽然明白有些人为什么那么爱吃土灶烧的饭菜了。土灶烧出来的饭菜有一种余温,这是电、气无法比拟的。电、气说关就关了,一点余温都没有,就如同今天的城市,在金钱交易完毕之后,剩下的只是冷漠,没有一丝温情。土灶不一样,停了明火还有暗火,暖暖地聚在灶内,给锅底奉献余热。这同亲情、友情、爱情一样,因为有真爱,即使分别,也会在暗中给你温暖。这种爱怎能不叫人感动呢?

久居城市,渐渐远离了故乡的土灶,远离了烟火的味道,但对土灶美食的渴望却欲发深沉、浓烈。寻家“大锅头”餐馆,与友围坐灶台,在炭火温暖与淡淡烟香的笼罩中,开怀畅饮;时而续上一根木柴,恍然身在故乡。偶尔回家,我常静坐灶前,沉沉稳稳地烧火,看年迈的父亲在灶台上做出熟悉的家常美味;一时忽觉漂泊的心有了依托,踏实、温暖,这便是老家的感觉。

土灶、柴草、烟火、饭菜、人家,这是农家家的生活场景。每时忆起,心中便五味杂陈,宛如舌尖上的美食,更是根植在心底的情愫。一口土灶,曾燃起农家红火的日子;而今,却燃起了游子炽热的乡愁,永不熄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