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延奇的头像

延奇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5/22
分享

乡愁

有人说乡愁是一本读不懂的史书,有人说乡愁是一根吸不灭的香烟,还有人说乡愁是一段永远留在游子内心深处的净地,我想说乡愁是母亲的那一碗手擀面。

那一年的冬天,看着日历,算着日子,终于买到了一张回老家的车票。因为工作缘故,担心着公司领导不批准探亲假,所以就紧扣着过年前两天到家就行了。假条上的探亲天数也是掰着指头算来算去,要么算超假了公司领导不愿意,要么算少了自己不愿意,假少了就连体会乡愁的时间都没了,又得动身离开故乡。好在公司领导比较关心照顾给我批了20天的探亲假。就这样悬着的一颗返乡之心落了下来。

回家的前几天,远在千里之外的爹娘电话不断、短信不断,微信更是发了语音,发视频,每天都不会少的那几句台词:“儿啊!你是几号的车票?到家几点钟了?”我耐心地告诉爹娘具体的时间,他们便放心了。

在离开第二故乡的那一天,总想着多带点东西回去给爹娘尝一尝、穿一穿,孝敬一下爹娘。但是爹娘的一句,家里什么都有,你回来就行了,什么都不带。爹娘说归说,我带归带,两手空空就没了回家的味道。我便瞒着爹娘买点干果、烟酒、衣服等一些再普通不过礼品,不论装多少礼品总觉得装不满对爹娘的那份爱和那份情。背着对爹娘独特的爱,一个有故事的人,一张有号码的票,三个有经历的包,寻觅着乡愁,踏上了回故乡的火车。

带不走的皮囊,留不下的灵魂;放下一切回故乡,看爹娘,寻乡愁;有故事的他乡,有亲情的故乡。

上了火车,大包小包,大人小孩,满车厢全是人、全是包,就连洗手间、茶炉房都站满了人,放满了装满乡愁的行囊,人挤人,包挨包。提着装满“爱”的包,行走在没有立足之地的火车上,找啊找,眼睛盯着座位号,手里拿着火车票,找到了座位,放下了包,长叹一口气。还没等我缓过神,爹娘的电话来了,

“儿啊!在火车上买点吃的,不要饿着了!”

“好的,老妈(老爸)我等会就吃,包里有呢!”

接完了爹娘的电话,打开微信看着公众号推送的文章,说是积累知识,其实是打发时间。

夜深了,看着周围的人们睡姿百态,躺到座位底下的,靠着座位的,坐着小板凳睡着的,还有在火车连接处睡着的,无论火车怎么抖动,也无法震醒熟睡的人们。为了回家,为了记忆中的乡愁,远在他乡的人们真是拼了命,费了劲。

睡吧!故乡就在前方、爹娘就在故乡、乡愁就在故乡和爹娘之间。

火车缓缓驶入了故乡,久违的乡愁扑面而来。车站外爹娘眼巴巴看着我走出车站,我的内心是激动的、幸福的。走近看着爹娘一天天老去的身躯,两鬓斑白,瞬间使我一阵酸楚涌上的心头。

在爹娘的眼中自己不论多大,永远都是个孩子。每一次回到故乡,爹娘都会提前在车站外等候着,无论寒风刺骨,还是大雪纷飞,车站焦急地等待成了他们必修课。电话一次次的响起,短信一次次的交替,为的就是准时准点接到,第一时间看到,生怕错过了什么?

故乡依旧是故乡,但是每一年回到故乡的心境完全不一样。在岁月的长河里爹娘不再有当年的那一副坚强身躯,那一种别人身上看不到的独有风范。我长大了,爹娘长老了;我长高了,爹娘变矮了。有爹娘的故乡才是真正的故乡,没有爹娘的故乡那是没有灵魂的故乡,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回到故乡,陪陪爹娘,看看故乡。闻一闻有些陌生的乡间气息,走一走简单平坦的泥土小路,听一听村东头的小队新闻,尝一尝世间美味母亲的饭菜,找一找曾经的玩伴,回忆一段过去的故事,与故乡拥抱,刷新记忆里的乡愁。

不要让乡愁成为记忆里的老样子,只是在回忆,一直没有再更新,时不时来到故乡刷新你的乡愁,不要等待下一个明年,下一个明天。如今,又能兑现几个明年、几个明天,岁月激流会淹没一切,若是那一天岁月激流跑快了,或许你的明年、你的明天,就不再那么有意义了。

回到故乡,清晨再也不是闹钟叫我起床,而是爹娘把饭菜做好再叫我起床。偌大土炕让一人独享,烧着通红的火炉让一人独暖。

短短的20天,仿佛眨了眨眼,恍了个神就过去了。离开故乡的前几天,爹娘忙里忙外准备着卤肉、茶叶蛋、油馓子、炉盔子,为我回去的路上准备干粮。

多装点,回去了吃。家里还多呢!放着我们也吃不完。这都是爹娘对即将离开家的孩子说的话,一个包,两个包,三个包越装越多,拿的包比回来时带的还要多。

适可而止,量力而行,毕竟路途遥远,正赶上春运返程高峰,少拿点,少拿点。坚硬的态度终止了爹娘的心意。

拿着抢了半月的硬座车票,踏上了返程的火车,找着座位坐了下来,看着车窗外熟悉的站台,望着爹娘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眶湿润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