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宇奇的头像

王宇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03
分享

《故乡》

错落别致的村庄,红砖青瓦的房舍,参差不齐的院落,还有那小桥、流水……乡村,就像一幅静默的画,镶刻在时光里,镶刻在记忆里,更镶刻到梦里。梦千回百转,情弯曲蔓延,心的一头,梦的一端,始终和故乡相牵相连。

这些年,我在时间里顺流而行,听惯了都市里尖锐且钝重的声响。相比这种喧嚣,我更向往乡村里那些尽管庞杂,但又单纯得多的声音。

乡村人家,过的是慢生活,一切都慢吞吞的,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像条蜿蜒的小溪,不紧不慢地向前流淌着。东方已露鱼肚白,月亮还眯着惺忪的眼,在西边的山头徘徊,似乎在迎接村庄的早晨。待疲惫的月亮睡去,村庄开始苏醒,雄鸡清脆地鸣起,花苞悄悄地绽放。天色渐亮,已分得清庭院里长的,哪棵是梨树,哪棵是桃树了。枝头上没有叶子,却星星点点地开着小花,将看似枯萎的树枝,点缀得甚是撩人。

早上的空气中飘着雾,雾水携着凉风落在脸上,清凉透骨。雾很浓,看上去像乳白的牛奶,让人想上前抓一把,但若真的走近,那片白色的氤氲,却又跑到更远的前方去了。树枝尖上聚集了一颗露珠,微风吹来,跌在石头小路上,打醒路旁的小草。它们探出嫩嫩的小脑袋,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一群顽皮的小鸟,在树枝间穿梭,偶尔也钻进前方的浓雾里,又从浓雾里冒出来,落在李树旁的电线上。

清晨一声嘹亮的公鸡啼鸣,刺破了乡村黎明前的黑暗。鸡叫二遍人起床,乡村的早晨,就是被公鸡的打鸣声唤醒的。那时候家家都有鸡窝。鸡在家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母鸡能下蛋,鸡蛋就是农人的钱罐子。公鸡可自动报时叫早。我小时候,常常看着家里的鸡窝疑惑。家家的鸡窝,都是全封闭的,又没有窗。有个小门还要用木板堵得严严的,里边黑夜白天,都是黑咕隆咚。那公鸡是怎么知道天要亮了呢,难道它自带闹钟?

但我知道闻鸡起舞的故事。那是祖父讲给我听的。古人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勤劳的农人,当然懂得珍惜光阴。小时候和祖父躺在一张床上,漆黑的夜里,我常听祖父自言道,“鸡叫半天了,该起了”,祖父翻个身,又翻个身,黑暗中摸索着穿衣下床。

吱呀,祖父推开了门,凉风扑面而来。他的精神,立刻抖擞了。他拉开鸡舍门,里面的鸡相拥而出,拍打着翅膀,快乐地奔跑起来。那只花公鸡,扯开了嗓子,仰天啼叫。没等花公鸡闭口,其他公鸡已接了茬。此时整个村庄,都荡漾着它们的啼鸣声。这时祖父铲一瓢谷粒。谷落,鸣声停,公鸡只顾地上的谷粒了。一只老母鸡却摆起了老资格,狠狠地啄了两下小鸡的头,并带下了几片鸡毛。祖父看不下去了:“再啄,蒸了你!没蛋下,还好意思欺负别人。”老母鸡只好低头啄食了。

安静的村庄,慢慢苏醒过来,传来家家户户开房门、开院门的声音。拉开门闩,抽起顶门棍,那清新的湿漉漉的空气扑进房来。低矮的茅草房内,顿时清爽起来。东院响起了老人的咳嗽声。西院传来了孩子的哭闹声。院子里的狗儿,也跟着汪汪叫起来,引得大鹅和鸭子也满院子引吭高歌,连那圈中的黑猪,也跟着哼哼起来。这些张嘴货,睁开眼就要吵闹着要吃食,再晚会,就要在院子里唱大合唱了。

一天之计在于晨。农人是深知早晨时光的宝贵的。早上女人打发孩子起来,就忙做饭。此时男人则扛起锄头,先下地刨一阵子,或者去打理一会菜园。他们要趁着这清晨的凉爽,先干一阵农活。上学的孩子就背起书包,喊上对门的伙伴,约上临墙的同桌,蹦蹦跳跳上学去。那时不管远近,没有需要接送的学生,大人也没有闲时间接送,特别是冬天走得早,黑漆漆的夜幕下,娃娃们都是相约着一起去学校。一当街,孩子唧唧喳喳,大人都很放心。老人则在家里照看年幼的孙子,侍候满院的家禽,烀猪食,拌饲料,不先把牲口喂饱,其它活也干不安生。

勤劳朴实的农村人,没有一丝闲的时候。他们不是日出而作,而是鸡叫而作,天一放亮就忙活开了。那时,我们湾子旁边有一条小溪。清清的溪水,哗哗地流着。虽然,农人每天与黄土打交道,却也爱干净。那个时候没有洗衣机,家里大人小孩穿脏的衣服,都是由家里的女人来洗。每天早晨聚在小溪边,那呯呯的棒锤敲打衣服的声音,清脆而又深远,她们的工作量,也是不轻的。那时都没多余的衣服,早晨洗,白天晒,晚上就又可以穿了。女人们,平时里里外外,忙前忙后,但聚在河边的时候,与邻里之间,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还经常聊些私房话。要是哪个小闺女刚定亲,议论最多的就是她的对象,“那小伙双眼叠皮的,家里蛮有钱,据说……”若听着别人夸奖自己家的好话时,心里当然美滋滋的,锤衣服的劲头就更足了。

贫瘠而温馨的村庄,忙碌而热闹的清晨,辛苦而奋进的农民,在鸡撵狗闹、牛嘶猪叫的闹声里,迎来炊烟四起,送走浓浓白雾。那时的天,瓦蓝锃亮;那时的云,白如棉团;那时的风,裹挟着麦香。可那时如此优美的环境,只有爱写文章的文化人才有体会。真正的农人,是无暇细细体味乡村美景的。他们看惯了袅袅炊烟,听惯了啾啾鸟鸣,闻惯了草味花香。他们只觉得清晨是忙碌的,没有人关注这些热闹光景。

故乡的山水,养育着村庄善良勤劳的村庄人。他们每天辛勤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在他们的土地上,尽情地播种收获,村间烟囱冒起来,太阳透过山间照出斑驳的影子,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照料。我家今天插秧你来,明天你家收割我去。就是在这样的互帮互助中,他们顺利完成每一季的播种与收割。你家菜园子里的菜会给我,我家菜园子里的会送你。他们在这你来我往间,温馨地传递每一年的幸福与收获。她家煮好吃的送一碗来我家,我家今天炒火腿会叫你来。他们在这你我呼喊间,和谐地酝酿着更浓醇的乡情。他家娶媳妇,村里面都来帮忙。我家嫁女儿,大伙也来热闹。他们在这热情的互帮互助里,美好地传递着惬意与温暖。这些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淳朴的风格,即所谓的“乡村习俗”。这是村落间所特有的。那份厚重的乡村情感,早已形成一种习惯,早已融入乡民的骨血,早已飘散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特别是,现在居住于城市高楼大厦的日子里,越能感觉到村庄的那份人情味儿。每次回家,这位是七大姑,那位是八大姨。白天遇到的时候,热情地问候着,晚上会带着自家做的好吃的来给你尝尝。乡里邻间就是这么热心肠。

也记得小时候总是淘气,老是会挨鞭子。那时候,就会拼命跑到邻居家。他家就是我的“避鞭所”,甚至只要你一大声哭,邻居婶婶就会跑来,把父母手里的鞭子,从父母手里夺走,然后一边哄着你,带你去她家,等父母气消的时候,再把你送回来。这大概是很多村庄的小伙伴,都有用过的一招吧!

现在工作在外地,偶尔回到故乡小住,当我假期结束快要离开时,邻居亲人总会带一些自己家特有的特产,让我带回城里吃,比如酸菜,比如晒的萝卜丝,等等。瞬间心里流露出一种暖意。这大概是世间另一种真情吧!

村庄的人就是这样。遇见他们的时候,你就忍不住叫他们。哪怕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我喜欢村庄里的这群人们,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在他们身上总是能感觉到一股淳朴的气息,与他们相处,很放松,很愉快。尽管他们穿的不是名牌,甚至衣服上沾满泥巴。没有豪车,但也有小黄牛车。住的也不是别墅,但也足够温馨。这样一群朴素简单却又热情的村庄人,在我的心中,他们最幸福!

故乡,永远是一首唱不完的歌。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村庄的人们,已经装在我的心里。纵使我现在远在他乡,但是那里是最眷恋的最温暖人心的地方。抬头看向天空的时候,我会对着头顶上那片飘向远方的云彩倾诉,让它带去我的祝福。

伴着花香,伴着鸟叫,伴着田野间那片金灿灿的稻谷,仿佛我又回到了村庄。走在回乡的小路上,顺着那条小河逆流而上。一路上满满的暖意,时不时遇见村里的熟人,我们互相热情地问候着。我也一直在不停地张望,不停地寻找,寻找一切我熟悉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