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乡村布衣的头像

乡村布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21
分享

我的父亲和母亲

又是一个七夕节将至,自从父母亲去世后每到七夕节前夕,我总回连续几天回老家,要么给院子里的树松松土,要么静静坐在院子里呆呆发愣。因为母亲走的日子十分特别,是农历七月七日,我记忆犹新。父亲是在母亲走后的第二年走的,父母亲去世已经十多个年头。

2012年传统的七夕节,我正在吃早饭,老家的堂兄打电话说我的母亲去世了,我不相信,怎么可能呢?七夕节前夕我回老家去看望父母,当时母亲精神状态很好,还有说有笑,吃过晚饭之后,我就回县城了。七夕节早上堂兄打电话说我母亲去世了,电话里我还责怪堂兄和我开玩笑。堂兄说是真的,是我父亲在喂母亲吃早饭时一口饭没有力气咽下去世的。这时候我才相信是真的,我和爱人一起立即回家办理母亲的丧事。母亲去世后,本来身体就不好的父亲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质越来越差,在母亲去世后第二年祭日前一周也离开了人世。人老之后,入土为安,对于父亲和母亲的丧事,我办理的很简单。我认为对父母亲的孝敬应是在他们在世的时候,多为老人做点事,让他们晚年开心快乐生活。

  老一辈人之间谈不上爱情,更多的是为了给子女们创造一个快乐的生活环境。我的父亲性格比较好,做事细致认真;母亲不喜欢做家务活,爱干庄稼活,做事大大咧咧,年轻的时候他们之间因为生活琐事也是小摩擦不断,但父亲很少对母亲发脾气,特别是从母亲开始得脑血栓病,到第二次摔倒躺在床上不能走动,父亲默默无闻的伺候母亲近二十年。

我的母亲是一个敢做敢为的人,年轻的时候母亲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青海支援祖国大西北社会主义建设。母亲青海支边结束回来后和我的父亲结婚组成了新的家庭。母亲到青海支边的事情,小时候父母亲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我还是在母亲因病躺在床上不能走动,我回老家陪着母亲说话时母亲给我讲的。母亲说她在青海支边的那个地方房屋破旧、花草树木很少,到处是荒山,倘若刮起大风,黄沙就会遮天蔽日,气候环境十分恶劣。遇到下雨天,行人走路艰难。生活条件很艰苦,主食以杂粮为主,初到青海时吃饭很不习惯。母亲每每讲到她在青海支边往事时,总是滔滔不绝,言语中充满无限的自豪与光荣。母亲回忆往事时,父亲总是和我们一起在一旁静静的聆听,从不打断母亲的回忆,或许这就是年老的父亲和母亲之间的默契吧。

母亲不喜欢做家务活,自然而然母亲做的饭不太好吃,我记忆中父亲不忙的时候做饭的事情大都是父亲干,后来大姐会做饭了,做饭的事情就落到大姐的头上。母亲饭做得不好理由却总是很多,我清楚记得有一年夏天,母亲中午擀面条,把面条擀的厚厚的,用刀切的大大的,吃着十分难吃,可母亲却笑着说,面条块头大吃饱顶饿。总之母亲总会给自己做不好饭找到借口。一致到现在每当我做事不太认真的时候,我的爱人总会说,我继承了母亲的传统,遇到做不好的事情总会给自己找理由。说起做饭,我的父亲是一把好手。父亲不但在家里给做饭,而且三里五村谁家有个红白事,总会邀请我的父亲给他们帮忙掌勺做菜,父亲做菜的手艺乡邻之间赞不绝口。

父亲做事很有耐心,从伺候我的母亲近二十年就可以证明。母亲第一次得脑血栓病时,在医院抢救比较及时,治疗得比较好。从医院回来恢复半年之后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样能自由走动。母亲生病后也就不能再干庄稼活,没事的时候她就搬个椅子坐在村口和妯娌聊天,我们就劝她按照医生安排都走动,一开始劝她她也听人劝,后来就我行我素,导致再次摔倒之后,她就躺在床上想自由走动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由于我有自己的工作,父亲就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建筑活在家照顾母亲。一年、两年、三年五载,父亲把母亲照顾的干干净净。人躺在病床上时间长了也是十分烦躁的,后来母亲烦躁的时候就骂父亲,但父亲自始自终没有责怪母亲,总是一边听母亲骂,等到母亲骂够了,父亲就心平气和的安慰母亲,并给母亲做饭、喂饭吃。许多时候我觉得做子女的也很难有那个耐心。唉!还是俗语说的好:“少年夫妻老来伴”,“百日床前无孝子”,老年夫妻谁走早谁有福呀!

又是一个七夕至。静静地坐在老家的院子里,望着父母亲生前居住房屋,聆听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想着记忆中父亲和母亲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泪水禁不住的留下来。

我的父亲和母亲,愿您们九泉之下安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